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鏖战唐家山:新华社记者堰塞湖抢险目击记(图)

6月7日,由于导流渠水流湍急,排障官兵多次被冲倒在水中。 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6月7日,武警水电官兵跳进导流明渠,冒死排障。

  新华网四川唐家山6月7日电 题:鏖战唐家山——新华社记者堰塞湖抢险目击记

  新华社记者李宣良、刘昕

  水流越来越大……两岸的石块、泥土,被不断地卷入水中……

  “轰隆隆——”水流从五六十米的高处直冲而下激起的巨响,此时成了动听的声音。

  从7日7时08分起,唐家山堰塞湖开始泄洪。如果不能尽快提高泄洪速度,堰塞湖下游100多万群众的危险就不能解除。

  武警水电部队、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近200名官兵,在4名将军的带领下,紧急开赴堰塞湖大坝,展开了一场与2亿立方米的湖水进行速度和时间的竞赛……

  4位将军现场指挥

  10时50分,当记者搭乘济南军区某陆航团直升机抵达唐家山堰塞湖大坝时,泄洪抢险工作已经展开。


  湖水正顺着导流明渠的中间位置,不急不缓地向下流淌。水流在散落的石块上不时激起阵阵白色的浪花。

  一个废旧的集装箱,端端正正地放置在坝体的最高处——抢险施工的指挥部就设在这里。一张简易的行军床,摆放着大比例尺地图,几位将军席地而坐,正在紧张讨论着施工方案。

  一个小小的坝体上,竟集中了如此多的高层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葛振峰,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范晓光,武警部队副司令员息中朝,武警水电部队政委贾方亮。

  4位将军6日上午就进入大坝,已经在这里连续指挥部队抢险30多小时。

  烈日当空。脚底下满是乱石和烂泥,一脚踩下去,费半天劲儿都拔不出来。在七八百米宽的坝体上,记者走了不到一个来回,就已两腿发软、浑身虚汗。而这4位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的将军,已经跋涉了不下一二十个来回。

  “施工方案已经非常清楚,就是拓宽、加深导流明渠,尽快提高泄洪能力。”葛振峰告诉记者,官兵们采取机械施工和人工爆破相结合的方法,在现有导流明渠的附近再增加一条泄洪渠。

  从记者上午抵达直到夜晚发稿,山上的滚石就没有停止过一分钟。下午还发生了一次震感强烈的余震。

  “为了灾区上百万群众的生命安全,我们一定会战斗到最后一刻。”范晓光说,“万一出现紧急情况,最后撤离的肯定是部队,部队中最后撤离的肯定是领导干部。”

  午餐不到5分钟

  站在大坝的制高点上往下看,20多台挖掘机、推土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又一条导流明渠的雏形已经清晰地显现出来。

  武警水电部队一总队一级士官许杰,自早上坐进挖掘机的驾驶室就再也没有下来过。这名21岁的小伙子娴熟地操纵着挖掘机,十几吨巨石被轻轻地拿起,轻巧地转身,准确地投向坡下……

  直到14时,他才停下来吃自己的午餐——半瓶矿泉水、两块压缩饼干。

  就在几天前,许杰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在大坝上连续施工7天6夜,修建出了一条长700米、宽50米、深8米的导流明渠。

  “午饭”只用了不到5分钟,机器又轰鸣起来……

  爆破漂浮物

  随着泄流的开始,越来越多从上游被淹没废墟中浮起的杂物,挤积到导流明渠的入水口。刚刚逐渐变大的流量,又开始慢了下来。

  “必须立即实施爆破!”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学院院长刘建永和3名专家,一边测量着漂浮物的质地、数量,一边计算着炸药的用量。

  3吨高效能的TNT炸药和数千枚雷管,已经运送到位。根据预定计划,工程兵学院的专家们将现场指导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的官兵们对工程障碍实施爆破。

  一枚巨大的树桩堵塞着入水口。在树桩的后面,漂浮物越来越多。

  一块块炸药被迅速组装,雷管、起爆器联结到位。

  “在这里爆破,炸药的用量必须精确到克。”刘建永说,“炸药的用量必须足以粉碎漂浮物,同时又不能产生太大的冲击波,以免震动周围的山体,造成新的滑坡。”

  “三、二、一,起爆!”

  几乎每隔半个小时,大坝上就会响起“砰、砰”的爆破声。导流明渠中水流的流量,逐渐从2立方米/秒提高到5立方米/秒、10立方米/秒……

  当日上午,唐家山堰塞湖大坝泄洪工作启动,抢险工作正紧张有序地进行。水利部专家、武警水电部队及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正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在堰塞体上加紧抢险施工。据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范晓光介绍,目前的施工方案主要是加宽、加深导流明渠,以便使不断上涨的湖水能够尽快从导流明渠中泄出。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