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唐山专家:医护人员也要及时释压减压

  采访对象:程爱国,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专家

  ■采访记者:本报记者张剑英

  “除了灾区病人需要心理干预,在抗灾一线实施救助的医护人员同样需要心理干预。

”6月3日上午,唐山市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程爱国主任医师提醒说,前往灾区救援的医务工作者如果没有受过相应的心理训练,直接面对惨痛的重大灾难,则较容易受到心理冲击。作为一名当年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失去亲人的受灾者,同时又是参与救援的医务人员,这位现年62岁的老人的宝贵经历或许值得借鉴。

  ■精神感召不能缺席

  “虽然都32年了,时代背景、人的意识和思想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回忆起当年的唐山大地震,这位62岁的老人说,凡是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永远不可能忘掉挂在嘴边的几句话,“地大震,人大干!”“它震它的,咱干咱的!”“地动山摇何所惧,泰山压顶不弯腰!”他讲,这些话写在断壁残垣上,贴在车身上,印在宣传单里,充盈在眼间耳畔。“现在看起来好像有点宣传‘精神万能’的意味,但当时如果不主要是靠了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唐山人不屈服、不低头,斗争灾害、战胜灾害,不可想象。”

  受这种精神的感召,当时作为一线救护医生的程爱国不停地工作,把丧失亲人的悲痛转移到救治病人上面,让自己暂时忘记痛苦。“当时也有家庭伤亡很多的医生和护士,都没有哭的,大家都在急匆匆地救人,一起吃一起住,成了一家人。”

  直到现在,回望那段历史,老人仍感叹不已,“当时几乎没有听说谁抱怨大自然的严酷”。应该说,灾难考验了唐山人,也同时成就了唐山人。虽然当时好像没有明确提“众志成城”这个口号,但唐山人的表现已经完全印证了这一点———“人心齐,泰山移”。

  ■自我暗示是无声的力量

  一说起地震的话题,程爱国很自然地联系起自己的亲身经历,当年的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他刚刚30岁,结婚仅四五年的爱人被埋在废墟里。“地震发生的当天我正好下乡,侥幸躲过这场灾难,而爱人所在的医院家属楼里几无生还。”

  “凡是重大灾难引起的一系列心理反应如果过于强烈的话,就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有它持续存在的可能!”有过多年矿山救护方面经验的程爱国告诉记者,他现在通过看电视了解灾区情况的时间会人为地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他说“看电视时间一长,不免会陷入一种不能自已的状态”。

  程爱国从心理专业的角度解释说,大多在灾难中致残的人、失去亲人的人,不管其角色、身份如何,都是一辈子都需要关爱的。而科学的心理治疗提倡早期干预,把问题控制在早期。

  “我失去了爱人,我也是受灾的人。”程爱国回忆说,当时的情况下不可能先对亲人哀悼、安葬,当时条件下也还没有“心理援助”这个概念,但又怎么可能没有心理压力呢?“我和类似我情况的同事们都有一个极其强烈的意识:我是医生,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所谓能力越大,担当也越大。一个家庭没有主心骨会支离破碎,医生是病人的主心骨!在这种很强的自我暗示意识下,大家你提醒我,我提醒你,化成了无声的力量。”

  ■不好心理要适当释放

  “随着救援工作告一段落,心理干预治疗逐渐成为重点,灾区心理预防体系就要加强。”程爱国说,压力应该及早释放,如果一旦心理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甚至会出现精神疾病,医护人员自然也不例外。

  四川地震灾情这么严重,一线医护人员有的很年轻,甚至是80后的,他们身体疲惫,连续不断地直面惨痛场面,就很容易出现心理创伤的各种反应。程爱国坦言,对爱人的离去,作为救护别人的他,在闲下来时曾一度有过自责、失眠、焦虑等症状,严重时还有过迷茫、抑郁的表现。但靠着还不错的自我调节力,程爱国没有走入心理枯竭,很好地保持了工作热情。

  老人说,那个时候在很多个晚上他无法入眠,强大的内心里也藏着脆弱。“哭一场或许有帮助”,在一个很静的深夜,程爱国有了这个想法,他拉上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同事,选了一个没有人迹的去处,边哭边说,把压抑一时的情绪恣意释放。“哭不仅是哭,哭后是坚强。”老人说,这是他的一种心理开脱方式,心理释放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很重要的,“不好的心理状态要尽早和适当地释放出来”。经历过地震这种灾难后的人,心理都多少会受到伤害甚至扭曲,如果没有外界专家的心理救援,自己也一定要用恰当的方式及时释放压抑内心的悲伤情绪,这可以加快身心康复的速度。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