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新闻中心 > 公益 > 媒体推荐
《瞭望》:统筹当前“两大任务”
时间:2008年06月02日11:43 我来说两句

  《瞭望》文章:统筹当前“两大任务”

  一方面正常的经济发展不能因震灾而打断,需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把灾区的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纳入到全国经济发展的大盘中,全面考虑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袁元

  5月28日,两度深入四川地震灾区的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煤电油气运和农资供应工作。之所以将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焦点锁定煤电油气运与农资供应,是因为尽管当前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但一些地区的电煤、柴油及电力供应仍比较紧张,稳定化肥等农资价格的压力加大。做好供应工作,是推进灾区救灾和恢复重建,夺取全年农业丰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而仅仅一周之前,在5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已经提出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毫不松懈地抓抗震救灾,一手坚定不移地抓经济发展。

  26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同样强调,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很重,需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支援灾区,全力以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两手抓”为灾情初稳后的全国工作大局指明了方向。

  按照相关部署,救灾工作的重点正由“事发后即时的紧急应变”的第一阶段,转向“灾情善后”的第二阶段,而中央已经开始筹划“灾区重建”的第三阶段。这些工作量极大而紧迫,任务艰巨。接受采访的相关负责人告诉《瞭望》新闻周刊,目前,抗震救灾形势仍十分严峻,仍然处在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要继续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同时,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控制物价和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增长的任务繁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发展经济是救灾的坚强后盾

  在“黄金救援期”过去之后,1400万群众的安置、10万平方公里的防疫,以及30多个“悬顶”的堰塞湖,等等,都对救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截至5月30日12时,国家公布的最新地震遇难数字,已上升至68858人,仍有18618人失踪,伤者超过36万,受灾群众更以千万计。震灾造成的具体经济损失数据,虽然目前尚不能得出确切的统计,但预计财产、经济损失将以数千亿元计。

  但对比来看,四川省去年的财政收入已接近1400亿元,全国去年的财政收入高达5.13万亿元,其中财政超收收入为7239亿元。因此,有现有财力作后盾,汶川大地震灾害直接损失是可以承受得住的。

  来自财政部的消息,截至5月29日12时,各级财政部门已累计投入抗震救灾资金209.3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66.86亿元,地方财政投入42.52亿元。据民政部报告,截至29日12时,来自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已达373.07亿元。这些资金、物资全部到位后,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灾区人民的安顿之需。

  “从这次行动迅速的举国救援中,就可以看出一个发展起来的大国应对灾害的能力”,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韩保江认为本次救灾是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就的一个生动体现,“正是因为有了财力的积累、技术水平的进步、经济实力的提升,才可能做到反应迅速,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救灾的阶段性成果。”

  5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为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中央财政安排250亿元,加大对抗震救灾的资金投入;为开展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央财政已率先安排700亿元,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明后年继续作相应安排。中央国家机关今年的公用经费支出也一律比预算减少5%,用于抗震救灾。与此同时,央行对受灾较重的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五省市增加再贷款额度70亿元人民币,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有力支持。

  谈及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立群分析指出,近年因经济表现良好,中国财政力量相当雄厚,去年财政收入已逾5万亿元,再加上7000多亿元的财政超收,即使扣除超支后仍有净超收4000亿元,因此财政投入的潜力还是很大的。而且,灾后重建将会在未来几年内持续进行,并非在当年一次到位,再加上社会上资金充裕,因此,当前中国财政状况健康,具备抗震救灾的承受力。

  再从物力来看,灾区群众安置、灾区防疫、重建都需要大量的物资支援,仅灾区群众住房一项,如按计划初步便要在三个月内提供临时活动住房一百万套。面对这样的重担,需要举全国之力来进行,并要准备作较长期的投入。对此,有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由于中国经济早已告别短缺时代,很多基本生活用品和建设用品供大于求,并且中国还是很多基本产品的净出口国,还拥有丰厚的外汇储备,因此,具备抗震救灾的物资保障基础。

  “经济发展是抗震救灾的坚强后盾,只有坚持‘两手抓’,兼顾统筹经济发展与抗震救灾的关系,才能为救灾提供强大的实力和后盾,才不至于因灾害影响我们的国力”,采访中,统筹“两手抓”成为了多方共识。

  大震难撼中国经济大局

  尽管大地震对灾区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整体经济运行增加了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但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多位权威人士和研究者看来,地震灾害并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表示,四川在全国GDP总量中所占比重在4%左右,地震灾害会对全国GDP造成一些影响,但是影响有限,向地震灾区调运储备粮不会对全国供应构成严重影响。

  “作为突发事件,地震灾害对今年的经济运行有一定的扰动,但不会对今年经济的基本面产生较大的冲击”,张立群分析说,这次地震发生在川北地区,尽管震幅波及范围广,但并非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地区,且当地经济也不很发达,因此,地震对宏观经济的实质性影响有限。

  他告诉本刊记者,地震灾害对于受灾地区的经济活动的影响较大,但经过测算,灾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约为1%,占比不大,而且,地震影响也不是全年性的,下半年一些受灾不严重的地方经济将有所恢复。

  由于四川是农业大省和生猪基地,而农业对地震相当敏感,因此,地震是否会使农作物推迟收获或者使猪肉价格维持高位成为了市场的主要担心。张立群分析道,四川农业主要集中在川南地区,再加上全国夏粮长势良好,震灾不会改变今年粮食丰收的前景。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表示,尽管地震导致灾区农作物、基础设施和农村劳动力损失严重,农业生产恢复难度大,但今年全国农业生产形势仍然良好,对保障粮食、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保持农产品价格总体稳定“完全有信心”。

  对于生猪生产,张立群分析,四川的生猪产量占全国的10.4%,但也主要集中在川南地区,川北特别是灾区的生猪产量仅占四川的4.2%,占全国的0.42%。灾区生猪产量占比很小,再加上灾后恢复,因此,也不会对全国的猪肉供给产生较大影响。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地震使得铁路运输中断,必然会影响到市场供应,这可能在短期内推动局部地区物价上涨。但随着铁路运输恢复和灾后重建,这种短期和局部压力会减轻,应不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表示,尽管这次汶川大地震损失比较严重,但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包括中央企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增长的态势也不会改变。

  来自5月22日瑞银的一份报告同样认为,地震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影响是短暂的,但对于CPI的影响却值得关注。

  而商务部部长陈德铭透露,目前我国粮、油、肉都有充裕的库存,在四川也有充裕的库存,所以市场供应不成问题,现在受灾地区的物价基本稳定。因此,地震不会对通胀问题产生较大影响,对CPI的影响也比外界预想的要小。央行副行长苏宁也认为,对未来通货膨胀压力需保持密切关注,但中国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并且,灾后重建对经济发展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张立群认为灾后重建将在未来几年内长期持续,因而不会造成短期的普遍投资反弹,而是表现为局部的有规划的建设活动,这将给经济发展起到正向拉动作用。

  “这一突发事件不会动摇中国经济发展的基调,中国快速发展、后劲十足的势头不会受到影响”,在韩保江看来,当前,工业化、城市化、对外开放的国际化、市场经济的完善将继续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如果说大地震产生能量是几百颗原子弹的话,那么,中国发展进程中的能量将远远大于大地震”。

  经济运行新老矛盾凸显

  面对地震灾害,尽管各界对中国经济走势仍乐观看好,但本刊记者从权威部门了解到,年初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以及最近的严重地震灾害,都给当前的工农业生产以及交易造成一定破坏,增加了当前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宏观调控的压力。受此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的老矛盾仍旧尖锐,新矛盾也日益凸显,宏观调控“两防”目标的实现也将面临一定的压力。

  首当其冲的就是价格上涨的压力。4月份CPI同比上涨8.5%,前4个月累计同比上涨8.2%,比一季度增长了0.2个百分点,其中新涨价因素贡献2.9个百分点。

  目前,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仍旧存在,一方面是输入性通胀压力继续加大。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原油、煤炭、粮食价格不断创出新高;另一方面,成本对物价上涨的推动力继续增加。比如,5月12日至18日,国内4种钢材综合平均价格比上周上涨114%,同比上涨47.3%。此外,地震灾害也会进一步强化价格上涨预期。同时,一些与救灾或灾后重建相关的物资价格也看涨,会进一步加大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压力。

  第二个矛盾来自煤电油运的供求紧张。由于需求增长过快,尽管采取了一系列保障供给措施,但能源供求矛盾仍未缓解。

  一方面,电煤供应趋紧。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5月15日直供电厂存煤2112万吨,下降了670万吨。可用天数比3月底的12天减少1天,其中华中、京津唐、川渝等地电煤供应尤为紧张。考虑到小煤矿安全条件较差,生产不稳定,加上运煤的主要铁路通道新增能力有限,以及近期为保证救灾物资运输,使得迎峰度夏前抢运煤炭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电力供应较紧。据中电联预计,迎峰度夏期间,南方电网最大电力缺口在800万千瓦左右,其中广东缺口为600万千瓦,浙江地区因电网瓶颈电力供给也较为紧张。

  此外,成品油保供难度大。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攀升,使国内外成品油价差进一步扩大,国内炼油企业亏损情况更为严重,地方炼油企业纷纷停产,尽管两大集团高负荷生产,但供需缺口仍然较大。

  第三,财政收支和中央预算内建设支出压力较大。

  前4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9.4%,其中4月增长17%,增幅逐月递减。一季度各月增长分别为42.4%、36.6%、24.7%。

  从下一步来看,为支持抗震救灾、生产恢复、灾后重建,一方面需要出台一些减免税费的优惠政策,财政收入将会减少。另一方面,救援、安置、卫生防疫、基础设施修复、重建等均需要大量财政投入。而中央财政用于稳定价格方面的支出还将继续增加,这些都使财政收支矛盾加大。同时,中央预算内建设资金已经通过调剂,连续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等支出,回旋余地很小,需要继续增加支持地震灾后重建的预算内投资资金。

  第四,当前影响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农资价格涨幅较大,农用柴油供应偏紧,防汛抗旱形势较为严峻,受震灾影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风险增加。

  此外,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可能影响就业。张立群分析说,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国内国际竞争,且企业购地、用工、环境治理等成本支出继续增加,可能出现盈利水平下降、经营困难的情况,进而影响到就业,并会使企业自主性的投资减弱。受此影响,再加上世界经济走低、外部需求放缓,国内居民收入、消费、由市场引导的投资都可能在下半年出现滑落,需要防范整体经济增长出现回落过多的情况。

  以科学发展统筹“两手抓”

  中央此时强调“两手抓”,正是说明,一方面正常的经济发展不能因震灾而打断,需要继续通过宏观调控消除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是要把灾区的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纳入到全国经济发展的大盘中,全面考虑。

  坚持“两手抓”,首先是毫不松劲地抓抗震救灾。

  谈及此,权威部门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从今后一段时间看,由于地震灾害对重灾区造成巨大损失,灾区生产恢复和灾后重建任务十分繁重、艰巨。与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不同,这次灾害使灾区存量资产损失巨大,生产能力遭到很大破坏,许多保留下来的设施也存在不少地质和建筑隐患。启动灾后重建需要开展地质条件评估论证和制定规划等大量前期工作,这都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地震灾害使群众心理遭受创伤,特别是许多家庭失去亲人,大量孤儿、孤老、孤残需要安置抚慰,一些基层组织遭到很大损失,社会管理恢复正常难度较大,灾后维护社会稳定任务繁重。

  本刊记者了解到,目前灾后重建的时间表已经制定,首先要用三个月时间制定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再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具体实施。如今通过政府投入,对口支援,社会募集,市场运作等手段,正在多渠道筹集灾后重建资金。

  而各地对灾区的对口支援机制,也旨在形成合力,加快抗震救灾的进度,并且通过各地提供经济合作、技术指导等,把发展经济和抗震救灾结合起来,综合考量。

  谈及此,接受采访的专家建议,灾后重建规划要充分考虑当地抗震设防要求、地质地形条件和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镇、工农业生产布局和建设标准。而灾后重建也需要考虑统筹社会经济效果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同时,研究者也指出,灾后重建要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防止搞低水平建设和简单扩大生产能力,落后生产能力要继续加快淘汰。

  韩保江从唐山大地震重建经验分析说,灾区人民也要强调生产自救。政府要通过积极引导,将灾区人民的自救要求引导到生产恢复、发展经济上来。灾区企业更要自力更生,奋起自救,恢复生产。

  而今年的宏观调控受到震灾影响更加大了难度。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按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继续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大对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支持力度,着力控制物价上涨,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5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全力保障灾区煤电油运需要;全力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工作;做好成品油总量平衡和市场供应;千方百计保证农业“三夏”用油;保证化肥供应,稳定化肥价格;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能源合理消费等6条做好煤电油气运和农资供应的工作任务。

  谈及宏观调控,张立群认为,从下半年来看需要关注企业经营困难,自主性下降、发展后劲下降等问题,关注其对于就业的影响、投资消费可能因此发生的变化问题。“这些变化有些可能是转折性的,需要高度关注”;韩保江则建议,一方面应实事求是地修订今年的CPI目标,同时,有步骤、分阶段地择机调整资源价格,理顺价格体系。同时,需要调整国民对物价上涨的预期,要认识到,无论是按目前的国际市场涨价压力,还是按未来中国成本正常化的压力,中国都将进入一个持续的物价高增长时期,要客观地看待价格上涨。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 精华区 辩论区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唯一能打出【范特西】的输入法!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公益展示
山村教师挖煤帮贫困生
山村教师挖煤帮贫困生
盲人教师感动中国
盲人教师感动中国
山东母亲捐肝救子
山东母亲捐肝救子
关心重庆癌症姑娘
关心重庆癌症姑娘
救助被害打工少女
救助被害打工少女
·粘在铁轨上的童年
·救助羽萧
·研究生寻找出走姐姐
·新生代民工的隐忧
·查看更多
    搜狐视觉
爱心助学
爱心助学
留守儿童
无偿献血海报评选
·爱心助学公益广告
·艾滋病的公益广告
·环境保护公益广告
·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无偿献血公益广告
·吸烟有害公益广告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