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灾后重建需要自力更生的精神力量
言立仑
汶川地震,一场人间浩劫。无数房屋在瞬间坍塌,数万生命在倾刻间殒灭。
不亲历山崩地裂的那一刻,你就无法体会其中的恐怖与惨烈;不亲见家毁人亡的那一幕,你也无法了解撕心裂肺的痛苦。而这一切,灾区人民都承受了,经历了。
那一刻,他们是最痛苦的人;那一刻,他们又是最坚强的人。从废墟上站立起来,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用坚强和信心向世界诠释了中国人的坚毅、团结和顽强。
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灾区人民还要面对灾后重建这个更艰巨的任务、更复杂的矛盾和更漫长的努力。劫后余生,我们无所畏惧;灾后重建,我们仍然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
5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地震灾区看望受灾儿童时,在黑板上写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6个大字。这16个字是对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要求,也是对灾区人民的期望。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面对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全国人民责无旁贷,爱心涌现。国家财政拨付专款,社会各界踊跃捐献,志愿者亲赴灾区参与救灾,全国各界力量紧急动员。灾难不仅没有压垮中国人民,反而让中国人民更加团结,更加坚强。在这一特殊历史时刻,灾区的困难就是全国的困难,党和政府、全国人民都是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坚强后盾。
灾后重建,4500多万灾区人民是主体,没有灾区人民的参与和努力,重建工作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此次抗震救灾,党和政府动员人力物力之巨、社会各界捐助款额之高均创历史之最。但唯有灾区人民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发挥灾后重建主体的作用,重建美好家园才能早日实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靠着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几千年不绝不灭。而在过去近百年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将这一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从延安精神到西柏坡精神,从铁人精神到抗震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法宝,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念指导,灾区人民一定会用自己的双手重新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言立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