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建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迫在眉睫

  “"5·12"汶川大地震让羌族文化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日前,在四川省召开的“建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研讨论证会”上,专家呼吁,建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已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

  “所谓"言必称三代(指夏商周——记者注)",夏商周构成了华夏人的基础,而羌族人与华夏人同时存在,羌族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羌族研究专家、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李绍明接受本报专访时说,地震让羌族人遭受了灭顶之灾,必须立即着手恢复羌族人的家园。

  他说,据初步统计,地震中,30.6万羌族人有3万多人死亡。羌族文化中的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都遭到严重摧毁。部分羌族孤儿将不得不送到异文化环境中长大,也必然给羌文化的传承带来影响。

  “羌文化急需抢救、恢复和重建。”他说,重建羌族的本土优秀文化不等于用异质文化去重构,必须保留这个民族的记忆。那些受损的文物应遵循“整旧如旧”的原则修复,应尽力让羌族人按传统生活方式生活。

  他说,释比文化是羌族文化的核心之一,而今,整个羌族中真正意义上的释比不到20人,对此应该重视。而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只有两人幸存,重建文化活动的组织架构已势在必行。

  四川省文化厅有关人士介绍说,羌族文化中,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羌族瓦尔俄足节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羌族多声部民歌、口弦、羊皮鼓舞、博巴森根(一种民间舞蹈——记者注)、羌绣传统刺绣工艺、羌年、苏布士(羌年庆典——记者注)等入选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文化遗产遭受损失的具体情况还在统计和核实之中,但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已可确认羌族文化在地震中遭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四川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吴建国博士建议,羌族地区城镇化水平低,羌族文化博大精深,发展旅游是恢复羌族灾区活力的有效途径,这次大地震客观上也可能成为振兴羌族地区旅游的契机,可借鉴丽江发展的经验,高起点地、有全球视野地打造民族文化旅游精品。发展羌族地区旅游,最根本的是重建羌族人民的民族生活方式。

  据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馆长高泽友介绍,“5·12”地震,不仅使羌族人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还使千百年来形成的羌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的805件馆藏文物全部被埋。

  同时,此次地震中,北川知名的羌文化研究专家谢兴鹏等一批专家以及羌笛吹奏传人,还有文化工作者,也不幸遇难。由于羌民族没有文字,因此羌族语言、文化均靠口耳相传来传承。这些人的离世,无疑给羌族文化的抢救造成相当大的困难。

  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一个“抢救羌族文化”的行动已经在北川拉开。中国民族博物馆有关负责人日前赶到绵阳,专门调查羌民族文化抢救与保护工作,同时,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高泽友与北川文管所、羌族民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等一道,正在全力为筹建中的“5·12”特大地震博物馆征集实物。

  探访地震后“云朵中的民族”

  本报记者 田文生

  “狗!狗!宰!宰宰宰!!”

  地震发生时,94岁的羌族老太太杨步华正在上厕所。突然,“就像吃醉了酒”一般站立不稳,地面晃得很厉害,房屋里的东西“哐哐哐”地往下砸,经历过多次地震的老人赶紧匍匐在地上,手脚并用爬出老寨子,用手比成刀的形状,一下下劈过去,嘴里念念有词:“狗!狗!宰!宰宰宰!!”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的那场大地震到来时,岷江两岸发生严重的山崩和滑坡,岷江被阻截成三段,形成三个地震湖,一度人丁兴旺的叠溪羌寨从此消失,被淹没成了海子。当时正值豆蔻年华的杨步华正在菜园子里,她赶紧站定,和很多羌族人一道“手刀劈狗”。在她看来,传统方法取得了效果,“地震来得软(意为慢、不剧烈——记者注)”,持续10天便过去了,她居住的桃坪羌寨中的木头从墙壁中拉出,又插回,却没有损坏,无一伤亡。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年过九旬的杨步华再次经历大地震,她劈向天空的“刀”没能像75年前那样顺利驱“狗”,羌族引以为豪的古寨裂了口子,不敢住了。

  地震撕开了羌寨的墙壁,更撕开了羌族史上罕见大灾难的序幕。历经沧桑的老人很快便意识到这点,转而对天哭诉:“菩萨口也,不要整得这么凶嘛!”

  5月27日深夜,雨点淅淅沥沥敲打在这位九旬老者居住的帐篷上,余震不时袭来,就着烛光,记者坐在老人身旁倾听她历经苦难的人生故事,她的叙述缓慢而平实,却言必称地震。显然,灾难在老人心里划出了一道很深的伤口。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突如其来的地震,让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遭到毁灭性打击,绚烂的羌族文化,在地面大裂口、山体大滑坡的那一瞬间被推上了生死存亡的历史性关口。

  每个羌族人都为自己民族的未来深感忧虑。

  石块差点砸中他们的屁股

  现代羌族人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县、理县和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恰属“5·12大地震”的核心区域。

  这里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羌寨一般建在山顶或山腰,从山下仰望,在遥远的蓝天白云下,高耸的羌碉与依山而建的石楼石房在半山连成一片,形成独特的山寨景观。羌族因而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

  94岁的杨步华居住的理县桃坪羌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认为是最典型的古羌寨——虽然,该羌寨筑于河边而非半山上。建成于公元前111年的桃坪羌寨位于岷江支流杂谷脑河边,天空明澈,似乎一垫脚就可以摘取头顶上丝丝缕缕的云朵,有着“云朵中”的意境。

  该羌寨距离汶川县城仅17公里。地震当天,许多羌人正在汶川县城,突然,地动山摇,县城旁的铁叶山和布瓦山轰隆隆垮下来,腾起的灰雾遮蔽了天空,白昼几分钟内就变成黑夜,房屋左右扭动。惊恐的市民赶紧跑出门,匆匆赶到姜维城,那里有个巨大的平坝。

  等地面稍微平稳,惊魂未定的羌族人赶回自己的家园,他们惊呆了:古寨已成了危房,11层的高碉顶部被晃掉了,大多数民房墙体出现了裂缝,没有人敢继续居住——这个承载了羌人的记忆、快乐和梦想的艺术品建筑,对它的儿女们掩上了大门。

  而羌人在桃坪羌寨旁修建的新的羌寨建筑,则纷纷倒塌。

  当时,杨步华家新修的楼房中有11个人,包括一名台湾客人和3名阿坝师专的教师,地面突然剧烈晃动起来时,厨师王秀蓉看见3岁的杨佳禾摔倒在堂屋里,一个箭步跃过去把他抱起冲了出来,房子就在他俩身后轰然垮塌,呼啸而下的石块,几乎砸中了他们的屁股。

  最大黄泥民族村落房屋全部垮塌

  而今的汶川,帐篷奇缺,十多名记者挤在一个帐篷里,没法腾出哪怕一个人的空位。

  天刚亮,在车上坐了一宿的记者赶往离汶川县城约15公里的萝卜寨,通向羌寨的唯一道路被滑坡的山体阻隔,只能步行前往。远远看去,汶川县城附近有山体正在滑坡,山腰上不时升腾起一片片黄色的灰尘。

  喝完两瓶水后,记者走到这个海拔近2000米的古寨,眼前已是一片废墟:寨里的226户人家的房屋全被震垮。那些屹立近5000年的黄泥墙被夷为平地,到处是断砖烂瓦,再也找不到当年萝卜寨的影子了。

  这里曾是古羌王的遗都,也是迄今世上最大、最古老的用黄泥建造的民族村落,它未能挺过这次8级地震。村庄里的1080人中,多数羌族人因为在外劳作而躲过这场劫难,42条曾经鲜活的生命却被掩埋在黄土之中,包括7个小孩和15个老人,另有85人受伤。

  而在理县薛城附近的一个小羌寨,曾走出在网络上迅速蹿红的美女“天仙妹妹”尔玛依娜,她美丽的故乡羌寨却无法像从前那样静静地美丽着——很多房屋裂口,成为危房。

  那么,“天仙妹妹”呢?帐篷里的羌族乡亲伸出脑袋,“和她父母出去有差不多半年了。”

  理县宣传部人员红着眼眶告诉记者,高半山上的羌寨,受灾非常严重,难以到达,目前已掌握的人员伤亡情况“令人揪心”。

  桃坪羌寨的羌族人挂念着附近山顶的佳山寨上100多户羌人的安危,有人从山上带下来的消息说,上面房屋垮塌严重,有两名正在房顶晒玉米的老人不幸罹难。

  记者试图独自到这个外人罕至的羌寨寻访,可爬到半山腰却不得不放弃:山体滑坡掩埋了道路,一踏上去,疏松的土地就开始往下滑……

  围着火塘跳舞的生活能否延续

  1950年,而今的羌族泰斗、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李绍明便进入羌区考察研究,此后数十年不辍,羌族生活的细节给他留下了鲜活的记忆。

  在祭山大典中,巫师“释比”带领羌寨男子绕着塔转几圈后,在塔前点燃柏树枝香烛,然后举行领牲仪式。释比口诵祈祷词:所有野猪、老熊、乌鸦、麻雀,请山神引到阴山背后,免得糟蹋庄稼;保佑本寨各姓老少平安,免生病痛……

  释比一边敲打着羊皮鼓,一边叫人将水和青稞粒放入山羊的耳朵,等山羊发抖时,表示神已领受,即宰牲祭天并放鸡归山。接着,释比将羊角放在塔顶,羊血洒在塔尖,羊肉煮熟分给各户。

  释比念经后,在与会人的胸前系一根羊毛绳,以示祝福,然后引着大家在塔前喝咂酒吃肉,边唱边舞。男子成年后初次参加祭山仪式的,将会受到全寨的重视,得到更多的食物馈赠。

  羌民无论男女都喜欢喝咂酒,多用青稞或者小麦酿成。饮时开坛,不断注入开水,用细竹管插入罐中吸饮,直至酒淡而无味为止。包谷面拌入大米,用甑子蒸熟,叫“银裹金”。

  招待客人时,咂酒必不可少,宴客的地点一般在羌寨二楼的锅庄(又叫火塘)旁。当客人坐定,主人便捧出一罐咂酒,年龄最长者揭开罐盖,插上细竹管,再念上一段祝福词,请客人先饮,然后按长幼秩序饮用一遍,然后方可随意饮用。

  酒过数巡,主客都微微有些醉意,气氛就更加热烈起来,大家开始唱歌,或者围着锅庄,手牵着手跳起舞来,不停交换位置,穿梭前行,跳上几圈后,可停下来再喝咂酒,喝够了又跳,这样的欢乐而热烈的气氛往往从傍晚一直持续到深夜。

  羌族人的生活从来不缺少歌声,无论是耕地、除草、催肥、砍柴,他们总是不停地唱着山歌。在收割包谷的季节,每个羌寨都是伴随着撕包谷壳和脱粒的劳动,唱着歌,从黎明一直到黄昏。

  地震后,那些梦幻般的歌声还能否在羌族村寨飘荡?因为通往汶川的便捷道路断了,5月25日,记者从重庆出发,绕道1000多公里,进入羌族人聚居的河谷探访。

  经过成都、雅安,沿着古称平羌江的青衣江河谷的210省道向前,踏着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诗句的意韵,马不停蹄一路向前,终于,夹金山遥遥在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主峰海拔4930米的夹金山平素人迹罕至,而今已成为通往汶川县、理县、茂县灾区最重要的“生命通道”,一辆辆满载着药品和食品的大卡车盘旋在高山土路上,偶尔会陷入困境,只能调来大型挖掘机,将起重臂扎入地面,借力强行把卡车一点点推走。

  上山的道路险峻异常,有的地段就跟刀切过一般,公路旁的悬崖垂直向下,往山下一看就会眩晕。“别跟我说有多险,冷汗都吓出来了。”同行者说。

  进入米亚罗峡谷,“一定要随时注意两边山体的情况,快速通过。”交警提醒说。果然,沿途不时有山上落下的碎石敲击着车顶,道路两旁被压扁的汽车还来不及运走,护栏被泥石流冲成了铁麻花……

  结束8天的采访后,记者返回,云雾如同被撕碎的棉花飘荡于山脊的皱纹里,高原雄鹰在蓝得醉人的天空飞出优美的弧线。记者再次看到梦笔山顶的标志,这里的高度为4114米,73年前,红军在此翻越长征中的第二座大雪山,徒步攀上这堪称奇迹的高度。

  在山那边远远的河谷,便是羌人聚居区,那个命途多舛的民族,能否创下新的历史传奇,让优美的羌族民歌在每个羌寨继续流淌?

  冉光荣:用历史眼光重建羌族文化

  本报记者 田文生

  冉光荣,四川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羌族研究专家,博导,和李绍明等合著的《羌族史》是我国第一部少数民族专史,奠定了羌族研究的基础。

  “这次大地震给羌族地区、羌族人、羌族文化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让羌族文化面临断裂的危险。”冉光荣说,在物质层面,羌族灾区多数城镇、乡村建筑被摧毁;文化机构、文化场所严重受损;文物古迹、文化遗址等也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羌族人的生命也付出重大代价,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支柱力量的青少年一代伤亡惨重,民族最精华、最有希望的的一代人遭到建国以来、甚至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冲击,这对于一个只有30.6万人的少数民族而言,打击格外沉重,民族心灵上的创伤带来的巨大心理阴影很难在短时期内愈合,对此应有充分的估计。

  他说,不能只看到物质层面的损失,还要重视对这个民族心灵上的疗救。

  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不能从地图上被抹掉

  冉光荣说,抢救羌文化刻不容缓,这是由该民族的历史地位和现实状况所决定的。

  在冉光荣看来,羌族的历史地位非常突出,现存民族中能和羌族比拟的,为数甚微。羌族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在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有对羌族的记载,这是甲骨文中有记载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唯一一个民族。

  羌族对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很多民族形成的基础,尤其是西南地区羌语支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羌族虽有悠久的历史,解放初期却只有3.5万人,如今也只有30.6万人。

  这次在地震中遭受巨大损失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也可能是我国批准的最后一个民族自治县。

  冉光荣说,无论是从羌族的历史地位,还是从当今的具体现状来看,对其在这次大地震中所遭受的毁灭性破坏给予充分的关怀,都是必要的。不能让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在地图上被抹掉,更不能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把这个羌族自治县抹掉。必须让这个民族恢复和发展起来。

  羌族文化有着鲜明特色,其高碉和碉房,作为一种建筑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有自己的地位,正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得到了高度评价;他们的服饰、歌舞、乐器都有自己的特色;“释比”等宗教文化,意义重大。

  大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是我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可以从大禹精神中得到滋养,现代社会也需要对大禹精神的张扬。

  羌族一直认为大禹生于羌族地区,学界对此虽有争议,但羌族地区能找到令人感兴趣的关于“禹兴于西羌”的材料,应尽快收集并进行科学整理。

  现在,灾区内的大禹纪念馆以及大禹研究机构受到了严重损失,研究人员伤亡较大。

  冉光荣表示,灾后重建必须作整体的考虑,在解决物质、基本生活问题时,要把深层次的内容考虑进来,全方位统筹,要对民族文化的问题有所关注。

  对羌族心灵的治疗比物质上的重建更重要

  冉光荣认为,接下来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修复空前的灾害带给羌族人民心灵上的巨大创伤,让这个民族树立信心。

  对羌族心灵的治疗比物质层面上的重建和恢复难度更大,必须振奋这个民族的自信心,让羌人自己树立起发展壮大本民族的责任感。这项工作,不能仅靠外界的帮助,更要靠羌人自身来完成。

  羌族人历来坚忍不拔,要激发羌族人民的奋发勇气,不能产生“就等着政府来管”的等、要、靠思想,羌族人不能仅仅停留于对外界援助的感恩,更要振作起来,这才是对世人最大的安慰和回报。羌族人中的青少年一代,更要树立起坚强的意志。消沉只会贻误自己的一生,更会危及整个民族的发展。

  他说,重建时,要让羌族人回到自己的生存环境中,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对于那些有意向回到家园的羌民,要给予支持,政府应加强这方面的积极引导。

  抢救羌文化应与发展区域经济同步

  冉光荣提出,灾后重建的核心是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必须同步进行。要科学制订灾后重建规划,必须吸收人文学者参加,加强羌族地区重建规划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一定要公开方案进行讨论,征求意见,尤其要倾听灾民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和传统。

  冉光荣提出,必须为羌族人修建宗教活动场所,新的居民点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羌族民居的建筑风格、村寨布局,要尽力凸显羌族的特色和风貌。同时,尽量按原有亲缘关系和社会关系网络聚居,让羌族人发扬互助传统,克服到新的地区生活的种种客观困难,并维护羌文化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

  新规划必须与旅游紧密结合,羌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把旅游放在首位。比如茂县的营盘山遗址,极有特色,应加速开发。

  应建设羌族文化保护区,尽可能建设羌族博物馆、羌族艺术馆、大禹纪念馆等。

  应建立地震遗址公园,将叠溪海子和本次地震遗址组合起来,以便科考、凭吊。

  他还建议,设立地震纪念馆,展现抗震救灾中涌现的感人事迹,用那些震撼心灵的真实细节:一首小诗,一张照片、一个镜头,彰显人性光辉。

  必须用历史的眼光留下部分灾区的即时场景,如果没有真实感,将失去历史的价值。为此,总理写下的“多难兴邦”、抢救时使用的器具等,必须尽快予以妥善收集和保存。

  由于很多研究和传承羌族文化的人在地震中丧生,必须尽快把已有的关于羌族的资料,特别是学者的调查资料,建成一个数据库——这些可能已成绝唱。

  对正在进行的关于羌族的研究课题、羌族释比经典的收集整理,予以专项扶持,抓紧完成。

  做这些文化抢救工作,必须有一个机构统筹,打破行业界限、部门界限,不要有遗漏。具体实施时,应该不厌其详。

  尽快组织力量调查、评估羌族地区物质、精神文化的损失,对释比、老艺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要给于特别的保护。

  各级党政干部要保持抢险救灾时的精神风貌,要有对历史负责的责任感。

  冉光荣提出,国家对羌族地区可考虑给予照顾,如在生育、学校建设、灾民救助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