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离我们多远 宁波市鄞州区十二年免费教育之路
■观察记者 戚永晔 文/摄
2008年6月4日中午,在宁波鄞州区一所民工子弟学校—长丰学校里,来自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15岁小姑娘杨佳和她的新同学们做着游戏。面对记者的上前攀谈,这个满脸天真的小女孩并没有一点紧张害羞,大大方方地讲述着她的故事。
外人很难看出来,正是这样一个小女孩,在不久前亲身经历了那场被称为“国殇”的大地震。灾难突发的那一刻,杨佳从两层的教学楼上跳了下来,折伤了左手肘。之后,她又忍着剧痛,和几个侥幸逃脱出来的小朋友步行两天两夜,来到安置点找到了父母。
学校塌了,书还是要继续读。杨佳手上打着夹板,跟随父母来到千里之外的宁波鄞州,进入了长丰学校这所在当地颇有口碑的民工子弟学校。在大家的帮助下,父亲找了份保安的工作,母亲也进入了丝厂上班。一家三口就这样,在异乡重新开始了他们的生活。记者见到杨佳那天,她刚刚拆掉了手上的夹板,地震带来的创伤似乎已经不留痕迹。“这里的同学都很好玩”、“这里的老师都很好玩”是杨佳反复念叨的话。也许在她眼里,“好玩”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
杨佳不知道的是,她来到的这片土地,已经站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免费教育改革的前列。如果她今后留在这里上学,那么那么不论在义务教育段还是在高中阶段她将享有很多优惠政策。也许这些优惠在那些条件较好的家庭看来无足轻重,但对于像杨佳这样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政府:教育公平是一种延续理念,不是一种形象工程
鄞州区从什么时候开始推行免费教育?他们的初衷是什么,这些年又有哪些进展?观察记者把这些问题带给了鄞州区的教育部门。
采访中,鄞州区教育局李永明局长多次提到了“延续性”这个词。李永明说,鄞州区一直以来都以“可延续的文件、理念来重视教育发展,这就是鄞州区能够多年以来走在华东教育改革前列的重要原因。”
李永明介绍说,其实早在6年之前,鄞州区就已经在免费义务教育上试图作为。2002年,鄞州区就开始对低保家庭学生、孤儿学生、特困学生和部分山区义务段学生实施免费。2004年2月20日,鄞州区出台政策,进一步实施全免。总共514名学生的一费制标准的所有项目全由鄞州区政府“埋单”,学生年受惠额达35.5万元。“这在全国都是走在前列的,鄞州作为一个区县级的地方行政机关,能有这样的手笔,在当时吸引了很多人的眼光。”说到往昔,李永明眼里满是作为一个鄞州人的自豪。
翻开2004年09月09日的《人民日报》,一篇社论这样写道:“长期以来,‘义务教育’这个词的概念一直是模糊不清的,人们一直在争论‘义务教育’究竟是谁的义务?……接受义务教育是孩子的权利,那么与此相对应,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应该承担义务,这种义务和责任各承担多少,我们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鄞州区政府推行免费义务教育,终于打破了‘缴费义务教育’的坚冰,实现了走向免费教育的第一步,此举无疑具有标志性意义。” 这一年,距离全国实施9年义务制教育免费,足足早了两年。
“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义务教育全免费的成功尝试,给了职能部门和决策者们莫大的鼓励。更大的手笔开始酝酿。
2005年,鄞州区出台政策:从当年秋季起,鄞州区全区义务教育段和高中段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实施教育免费,为处在弱势地位的残疾孩子带来福音。紧接着,鄞州区又宣布2006年春天开始对全区7万名义务教育段学生实行全免费。
“当时时间非常紧迫,我们只有几个月的准备时间,既无现成方案,也无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 当时参与执行的鄞州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忆说。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鄞州当时看来“走险路”的举措,在半年之后,2006年秋季就在全国全面推广。“不能一定说鄞州影响了全国,但至少鄞州的经验为很多地方实施义务教育免费提供了经验和示范。”李永明局长说得很诚恳。
鄞州在教育改革上总是领先于人。
这边,免费义务教育的推进工作正在进行,那边职业学校免费又悄然开展。2007年4月,经过8个多月的调研,鄞州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07年秋季起,区属职高停止实施 “国有民办”办学体制,并在全区中等职业学校中实施免费教育。为此,该区近1.5万名职高生将从今年秋季起开始享受 “教育免费餐”。有报道称:“这是继在全国最早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以来,又一次推出的惠民创举。”
有分析指出,在其他地区普通高中招生热于职高,职业教育行进艰难,企业工厂普遍出现用工荒的时候,鄞州此举,一举扭转了职校的弱势。当年中考之后,很多职校的志愿填报大热,更多本来希望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职校。
2007年底,鄞州区又趁热打铁,决定把教育免费的范围扩大到普高教育阶段,全区实现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免费教育;从2008年秋季起,全区1.3万名普高学生的学费都被免除。如果到时新政能够顺利在鄞州实行,那么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教育全免费就成了现实。 回顾往昔,鄞州教育界无不感慨。“那一项项免费措施推出的时候,我们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包括外界对我们举措‘可行性’的质疑和鄞州教育界内部对‘走的时间是否太早’的质疑。能坚持下来,与各级领导的决心和具有延续性的政策分不开。”李永明说。
宁波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寿永年表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全面实现中小学生十二年免费教育,可以让更多群众享受到鄞州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带动鄞州今后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人才引擎。
学校:教育公平是同等的,关怀,不是简单的免费
再好的政策,非议总是难免。
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就曾听到这样的话语:“免费教育不就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财政收入高了,谁都能推动教育公平。”
粗听之下,似乎也有道理——2007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鄞州区的经济综合实力与同级行政单位比较,在全国百强县排名十一、浙江排名第三、宁波地区第一。这样的经济实力,投入几个亿的教育补贴,似乎也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那么,事实真只是那么简单?
“真正的教育公平是各级各类教育的相对均衡,是对每个学生贴心、同等的关怀,教师、学校方面决不因为学生的家庭、个体原因让他们得不到同等的待遇。鄞州区推行的教育公平,不是简单的免费所能概括。”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宁波鄞江中学的校长徐惠银如是说。 谈到提高教育质量,徐惠银十分认同鄞州区提高学生总体水平的做法。“我们中的多数都是农村学校,教育的基础普遍比较薄弱,拿鄞江中学来说,生源水平肯定不如那些擅长培养尖子生的学校,但我们可以走自己的路。在学校里发展美术、体育等特色教育,鼓励学有所长的学生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不仅保证了学校的平均成绩,还让更多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选择。”徐惠银说。
在鄞江中学的采访,给了记者很多的震撼:一所原本行将被其他学校兼并的弱势初中,能够一跃成为省一级重点高中;一所生源并不一流的学校,能够为中国美院这样的名牌学府输出成百上千名学子;一所地处边远山村的农村中学,能够出版中国唯一的一本水彩杂志《中国水彩》,能够收藏有价值不菲的美术作品……
徐惠银校长说:“鄞州区对我们这样的普通高中评估很科学,并不是单纯地看高考学生的上线率、平均分;而是参照中考成绩,判断哪所学校的学生进步更大。这就给了我们这些学校好教书的条件和教好书的勇气,让我们也有信心和一流学校比拼,并且因材施教,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教育公平的一种。”
谈到下半年即将实行的普通高中段免费政策,徐惠银认为,这是“惠及百姓的好事”,虽然学校方面短期看来并不能得到实际的利益,但如果把眼光放长远,那实际上是吸引更多优秀学生选择深造,给学校输送更多可造之材的良机。“所以,从普高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我们拥护支持这一新政。”
实际上,鄞江中学只是整个鄞州区众多普通高中里的一个典型缩影,作为一个教育强区,现该区13所区属高中除新建的鄞州高级中学外,全部成为国家级、省级重点中学,其中省一级重点普高和国家级重点职高分别有4所和3所,全区92%的高中段学校都发展成为优质教育资源。2008年,鄞州成为首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2007年高考,鄞州区上线率、上本科率和上重点线率分别达到98.37%、71.29%和20.48%,分别比全市平均高出7个、16个和4个百分点,大大超出了周边地区水平。实实在在的数字,比什么都能说明推动教育公平所带来的巨大效用。
当地教育部门提出,均衡发展不是“拉平”式发展,不是平均发展,更不是千校一面,而是鼓励学校自主创新,办出特色。在教育规模扩张的同时,鄞州一直重视学校内涵的充实与提高,大力实施现代化示范学校工程,积极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全区按照“以特色促发展、以品牌促提高、以质量求发展”的学校发展思路,全面启动了特色学校创建工程。一个又一个“鄞江中学”正在诞生。
诚然,免费只是一种手段,并不能代表推动教育公平的全部作为。对多数弱势群体的孩子而言,他们需要的是来自学校教师、同学和社会各界一视同仁的对待,他们需要长者为其指明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在这点上,鄞州区的很多学校值得我们学习效法。
教育部显示的信息是,到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实施十二年免费教育的只有广东珠海市和陕西的神木、吴起两县。再加上2008年秋季全面铺开的鄞州区,其实明眼人不难发现,这些行政单位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并不是数一数二,在全国更不是。比他们有财力有实力推行免费教育的地区其实有很多。
这足以说明,经济发展与教育进步并没有必然联系,倒是促进教育进步和现代化的责任意识和前瞻性眼光和公共财政约束机制,能够促使政府理财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公共利益。
百姓:教育公平是切实解决问题的实惠,不是言不由衷的赞歌
既然免费教育的宗旨是惠及弱势群体,推动教育公平。那么对于生活相对稳定的鄞州本地人来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往往更容易遭受教育歧视,教育部门在面对这些孩子的时候,他们的作为也一点不含糊。
首先是承诺“零择校费”,李永明局长说:“我们没办法制止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以择校费换取孩子在自己喜欢的学校念书,但我们能保证每个孩子不需要择校费就能进学校。这无疑减轻了压在外来务工人员肩上的一个大担子。”
其次是享受本地孩子部分免费的待遇:免除学杂费、予以生活补贴等等。工作人员说,目前鄞州区十一万义务段学生里已经有近四万的外地学生,而且还有进一步增多的趋势。完全免费的话对本地学校来说压力过大,但我们可以承诺免去杂费,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且当他们的家庭在本地生活稳定,居住达到一定时间,也可以成为本地全免费生的一员。
当地百姓都说,如今推动教育公平,已经不是言不由衷的唱高调颂赞歌,本地家庭、外地家庭都感受到了新政的实惠。
来自鄞州区姜山镇的陈效微目前在鄞州职业高级中学念计算机专业高二。外人不知道的是,这个很阳光很懂事的大男孩,其实身在一个非常困难的家庭:父亲是当地一名保安,每个月只拿着1000多块的工资;母亲今年刚刚病逝,生前每个月的医药费就达上千。一家人靠着爷爷奶奶的退休工资勉强过活。
家里人原本希望陈效微早日工作,补贴家用,但是在他进入收费较高的职高后,这家人的生活更加拮据。很幸运的是,刚刚升入高二的陈效微就撞上了职高免费的好事。他说:“一年免除了4000多元的学费,爸爸很高兴,因为那几乎就是全家人的所有积蓄。”谈到未来,陈效微比以往乐观得多,曾经的他希望早早找到工作,而现在的他则筹划着半工半读,继续去高职院校深造。
鄞州职业高级中学校长林邦安说,近一年来,职业教育免费在鄞州区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配合相关的教育手段跟进,很多类似于陈效微这样的学生因此彻底改变了生活的方向。职业学校在社会舆论中的口碑也得到很大改变,所以,进一步在普通高中推进是“明智的做法”。但因为职业学校在社会就业上的特殊地位,为了保持职业学校一定的招生优势,政府有关部门已考虑进一步加大对于职业学校的投入,特别是贫困生的助学项目,“这是需要继续探讨的话题”。
那么,像鄞州区这样以十二年免费教育推动教育公平,到底值不值得在全国进一步推广呢?今年三月的“两会”上,又成了代表们热议的话题,虽然也有一些质疑,但主要的观点依然是“十二年免费义务教育是趋势”。
从国际上看,据亚洲开发银行报告,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70多个已经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除发达国家外,亚洲绝大部分国家,包括人均GDP只有我国1/3的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尼泊尔等国都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古巴教育支出占GDP的6.3%,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实行12年义务教育,学校不仅不收学杂费,还免费提供食宿和校服。古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受教育人数的57%。
在我国,普及12年免费教育是缩小教育和贫富差距、提高劳动者素质、缓解就业压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现实迫切要求。从国际经验看,进入失业高峰期,政府应大力发展教育,这既是解决失业的治标之策,也是提高未来劳动者竞争力的治本之计。当下,我国每年约有上百万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在高中和大学收费制度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城乡低收入阶层抬头的时候,普及12年免费教育刻不容缓。
实行12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可以缓解乃至消除教育不公。这样做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这将使教育不公和与此相关的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得到缓解。要缩小收入差距,首先就应当缩小教育差距,保证下一代接受尽可能平等的教育,这是一项基本的发展权,也是一项基本的人权。
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可以整体提高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孩子的素质。研究表明,教育回报率高于物质资本的投资回报率大约50%,有学者估计,我国投资人力资本的回报率可能高达30%至40%,考虑到教育能够改变国民素质、增强社会和谐度及凝聚力,回报将更高。我国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都出现“失业潮”与“民工荒”并存的现象,有薪酬过低的原因,也有劳动者技能水平不高的问题。
普及12年免费教育,把高中和中职教育作为孩子们进入社会前的“预备班”,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素质,而且可以正面促进教育改革,使高考不再成为初中级教育的惟一指挥棒,促进教育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