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民房”的房主任兴平最近面临新的烦忧。近几天甘肃陇南市政府开始对各处的危房进行拆除,他希望只拆除南侧那栋危房。然而对方表示,要么全拆,可以作为灾民安置,获得补助;要么全不拆,他将无法获得灾民身份,也就再无法得到灾后补助。(6月1日《新华网》)
在地震中,房子不倒,是多么幸运的事。那就意味着保住了家人的生命,保住了财产。没想到被称为“最牛民房”的房子现在却面临着被拆的结局。不拆,房主任兴平就无法法获得灾民身份,也就无法得到灾后补助;拆了,房主很是舍不得,毕竟几乎完好无缺。拆还是不拆,竟成了哈姆雷特式的问题?这让人哭笑不得。
“最牛民房”拆与不拆的背后,存在着两个模糊的标准。其一,灾民身份和灾后补助不应该划上等号。灾民身份是什么身份?在我看来,只要在灾区,家里确实受到了损失(不管是人还是物),都应该称之为灾民。任兴平的房子虽然没有倒塌,但还是有栋房屋成为危房,他又身处灾区。其灾民身份是毫无疑问的。灾民和灾后补助两者不应该划上等号。既然政府有规定,实施灾后补助,那些家里确实受灾了,就应该获得补助。补助,不能纠缠于是不是灾民这个身份上,而应看受损的程度。
其二,政府补助应该有一个较为科学的标准。家里受损到什么程度,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发放补助。而不是一刀切的以灾民身份进行补助。如果把不应该拆掉的房子拆掉。这就是一种浪费。在灾后重建家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杜绝浪费,因为灾后重建的资金是相当有限的。“最牛民房”还可以住,就不应该拆掉,怎么能够因为想要获得灾民身份,而将其拆掉?这间民房在地震中经受了考验,有着历史的价值,存留下来还是拆掉,那是不言而喻的。
解决“最牛民房”的房主任兴平拆与不拆的难题,其实很简单,政府应该事先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补助标准,同时,工作中要遵循节约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能够节省的一定节省。不能总是搞一刀切。当然,这样实施起来要麻烦许多,但如果真能够认真贯彻,就能够为国家节省很多资金,这是值得的。而对于任兴平来说,不能因为多获利,而拆掉不应该拆的房子。灾后重建家园不仅是个人的事,也不仅是政府的事。没有人能够因着自己的私利而浪费国家的钱财。灾后重建更要讲究节省。
作者:林卫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