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断腕:古交精神的回归
一边是暴富的煤焦老板、连年增长的GDP和地方财政收入,一边是矿难、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
|
古交最后终于自尝苦酒。2003年春天,西曲矿210多名退休职工联名上书古交市委、市政府,“我们是古交精神的见证人。如今古交遮天蔽日,我们脸上无光……”
放纵污染企业,吓走投资外商,这是古交当时广为人知的故事:韩国商人朴正树想在古交投资,到现场勘察地形时,大白天开车都要打开远光灯,能见度不到10米;一下车,朴正树两脚就陷进几寸厚的煤面里,吓得其连连摇头,临别时丢下一句话:“等古交环境好了,我们再来”。
2003年,古交市开展了“我们还要不要古交精神”的大讨论。随后就是连续数年的、号称“壮士断腕”环境大整治,“再造秀美山川,还人民碧水蓝天”。龙山焦化厂两组27万吨焦炉和市营焦化厂10万吨焦炉被炸掉,打响了治污第一枪。
而小煤窑的关停,早因安全问题已经提前启动,至今仍在继续。
张兔明,古交安监局技术科长。见到其时,其正和东塔煤矿的老板张贵生谈话,准备对其9万吨的小煤窑进行关闭,“这几年每天就是在做这些事情”。张兔明1989年大学毕业,“那时候古交有二三百个小煤矿,都是年产一两万吨,遍地开花”。
长期以来,古交经济依托煤焦发展,已经患上了“黑色依赖症”,关停小煤窑、小焦化,等于砍掉自己的财源、饭碗,难度可想而知。
2003年到2006年,每年都有关停--
2007年,巨海煤焦公司、宝峰焦化厂等12个小机焦项目被紧急关停,8座污染严重的炼铁小高炉也寿终正寝。有人统计,2007年,古交关停焦化产能243万吨,炼铁产能达45万吨,相当于砍掉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财政收入因此减少了3.5亿!
这其实也是整个山西壮士断腕之举的一个缩影。“十五”末期和“十一五”初期,污染大省山西被迫绝地反击,对大批污染严重的行业和企业痛下杀手,坚决不要“黑色GDP”,人称“山西环保新政”。
大多数百姓热烈拥护政府的行动。2007年,古交市二级以上天气达到215天,比山西省政府下达的任务多出65天,“这样才像个人住的地方”。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在2007年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上提出,“全国的环保局长要有一种刘向东精神”刘向东是山西省环保局长,以“铁腕治污”著称;但古交人却说这是“古交精神的回归”,“古交精神的本质就是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嘛”。
本报记者 李廷祯
全国15家主流报网媒体联合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改革开放三十年:那些人,那些事”。这是一个由扬子晚报发起,全国15家主流报网联合推出的大型报道,在今年我国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背景下,承担起新闻界应有的使命和责任,联动报道同一主题。今天刊出由山西晚报采写的《告诉你一个真古交》一文。
联合报道:扬子晚报、新安晚报、辽沈晚报、羊城晚报、华西都市报、北京晚报、钱江晚报、新闻晚报、山西晚报、大河报、楚天都市报、今晚报、齐鲁晚报、新文化报
山西晚报独家供稿搜狐网,严禁转载。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