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让我们难忘的那片土(组图)

劫后重生

  本报记者丁海明 6月11日摄于映秀镇

帐篷超市

生产自救

心理辅导

  本版导言

  这是让我们心痛的一片土——强震袭来,山河破碎,每一个生命的凋零都让我们悲从中来。这是让我们难忘的一片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每一份关爱都让我们感慨良多。这是让我们振奋的一片土——全国军民不抛弃,川人永远不放弃,每一次坚持都让我们信心倍增。

  震后一月,灾区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新城新镇新村蓝图渐次绘就。守望相助的中国人,走出了悲伤,走向了希望。抗震救灾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的背后,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一省帮一县,一市帮一乡,一县帮一村——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都没有克服不了的……”一位网友这样说。是啊,有了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有了日益雄厚的物质基础,特别是有了以人为本的共产党坚强领导,有了服务人民的子弟兵勇猛冲锋,中华民族还会被什么样的灾难压倒?!还会被什么样的险阻吓退?!

  ——编者

  第 1 2 3 4 5 6 7页

   映秀

  震中早已非孤岛 秀水依旧映青山

  本报记者 丁海明

  5月14日,我沿着被巨石和泥石流彻底阻断的路,爬进震中映秀。

  6月11日,我沿着抗震部队夜以继日疏通的路,驱车重返震后映秀。

  依然有山体滑坡、山石飞溅,依然是岷江侧畔、路悬崖岸,但沿路处处可见严阵以待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一有泥石断路,即时开路清障。

  一个月前爬了十几个小时的路,今天只用了一个半小时。

  抗震官兵当时天当被、地当床的滩涂,如今已不再空旷,军地多家单位援建的上千个白色活动板房和蓝色赈灾帐篷蔚为壮观;满目疮痍的一城废墟已被抗震官兵清理殆尽,只留下漩口中学震后倾圮的教学楼昭示后人;空中和陆路运来的粮食蔬菜堆成了小山,3个清洁水源把干净的水引入受灾群众安置点;军事医学科学院和广州市联手援建的粤秀友好医院,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都已到位,明天就要开始门诊;军地携手开办的帐篷小学传出书声琅琅,手机、电视、电话重回寻常百姓家……

  说起今日的映秀,已经在这里坚持战斗了近1个月的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军长许勇,用了这样几个字眼:社会秩序稳定,没有重大疫情,受灾群众安置有序,物资供应充足。“部队刚刚开进映秀时,集团军前指设在小镇南面空旷地带的一个沙包上,现在那里已是一个生活设施齐备的安置点。过几天,现在的帐篷指挥所马上又要南移,为新规划的安置点腾地方。”

  是的,这个震中小镇正在复苏。站在镇上没有垮塌的江畔大桥上放眼四望,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受灾群众安置点建设工地,到处是帮助受灾群众安家、维护秩序的部队官兵,到处是备足食品药品准备送往附近村寨的小分队……这几天,映秀镇上又建起了400多平方米的教师专用安置房,通向周边渔子溪、黄家村等村寨的道路,又向前疏通延伸了十多公里。

  除了工地,小镇最热闹的地方,要数张秀云、张琼英两姐妹开办的帐篷超市。络绎不绝的客人,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真实地触摸到生活的脉搏。她们告诉记者,帐篷是政府无偿提供的,3个帐篷合起来有150多平方米,卖的主要是灾后急需的生活用品和食品。超市里的商品都是从成都进的货,价格大都与震前持平,部分还要比过去低一些。

  黄昏时分,记者走进尚玉琴大妈的新家,这位刚从成都华西医院康复归来的68岁老人正在做饭。老人在大地震中腹部受伤,12岁的孙女张晚亭不幸遇难。指着当地政府为她建好的新家,看着抗震官兵送来的床铺桌椅、大米肉菜,老人未语泪先流。作为大地震的亲历者,她清晰地记得当时映秀的凄惨恐怖,也亲身感受着今天的安宁、明天的希望。

  (本报映秀6月11日电)

  第 1 2 3 4 5 6 7页

   北川

  曾经伤城悲已逝 如今新生笑未来

  本报记者 夏洪青 张旗

  “北川变成了一片废墟,北川完了!”这是汶川大地震后北川给外界传递的一个信息。

  如今,北川却要告诉世人这样一条信息:震后一月的北川,已经从废墟中站了起来!

  从地震后到现在,38岁的北川县副县长杜勇一直超负荷工作。眼圈是黑的,头发是乱的,步履亦匆匆,但他脸上总挂着笑容,一副乐天派的模样:“悲伤已经过去,我们干部要带头,整天愁眉苦脸会影响到群众的情绪!”

  杜勇的妻子至今还埋在北川县城的废墟中,跟了他6年的秘书也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消失于瓦砾中。“活下来的人要好好活着,否则就是对不起死者。”杜勇不停地抚慰和鼓动着受灾群众。

  这个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在地震中死亡人口达19000多,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县委、县政府有400多名干部职工遇难,有个单位几乎是集体罹难。但县委、县政府的反应速度很快,地震后一个小时内,四大班子就在北川中学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北川封城后,抗震救灾指挥部随即搬到了擂鼓镇,一起搬来的还有2万多受灾群众,指挥部为他们建立了6个集中安置点,此外还有近2万名受灾群众被转移安置在北川县外。

  受灾群众安置点,卫生防疫人员在讲解防疫知识,几个学校的老师在寻找自己的学生,一台电视机和一个投影仪正在安装调试中。但受灾群众闲不住,6月份已经是收获油菜和小麦、种植水稻的农忙季节,许多人回到田里插秧。50多岁的王官双则在废墟中搜寻完整的砖块,他打算有机会的时候就自己盖房子,“总不能什么都靠政府吧”。一些受灾群众志愿加入了工作人员的行列,厚厚一叠入党申请书让杜勇看了半个晚上。

  在擂鼓镇柳林村,由第二炮兵某工程团援建的新村已经完工了,新村房屋面积达1600多平方米,能容纳54户200多人居住。一条30多公里的乡村公路已经打通,擂鼓镇八一幼儿园也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开园,成都军区某部的官兵们正为100多个孩子分发玩具。“第一批200多人已经去山东打工了。”杜勇的日程表上排着这样的计划:重建38所学校,20多个遭到损毁的乡镇卫生院要陆续恢复,1944套过渡安置房6月底完工……

  农贸市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各种小商品、副食烟酒、鸡鸭鱼肉样样俱全。从市场往西,一条500米长的狭窄乡间路上挤满了大排档,油淋淋的猪蹄、金黄的凤爪和散发着光泽的各式小菜不断勾起人们的食欲。

  在指挥部临时的广播电台中,一首小诗正在播出:生活给我们苦难,我们要给生活希望!作者是北川中学高三(7)班的刘瑶。

  (本报北川6月11日电)

  第 1 2 3 4 5 6 7页

   汉旺

  大钟永铭悲情日 小镇终有兴旺时

  本报记者 钱晓虎

  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走进汉旺,一个原本并不为人熟悉的川西小镇。

  “依龙山作枕,据绵水为襟”,这样一座山川秀美的工业重镇却止于一场地震灾难。汉旺镇东汽广场的朱红色钟楼将时针、分针永远定格在那个悲情时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大地震一个月后,我再次来到汉旺。镇政府的办公楼尽管已经完全垮塌,国旗却依然在随风飘扬。街区的道路已经清理出来,一堆堆足有几人高的碎砖残瓦让我感到一阵莫名的亲切。是的,清理废墟是重新开始的第一步,汉旺人已经从大地震的断壁残垣中站起来,走向新的开始。

  37岁的环卫工人姚玲就是其中之一。大地震过去后,她把亲人安顿好,就和同伴一起出来清扫马路。没有人组织,她们自发地从早上7时30分开始一直干到晚上6时才收工,像她们原先上班那样准点。她说:“汉旺是个山清水秀、资源丰富的好地方,我们不愿意抛弃自己的家园。我们相信政府一定会把这里重新建设好。”

  在尚未完全清理完毕的东汽废墟旁,也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东汽汉旺主机四分厂在北京市机床厂等兄弟单位帮助下已经恢复生产,大型天桥龙门铣、数控龙门钻、8.5米立车先后启动,几台大型数控设备也正式运行,机床旋转、削金如泥的场面让我们再一次感到了大生产带来的精神愉悦。

  设在武都村的安置点上,帐篷整齐地排列着,家家有政府配给的粮食,每天有定时送来的饮用水。虽然一家几代人挤在一个大帐篷里,虽然生活仅限于最基本的保障,但大家的眼神中只有感激——感激身后强大的祖国、感激来自五湖四海的关爱。一位中年妇女带着小男孩正有说有笑地炒着菜,见到穿军装的我还热情地招呼共进晚餐;在一对新婚不久的小夫妻所住的帐篷里,一幅大大的结婚照几乎占据了半面帐篷壁,显示着主人对新生活的无限向往……

  一边是支离破碎的废墟残迹,一边是义无反顾的崭新开始,眼前的一切让我热泪满眶!这就是我们可爱而坚强的人民!什么也挡不住他们生活下去的勇气!什么也击不垮他们战胜艰难的意志!他们不懂得什么叫怨天尤人,他们天生懂得感恩;他们不愿意去等去靠,他们只知道要依靠双手改变生活!

  汉旺

  ,终将兴旺!

  (本报汉旺6月11日电)

  第 1 2 3 4 5 6 7页

   什邡

  山崩地裂何所惧 挺立依然是坚强

  本报记者 李建文 特约记者 吴德超

  从什邡市乘车往西北方向前行,有一段正在修建中的沙石路,虽不算很长,但行进非常困难,十几公里的路要走上半个多小时。每到岔路口,便可看到样式相同、白底红字的路标指示牌,上面清晰地标示着洛水、蓥华、八角、红白等乡镇的方向。

  受损和垮塌房屋超过95%的严重灾情,让人们一下子记住了这几个曾经默默无闻的乡镇。

  在红白镇柿子坪村一组,村民谢兵正在收拾从废墟中清理出的生活用品。这几天他接连听到好消息,在地震中被砸伤的母亲,伤势正逐渐好转;过几天,他们一家要搬到由空降兵部队参与施工的钢架结构节能房中居住。他自己还另有打算,等老人和孩子安顿好以后,他和妻子要南下打工,自谋职业。

  与谢兵有着一样想法的还有八角镇五马村三组村民代成义。他和妻子在空降兵某团七连官兵的帮助下,正拆卸废墟中的木材和砖瓦:“能用的东西我们都挑出来,搭建简易房时用得上,房子倒了还可以重建。”他还告诉记者,眼下先把家里种植的1.5亩中药材侍弄好,等镇上的水泥厂恢复生产后,自己还要回厂里工作,机电专业才是他的老本行。

  灵杰中心小学600多名学生和100多名学龄前儿童,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这所空军援建的学校如今已更名为“空军爱民小学”。孩子们的新校园建筑面积近1800平方米,全是钢架结构,具有抗震、防水、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学生教室、教师办公室、食堂,以及篮球场、乒乓球室等设施齐备,甚至连桌椅、书包等学习用品,电视机和卫星接收设备等教学辅助设施,部队都准备得一应俱全。

  在空降兵某师抗震救灾指挥部,刚刚从蓥华镇化工厂赶回来的牛师长和镇上的李书记,在为镇上即将召开的大型厂矿恢复生产会议做准备。而一旁的师政治部李主任,也在向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详细了解着当地五保户、军烈属,以及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的情况,商量着慰问和走访计划。

  在通往石门村麻柳坪的山路上,记者遇到了正在清理山体滑坡路段的“常胜模范连”官兵。正在指挥大型铲车清理巨石的连长单伟说,这是官兵们第三次清理这一路段了。尽管清理工作既危险难度又大,但官兵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克服一切困难,保证这条受灾群众“生命通道”的畅通。

  下山途中,记者恰巧遇到了被空降兵官兵营救的麻柳坪六组村民李乐良和他的妻儿,他们刚从山下采购回盐巴和日用品,装了满满一背篓。山路还未打通,但李乐良一家背着背篓努力攀爬的身影,在满目疮痍的群山之间却仿佛一树风骨……

  (本报什邡6月11日电)

  第 1 2 3 4 5 6 7页

   青川

  余震频发仍肆虐 生机难阻愈盎然

  本报记者 费士廷 特约通讯员 龙君

今天,青川又是一个艳阳天。

  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阳,记者再次走进青川县城。

  刚刚七点多,明星广场菜市场已是人声鼎沸。街道两边,有推小车的,有提菜篮子的,西红柿、豆角、大白菜等一堆接着一堆,西瓜、水蜜桃、小樱桃绿的喜人,红的夺目,有的还沾带着露水,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置身此地,倘不是街边尚存的残垣断壁,谁也想不到这里曾是地震的重灾区。而且,青川还是余震频发的中心地带,迄今青川已发生余震近万次。

  前方100多米处,“中国石油”的一个加油站里,排着20多辆等待加油的车辆,有小型农用车、大型货车、公务用车,还有一些本田、尼桑等私家车。记者与一辆挂着“川A”牌照的货车司机聊了几句,得知他是昨天从成都来给青川肉联厂送货的,今天返回成都。

  “你不担心余震吗?”记者问出了心中的忧虑。没想到,司机笑了。他说,都习惯了,没啥子怕的,路上昼夜都有抢通应急人员沿线坚守,只要余震造成道路被阻,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紧急抢修。

  在一个硕大的绿色招牌指引下,记者来到了由三顶帐篷搭建而成的“青川县灾后临时邮局”。

  一台银联自动取款机前,有5个人正排队取款。记者与排在第三位、衣着整齐的中年男子聊了起来。他告诉记者,他是从河南郑州来的,到青川来看望受灾的朋友,走时太急没有带太多现金,没想到随身携带的邮政储蓄卡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王成贵老人走出帐篷时,手里正拿着一张单子。他说,地震发生快一个月了,家里一直没给孩子寄生活费。刚才,他给在成都理工大学乐山分校上学的孙子寄去了600元的生活费。

  电,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震后第四天记者来到青川,帐篷区就一直没有断过电。在广元电业局青川供电局,局长岳刚拿出青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一份红头文件,上面要求供电局实现“3510”目标,时间落款是“5月16日”,即要求他们供电3天通乡镇、5天通村、10天全面恢复。

  “通过重新铺线,调试台区,我们在5月14日就恢复了青川县主电网。”岳刚局长说,截至6月3日,已全面实现了县指挥部提出的目标。

  余震不断的青川,仍然是一片生机。

  (本报青川6月11日电)

  第 1 2 3 4 5 6 7页

   衣 十一个省市区提供二百万件衣被

  北京等11个省(市、区)总计将再提供100万件衣物和100万床棉被。

  食 一个月累计调运成品粮近十万吨

  截至6月9日,粮食部门已累计向灾区调运成品粮油98575吨。

  住 三个月建设一百万套过渡安置房

  中央计划用三个月的时间在灾区建设100万套过渡安置房,目前各厂家每天可生产15000套活动板房。

  行 为偏远乡镇勘查规划新交通线路

  灾区确保道路畅通,北川县为偏远乡镇规划了百余公里的6条新线路。

  医 万余名医疗人员确保灾后无大疫

  国家共向灾区派出医疗、防疫、监督人员1万余名,迄今灾区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农 震后一星期即抓紧农时抢收抢种

  四川灾区震后一星期即抢收抢种小麦、水稻各2000余万亩。

  工 三个月内四分之三受灾企业复产

  目前,已恢复和在1个月内可以恢复的受灾企业约占51%,3个月内估计再有25%的企业可恢复生产。

  商 二万余家受灾商业企业恢复经营

  截至6月6日,已有20009家受灾商业企业成功恢复经营。

  水 农村人均日供水量达二十升以上

  在基本解决575.2万人应急供水后,四川将通过修复灾区农村供水工程设备,实现人均日供水量20升以上。

  电 四川近九成停电乡镇已恢复供电

  截至6月10日12时,北川、青川等5县1区的121个停电乡镇中,已恢复供电103个。

  第 1 2 3 4 5 6 7页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丁海明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