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之所以会对“奥巴马现象”多有溢美之词,其一是他的肤色;其二是他会带来一场变革。由一个年轻的黑人总统来改变美国的形象,那真是对“美国梦”的一个再好不过的注解了。
的确,奥巴马不是美国主流社会的核心“盎格鲁—撒克逊血统的白人新教徒”。但奥巴马胜出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他没有强调自己的种族特征,甚至有意与激进黑人划清界限。因此可以说,奥巴马既是因肤色而取胜,又并非因肤色而取胜。肤色是他的不同,而“美国背景”则是他的相同。
奥巴马是美国一流高校培养出来的高才生,与其说他是美国种族融合的代表,不如说他是同化的象征。奥巴马并没有打破美国白人的优越感,相反,他的出现在加固着白人的优越感。
美国黑人今天的地位与三四十年前相比,当然已经提高了许多。但是,美国黑人走到这一步,一是靠黑人自身的斗争;二是由于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白人意识到种族歧视违背了历史潮流;三是黑人对美国的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我们常把美国称为一个“大熔炉”,但这个熔炉更像是一个“盎格鲁—撒克逊的模子”。奥巴马并非例外,这就是为什么他会比一个白人候选人更需要强烈地表现出他的美国价值观。
对奥巴马“美国背景”的认识,会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另一个“魅力”——年轻而富有活力。奥巴马看上去更能满足民众渴望变革的心理需求。动荡不安的前景,由初出茅庐的年轻黑人律师奥巴马与老谋深算的老年白人麦凯恩之间展开的对阵,以及希望有新开端又企盼稳定的民众情绪,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会让奥巴马占有多大的优势呢?借用希拉里与奥巴马竞选时的广告语,也许可以描述人们最后投票时可能出现的心情:“大家想象一下凌晨三点钟在白宫接红色电话的人,若是麦凯恩,会比较安心。”
其实,这场选举的激烈紧张之处并不在于二位竞选者的施政纲领会有多大差别,而在于一场变革已势在必行,二者都会打出改革牌,又在很多方面会受到同样的制约,而很难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就拿伊拉克战争来说,奥巴马的反战态度十分坚决。但是,美国大兵怎么撤?一旦伊拉克发生内乱怎么办?“基地”组织在美军撤退后又在那里建立基地,美国怎么办?没有人相信,如此复杂的问题,只靠一个坚定的态度就能够解决。对于经济、社会保障和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变革,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更何况,美国选民并非不明白,每一位新总统在他上任的第一天就会发现,按照自己竞选时信誓旦旦的许诺来施展的舞台,其实是十分有限的。变革也许会出现,但这需要很多条件,也需要时间。无论是对于奥巴马还是麦凯恩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才能使选民更详尽地了解其计划,并且对这些计划的最终实现抱有更多的信心。而对于美国大选的旁观者来说,需要记住的可能是,不要被舞台上角色的变化所迷惑,要看清什么是势必要变的。
民主党志在创造历史 驻美国记者 马小宁 李学江 民主党两大候选人在历经拉锯战后,奥巴马终于战胜希拉里,从而一举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承认失败并表示将全力支持奥巴马。此前还默默无闻的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奥巴马,尚在第一任期内,是美国第五位、也是当前参议院唯一的非洲裔参议员。
奥巴马的父亲是肯尼亚人,母亲是美国白人,这一身世使他成为跨种族接受的人选。有人说,30岁以下的美国年轻人几乎对奥巴马的魅力不具免疫力。这固然与他年轻的脸庞、灿烂的微笑、富有磁性的嗓音有关,甚至包括他的黑人肤色和带有穆斯林色彩的名字,但更重要的是,奥巴马让人感到,他是新一代政治家的代表。他提出的竞选口号“变革”迎合了选民对变化充满渴望的心理。
奥巴马的激情令年轻人联想到了其父辈在上世纪60年代曾经历的激情岁月,唤起了他们前所未有的政治参与热情。他所带给选民的,是一种即将书写美国历史新篇章的希冀。
在此次美国选举关注的经济、医保和伊战三大主题上,奥巴马提出经济上反对减税长期化,主张由国家对陷于房屋抵押贷款赎回权危机的居民提供帮助,强调环境和劳工权利,主张重新审议自由贸易协定,强调全民医保,承诺当选后从伊拉克撤军、改善美国形象等。其中,奥巴马将主打的是反战民意牌,他一再强调,从一开始即反对对伊开战。在外交政策方面,奥巴马曾经表示,愿意与敌对国家,如伊朗等国领导人举行无条件谈判。但这一点则被麦凯恩抓住,攻击奥巴马缺乏政治经验与技巧。
党内团结将是奥巴马面临的挑战。虽然民主党人士普遍相信,那些因希拉里失败备感失望的女性选民最终会支持奥巴马,但民调对此并不乐观。奥巴马虽然不打种族牌,但美国媒体不约而同地强调奥巴马是首位代表民主党参选总统的非洲裔美国人。在距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已过去近半个世纪的今天,在讲求政治正确的美国,没有人会因为种族问题而反对奥巴马。美国媒体的刻意强调似乎暗示,这依然是一个无法明说但又无处不在的微妙领域。
未来5个月里,奥巴马将如何延续其魅力攻势?希拉里如果不能和奥巴马组成民主党的“梦之队”,又如何将其全力支持的承诺化为行动?
共和党意借经验取胜 驻美国记者 马小宁 李学江 出身海军世家的麦凯恩在共和党内一直以“特立独行”著称,他被保守派阵营视为“披着羊皮的民主党人”。然而,在选民普遍不满当前国家方向的情势下,麦凯恩左右逢源的政策主张更符合共和党选民的期待。
许多美国人认为,美国目前迫切需要一位强有力的人物。麦凯恩是美国有名的越战老兵,经过三四十年的反思,他是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最好人选。
1973年,时任加州州长的里根在一个集会上,向共和党人隆重推出了3位刚从越南回国的美军飞行员。他们在执行任务时被击落,随后在越南战俘营被整整关押了5年。里根称赞他们的“智慧、识见和勇气”,称赞他们是“哲理的先知”,反映了共和党人对承担国家责任和对自由价值的追求。麦凯恩就是其中的一名飞行员。
在本次大选所关注的经济、医保和伊战三大问题上,麦凯恩基本认同现行政策。他支持自由贸易协定,主张减税长期化以振兴经济,反对医保国家化。在反恐和国家安全上,他倾向鹰派,坚持美军留在伊拉克直到伊拉克政局稳定;在对外关系上,他明确反对单边主义,主张更多吸纳盟国意见,认为采取“协调型”外交政策有助于进一步修复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
和年仅46岁的奥巴马相比,麦凯恩显得年事已高,他常说:“如果你们觉得我年龄大的话,你们应该见见我的母亲。”麦凯恩的母亲罗伯塔今年96岁,去年还驾车环游法国。然而,从选民心理来看,71岁的年龄对总统候选人来说毕竟不是加分因素。因此,人们普遍认为麦凯恩将挑选一个年轻搭档弥补这一劣势。
按照选举政治的一般模式,当对手高举变化大旗时,已四度当选参议员的麦凯恩应避免重复,并重点在经验和领导力上做文章。但今年选民求变的心态已使他别无选择。
麦凯恩一方面有意与即将卸任的布什总统保持距离,另一方面,他强调自己比奥巴马更有变革经验。“美国人民并不是从昨天开始认识我的,而他们才刚刚开始了解奥巴马”。“无论谁赢得这场选举,我国的方向将发生巨变。但这是在正确的改变与错误的改变、前进与倒退之间的选择”。
下一阶段,麦凯恩的主打牌是军事、安全与外交问题。他当过兵,打过仗,更有5年战俘的经历。20多年来,在众参两院资深议员参与外事的资历,也让他在这些方面更具权威性。1984年,73岁的共和党候选人里根就击败了相对年轻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获得连任。历史并不能完全预测未来,但谁又能断言,麦凯恩就不会再现里根的奇迹?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责任编辑:杨牧)
您的留言 内容: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