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俯瞰(资料照片) |
台港舆论认为日故意撞船为探马英九底线
台当局的反应令日本大呼不妙
台湾“联合”号海钓船10日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军舰故意撞沉。14日,台湾决定召回驻日代表,对日本政府表达强烈抗议。
撞船事件让台湾地区新任领导人马英九陷入两难境地,台湾内部越来越大的压力和与日本的关系如何处理,让马英九颇为头疼。同时,如何处理钓鱼岛问题,也关系到他的支持率上升还是跌落。
一些台湾民众前往日驻台机构“日本交流协会”抗议,要求放人、道歉并赔偿台湾渔民损失。
|
是软是硬马英九陷两难
马英九在日本一直有“反日”的名声。在钓鱼岛问题上,马英九曾经是1970年台湾保钓运动的“热血青年”,许多人都看到过马英九头绑白布带,上街抗议日本,要求保卫钓鱼岛的照片。马英九的博士论文也是关于钓鱼岛问题的。正因如此,日本人认为马英九是“反日”的。马英九在竞选期间曾数次表明并不“反日”。
事发后,台湾当局的处理速度较慢,直到6月12日下午,台湾当局发言人王郁琦代表马英九发表四点声明:强调钓鱼台(即钓鱼岛,下同)是“中华民国”领土;坚持维护钓鱼台主权的决心从未改变,也绝不改变,对日方也提出严正抗议;要求日本立即释回船长及提出赔偿;并说马英九“过去在钓鱼台事情上是热血青年,现在仍是热血中年”。
然而,台湾民众并不满意马英九的这些声明。在钓鱼岛问题上,台湾泛蓝一直希望对日能够采取强硬的行动,对曾经参与保钓的马英九抱很大的期望。民进党这次也使劲地在后边鼓噪,要求台行政机构派军舰宣示“主权”,甚至公开要求马英九登上钓鱼岛。
马英九面临的一面是汹涌的岛内民意,一面是不可以忽视的与日本的关系。由于他兼具台湾当局领导人、“保钓斗士”、泛蓝领导人等多重身份,处理不好,会对自身的声望产生很大的影响。
台湾岛内媒体有分析认为,日方在海协、海基两会举行历史性会谈关键性时刻制造危机,意在“警告”马英九,不要在两岸关系上走得太快。也有分析认为,日方现在对马英九还不放心,虽然马英九多次表示自己并非“反日”,但缺乏事实的“证明”,日方故意制造事端,测试马英九的底线。
三方面舆论刺伤日本
香港中评社就此发表分析文章称,钓鱼岛事件突发,严峻地考验了一下马英九当局与日本的关系。结论是什么呢?如果从日本的角度来分析的话,恐怕是大呼不妙的。
文章分析猜测,日本对马英九上任之后的测试,最大的重点是放在钓鱼岛问题上。如何测试,通过制造小的摩擦事端,试探马英九的反应和对策,尤其要试探底线及基本态度。
台湾当局处理这次的钓鱼岛事件,尚算周到,努力控制,既让民众发泄不满,又没有陷入不能自拔的危险境地。但是,日本对马英九就此放心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不在于马英九说过什么,而是要注意到马政府及“立委”、社会舆论的变化,均使得日本心情大坏。尤其有三个方面的舆论,是大大刺伤日本的。
第一,不惜一战。事件爆发之初,从政党、官方到民间,无不义愤填膺,高声呼吁与日本不惜一战,连军方人士都称在准备,武装保卫钓鱼台的声浪,不绝于耳。主流民意对日本在钓鱼岛的小动作极为反感,很有可能,动用武力保钓的情绪在今后将持续高涨。这是日本最不愿意看到的。
第二,两岸合作保钓。这样的声音在台湾社会空前高涨,这样的想法,是日本最为担心的,最不愿意听见的。
第三,一致反日。在事件发生之后,台湾舆论要求一致抗日。这样的民意及舆论大大压抑了台湾的亲日人士及政党,导致日本在台湾的人脉关系、支持力量受到严重打击。今后,日本很难在台湾得到更大的民意支持。这是日本人不乐意见到的。
文章最后得出结论称,对于8年来罕见的反日舆论在台湾大行其道,日本是恼怒的,是不满的,是疑心重重的。他们一定会把这些账都算到马英九头上。马英九反日,这样的基本评估,恐怕日本人今后再也不会改变的。 据《世界新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