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业余摄影爱好者何茂华:带着相机去救灾

  《望东方周刊》记者山旭/绵阳报道

  何茂华:带着相机去救灾

  在一片废墟中,到处可以看到在拍照的人们,无论受灾群众还是前来救援的人,都在利用手边的一切记录大地震后的影响,其中大部分是廉价的手机

  何茂华曾在北川拍了两张最得意的照片:《羌族绣花女》、《羌族耳乡》。

上周,上海的一个国际摄影展刚刚通知他,后者已入选并可能获得一个奖项。

  接到通知的时候,绵阳市中小企业局局长何茂华正在北川的陈家坝乡参与救灾。他遥望着大山深处拍摄这些照片的地方—— 那些美丽的羌族姑娘,还有幽默的羌族老人,是否安好?

  作为业余摄影爱好者,何茂华已计划在灾后重返这些乡村,用自己那台佳能5D照相机记录100个受灾者的10年灾后生活。

  在大地震中,何茂华创造了许多专业摄影者无法达到的记录:5月12日21时30分左右到达北川中学。这个时间要略早于第一批进入北川的新闻记者—— 《绵阳晚报》的记者团队。

  每早一分钟,镜头就会多记录一分痛苦、一分灾难,还有一分坚强和勇气。

  现在,何茂华已将3000多张照片收入14张光盘,其中大多数照片描述了普通人在地震中的细节。他甚至还来不及好好整理。三周来的奔波和救援,已经让53岁的他感到疲惫。晚上22时,何茂华告诉记者一会儿还要到市委开会。

  3年前,何茂华偶然看到了印度哲人奥修的《生命的真意》。“活着的意义就是欣赏自然、艺术和爱。”他说,这本书告诉人们在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的生命、一切欲望都显得无比渺小。

  从此他开始学习摄影,希望记录自然与人生。

  3年后,作为第一批进入北川救灾的干部,何茂华果然见证并记录了自然的力量,只不过它通过另一种极端的形势表现了出来:大地震。

  大雨里哀呼的母亲

  打开何茂华的博客,最后一次更新是在5月11日23时,题目是“祝世界上所有母亲节日快乐”。他发了4张照片:第一张是一位三四十岁的妇女正在为满头白发的母亲修脚,第二张是20多岁的少妇在喂孩子吃饭。

  第二天,他就见到了更多的母亲,哀痛而绝望的母亲。

  5月12日下午5点多,接到开会通知的何茂华来到绵阳市委。他发现这竟然是一个“流水会”:市政法委书记和秘书长向不断到来的局委负责人布置救灾任务,来一拨,讲一拨,派走一拨。

  给中小企业局的任务是尽量集合50岁以下的干部职工立刻赶到北川参加救援,没有告诉他们那里的详细情况。何茂华只知道,有人到绵阳报告说,北川毁了。

  他回家拿了件衣服,下意识地顺手抄起买了一年多的照相机。结果这台佳能5D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专业摄影器材之一。

  21时,车辆在黑暗中接近北川,由于公路堵塞,一行人开始徒步行进。一路上满是烟尘,他们依稀可以看到公路两侧疲惫不堪的逃生者。许多人没有带任何家当,走着走着就倒在地上,大睁着眼睛却没有一丝力气。

  何茂华说,过去学摄影看了很多记录灾难的作品,但即使最令人震撼的照片也没有这一路上见到的情景令他难忘。“照片只记录画面,不能记载那个时候的空气和声音。”但他没想到,更大的震惊还在前方。

  21时30分左右,北川中学,何茂华一进入大门就惊呆了,黑压压的人群围着几座废墟,瓦砾下的孩子们当时还能发出响亮的求救声。他们一群人拿着木棍和铁锹冲上废墟。挖着挖着,何茂华哭了,这些单薄的工具根本无法撬动巨大的预制板和水泥块。

  不久,一支2000多人的军队到达了北川中学,这就是后来被广为报道的红军师。军人们几乎徒手挖出了一个男孩。红军师在北川中学抢救出的第一个学生,也成为何茂华在地震中拍摄的第一张照片的主角。

  “那个男孩下身被压住了,抢救的过程中几乎没说一句话。等把他放在门板上,他叫了一声痛。翻过身才发现,他后背上都是血。”第二张照片是两个女生,大约上高中的模样,受伤不重,但满脸都是惊恐和泪水。

  第三张是一个初三的女生,大部分身体被压在一块预制板下边,上身露出来不断呕吐。中小企业局的一个女同志走过去拉着她的手,给她擦干净嘴角。后来这位女同志一直陪着女孩等了4个多小时,直到她被救出来。

  第四张是一个巨大、正方形的水泥块被军人艰难地掀起来,下边有4个孩子,两个脸朝下,两个仰面。只有一个仰面的男孩活了下来,他的衬衫已经看不出本来的颜色。

  不久,天下起了雨。家长们站在雨里,没有任何雨具。母亲们就那样不顾一切的呼喊着,一直到第二天。

  通过照片看到这座城市的毁灭和生命的流逝

  从3年前拿起照相机开始,何茂华就喜欢把镜头对准路边普通的老百姓、田间耕作的农民。他总觉得这是被历史记载和影像记录忽视的人群。

  打开何茂华的作品集,人像占了主要的篇幅。老人脸上镌刻沧桑的皱纹、孩子稚嫩的笑脸都被清晰地拍摄了下来。

  5月12日夜里,一个又一个焦急的母亲成为何茂华镜头的主角,还有正在施救的士兵、惊魂未定的学生……“不是设想好的,而是到那里就会觉得,他们的脸最吸引你。”

  红军师师长王凯大概是何茂华拍下的第一个“大干部”。当何茂华把镜头转向这位军官和他的士兵时,并没有人阻拦。其实从进入北川开始,显眼的大相机就挂在这位外表普通的公务员肩上。

  见到北川县长经大忠,两个人都没说话,先流了眼泪。作为市中小企业局的下属对口单位,北川县中小企业局17个人,有9人遇难或失踪。

  北川大酒店落成后,何茂华曾专门来拍这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大楼,上边有羊头雕塑等许多羌族印记。那时候,镜头里满目笑脸。再到这里时,倾斜的酒店已经成为伤员的临时安置点,哭声一片。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需要把这些都记录下来,作为绵阳历史的一部分。后来的人们,应该通过他的照片看到这座城市的毁灭和这些生命的流逝。何茂华说,在饥饿和疲倦中他的手没颤抖过,一种从心底里发出的激动,反而让他十分有力。在施救的间隙,他一张一张地拍下了大地震后的北川人。

  下午,何茂华接到任务,去北川中学找到北川县委书记宋明,向他通报县城里的救援需求。一共有3条:需要多拿装尸袋进县城,尽快恢复公路,提供大型设备。

  何茂华一路抬着担架走出县城,大雨中不断有人和担架一起摔倒在泥水里。

  困境中的受灾者

  在一片废墟中,到处可以看到在拍照的人们,无论受灾者还是前来救援的人,都在利用手边的一切记录大地震后的影响,其中大部分是廉价的手机。

  这时已有大量震区的照片出现在互联网上,全世界的人都亲眼目睹了大地震的后果,而更多职业摄影者正从各地赶来。

  何茂华后来又做了一件事,受命回绵阳组织4车食品、清水去北川县的陈家坝乡。辗转凑齐物资,14日下午,中小企业局的车队开始向陈家坝这个救援“孤岛”开进。

  两天没有食物和水,一路上遇到的许多受灾者丧失了理智,何茂华他们声嘶力竭地维护着车上的东西。他知道,他们也是为了幸存的老人和孩子。

  到了半路上的桂溪,何茂华还是卸下了两车水和食品。困境中的受灾者,也将成为何茂华照片中的一个主题。

  这个时候,何茂华已经开始设想有计划地拍一些照片,从不同角度反映这场大地震。这些照片的核心,就是记录灾难中的人们。

  在大地震刚发生的3天里,何茂华的相机从来没离开过身边,这是来自大地震一线最早的一批图片。他现在还没有考虑如何把它们分类。不过他知道,和现实的记录相比,后期的一切处理都已无足轻重。■

(责任编辑:刘晓静)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