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唐家山堰塞湖告急绵阳文物大搬家

  人民网北京6月1日消息(记者李泓冰郝洪)唐家山堰塞湖告急,绵阳文物受到洪水威胁。在国家文物局的具体指导下,建国以来首次大规模文物转移近日在绵阳顺利完成。绵阳市文物局加班加点包装转移文物,将6000余件文物顺利转移到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新家。


  据悉,因防御自然灾害进行大规模文物转移,这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史上尚属首次。在55小时之内,实现6000余件珍贵文物的异地安全转移,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高度重视,反映了绵阳市文物工作者高度负责的精神。

  2008年5月26日下午,绵阳市召开唐家山堰塞湖疏散群众工作广播电视大会,紧急启动三分之一溃坝应急预案,16万群众开始撤离低洼河谷地段。绵阳市文物局长王锡鉴心急如焚,紧急向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上级文物主管部门请示是否立即转移文物,并火速制定转移预案,准备文物包装材料。很快,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明确指示:“要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做最坏打算,确保馆藏文物万无一失。”国家文物局在紧急办公会议之后致函四川省人民政府称:保存在绵阳博物馆中心库房的这批文物,数量众多且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尤其是在此次地震灾害造成绵阳市文化遗产重大损失的情况下,这批文物就更加弥足珍贵,必须得到安全保障,不容再冒风险、再受损失。建议省政府责成绵阳市委、市政府切实负起全部责任,与省文物行政部门密切配合,制定稳妥可靠的紧急转移文物工作方案并认真实施。按照先珍贵文物、后一般文物的顺序进行。确保文物转移过程中的安全,尽一切可能避免文物发生损失。

  地处芙蓉溪畔的绵阳博物馆中心库房收藏有25000多件文物,其中,国家一、二、三级珍贵文物达5000余件,并不乏具有极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绝品文物。如世界最早的医学模型西汉人体经脉漆俑、全国最大的汉代铜马、最大的汉代摇钱树、最生动的汉代说唱俑、最早的西汉铜佛像等。还有为各县代管的精品文物,如为三台县文管所代管的全省国有馆藏中仅有的两件元代青花瓷器——象耳垂环瓶、三足鼎式炉等。唐家山堰塞湖一旦溃坝,它们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值得一提的是,“5·12”大地震将北川县城变成一片废墟。所幸,此前,该县博物馆所有珍贵文物已为改善收藏条件而转移至绵阳市博物馆库房。这些北川文物此次也一并参与了大转移。

  绵阳市文物局的同志在余震不断、且已被鉴定为危房的地下文物库房中连续奋战48小时。终于在29日早上8点顺利完成全市4228件珍贵文物和1863件有机质文物的装箱打包工作。共使用棉絮500余床,海绵600余张,纸屑300余公斤,终于使这批珍贵的瓷器、陶器、金属器和书画、服装等文物整装待发,确保按时起运。

  北川县文管所高泽友、陈仕琼、吴晓红三名死里逃生的职工,强压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痛苦,义无反顾地再次冒险投入转移绵阳博物馆珍贵文物的工作。

  29日,3辆大型集装箱货车在2辆警车和1辆武警押运车的护卫下,平稳驶出绵阳博物馆,按既定路线,驶向三星堆博物馆。下午3点,这批珍贵文物安全到达“新家”。三星堆博物馆接到绵阳方面请求,立即购买钢管、木板,紧急搭建300平方米库房,为绵阳文物布置了安全舒适的新家。

  据了解,由于运输条件限制,馆藏的200多件石刻文物和600多件漆木文物此次将暂不转移。“因漆木器保存条件特别高,必须浸泡在一定温度的水池中。我们会采取给水池加盖木板和其他重物,防止洪水进入库房时,漆木器随水漂浮、相互碰撞。”绵阳市文物局副局长唐光孝说。

  这些经历了大地震依然完好的文物,将在他乡度过今夏,也许是更长的一段时间。“等一切都安定下来后,我们再接它们回家。”
(责任编辑:赵健)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