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一个“三线”工厂在地震废墟上的重生

  新华网四川德阳6月18日电(记者宫一栋)虽然已经在四川住了近40年,但身材魁梧的李万生还是保留着浓重的东北口音。今年70岁的李万生是绵竹市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后更名为东方汽轮机公司,以下简称“东汽”)的一名退休职工。
当他看到为之工作了一辈子、而且是自己亲手参与修建的厂子变成一堆瓦砾时,他惊呆了。

  李万生是汶川大地震的一名幸存者。在地震中,东汽的许多厂房和宿舍楼在顷刻间倒塌,造成500多名工人和家属死亡。李万生和他的家人躲过了劫难,全部安然无恙,包括他最疼爱的12岁的孙子。

  “还没等我们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曙光山就在滚滚巨石和尘土中垮塌下来,把整座工厂埋了起来。”李万生回忆着那令人痛苦的一幕。

  “在余震结束后,我跑回屋子,却一片茫然,什么都不想拿。我的一生都交给了东汽,我跟它是血肉相连的。”

  与在1964之后十来年里迅速建立的一大批项目一样,东汽诞生于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处于严重的外部压力之下,战争阴云密布。鉴于中国的工厂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毛泽东下令在中西部进行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当时,毛泽东和其他中国领导人坚信的一个原则是:必须确保后方——即“三线”地区——能够作为战略基地,并将建设重点锁定在四川、贵州和云南三个西南省份。

  1969年夏天,哈尔滨汽轮机厂的工人李万生收到上级命令,前往汉旺镇,参与建设一个新的工厂——东汽。他说:“那时去"三线",挑的都是拔尖的,既要看业务水平,也要看政治觉悟。”

  不过他承认,当时并不是很想去四川。“我是在北方出生和长大的,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适应四川的环境,因为那里的天气比东北要热得多,生活习惯也不一样。”

  他的家人都反对他去四川。行前,他专门回了趟家,看望父亲、哥哥和嫂子,但他的父亲站起身就走,根本不愿听“四川”这两个字。“可我是共产党员,我必须服从党组织的安排。”李万生说。

  那年9月,来自哈尔滨汽轮机厂和上海汽轮机厂的100多名工人和技术人员被抽调到了汉旺镇。跟随李万生踏上征程的还有他的妻子和儿子。

  令李万生失望的是:汉旺镇一片凄凉,荒无人烟,跟繁华的哈尔滨形成了鲜明对比。镇上只有一条很窄的街,他们在破旧的草房里住了好几年。屋子里没有灯,也没有电,冬天晚上只能到外面,借着月光看书。“语言不通,饮食也不习惯,辣椒更是辣得恼火。”

  李万生在冷作车间工作,但平时他还要和同事们一起修厂房、宿舍,还有铁路,“那时东汽几乎什么都没有”。

  于是边建厂,边生产。1974年,东汽正式投产,第一台产品是一台2.5万千瓦的汽轮机。“我们都特别激动,因为这是我们从一穷二白中干出来的。”

  在70年代,东汽为三艘军舰生产了船机,这也是迄今为止东汽生产的仅有的军事装备。之后,除了为服役的军舰发动机提供配件维修,东汽没有再接新的军事任务,发展方向主要转向了民用。

  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随着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东汽的发展加快了脚步,汉旺镇也开始随之兴盛起来,人口逐渐扩充到了6万人。1986年,为了扩大生产和经营,东汽在临近的德阳市建立了一个分厂。

  李万生也逐渐适应了东汽和汉旺的生活。“在汉旺,人们都说,"曙光山下,十里东汽"。能进东汽,是一件让人非常羡慕的事情。”

  在随后几年中,李万生的两个儿子都进了东汽,并跟厂里的同事结了婚。厂里的职工人数增加到了7000多人。

  1993年李万生从东汽基建处退下来的时候,厂里迎来了另一轮发展,重心也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转向了“全面的国际合作”。东汽的合作伙伴包括西门子、日立、三菱、阿尔斯通等大企业,合作领域集中在四类产品上:汽轮机、核电机组、燃气机和风力发电机。

  进入21世纪,东汽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2002年到2007年的5年间,东汽的年销售收入从10亿元增加到了100亿元,年生产能力攀升到了2800万千瓦,单机生产容量达到了100万千瓦,用户覆盖华能、华电、国电、中电投等五大电力公司及海外电力投资公司。

  然而,危机已经潜伏。汉旺镇坐落在龙门山断裂带上,这个地区过去就发生过具有破坏性的地震:1933年,一场7.5级的地震造成了9000多人死伤。

  但是李万生和汉旺镇的其他居民并不了解龙门山断裂带,也不清楚这将会有怎样的后果。

  1976年,距此不远的7.2级松潘地震发生后,李万生和家人在汉旺镇的地震棚里住了一段时间。李万生的妻子孔祥蓉说:“没过多久,人们就忘了那段日子。我们没想到汉旺镇也会发生这么大的地震。”

  事实上,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政府——都没有心理上的准备。根据1978年颁发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东汽建筑物的抗震标准定在了7度,但在汶川地震中,汉旺遭受的实际烈度达到了10度。

  在这场大地震中,汉旺镇的生产基地受到重创,叶片分厂、焊接分厂、主机一分厂、三分厂、四分厂、船机分厂等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大多数厂房倒塌,初步测算经济损失为50亿元。在东汽工作了26年的公司总经理张志英说:“干了这么多年,地震晃了晃就没有了,非常痛心。”

  在地震发生后,东汽决定进行大规模的重建。由于破坏严重,加之地质结构不利,设在汉旺镇的东汽总部和生产基地将在两年内完全迁移到德阳。

  庆幸的是,德阳分厂遭受的损失不大,主机二分厂在大件生产中占据50%。上周,汉旺的主机四分厂也恢复了生产。

  张志英说:“我们预计,大件生产能力到6月底将超过80%,到明年6月的时候,大件的产能会超过今年同期水平。东汽是拖不垮、打不烂、吓不死的。”

  地震还促使东汽重新部署生产和流通布局。与上海和苏州等工业密集型城市相比,东汽的配套能力要弱一些,特别是物流环节。

  过去,汉旺镇生产的辅件要运到德阳后,才能在二分厂进行组装。张志英说,东汽将在2009年6月前在德阳建立一个占地2500亩的新工厂,这样内部的生产效率会得到很大提高。

  东汽准备从废墟中重新崛起,创造这个国有重点企业新的成功。但对于李万生和他的家人来说,适应新环境,将是一个令人痛苦的过程。在地震发生后,东汽已经把5100多名职工从汉旺迁到了德阳,为他们提供了临时安置点。李万生和孔祥蓉就被安排住在一个四层宿舍楼里。他们对工厂的未来仍然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黄芳)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