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新华社记者震区手记:铭记这里的坚强与希望

  新华网成都6月20日电 (记者程云杰)“人不是为失败而生。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海明威的这句名言随着《老人与海》的故事广为流传。在四川震区,无需任何文字的雕琢与文学上的升华,同样的震撼和感动就蕴藏在普通人中间。


  在广元市利州区三堆镇,当38岁的李荣带着两个孩子望着被余震反复“糟蹋”的房屋掩面哭泣时,一直在外做水泥工的丈夫王国烈终于赶回家中。他对妻子说的第一句话是:“叫你在家看房子,咋把房子给弄成这样!”妻子知道丈夫想逗自己笑,虽然笑不出来,但还是从这出乎意料的幽默中感到了温存,感到了爱。

  在震前留守儿童比例超过60%的青川县马鹿乡,15岁的初三学生王倩说她非常希望学校复课,想读书,上高中、考大学,然后回来把家乡建成一个“很漂亮、很漂亮”的村庄。在她眼里,漂亮的村庄应该是“男男女女都有工作,不用到外面去打工”。她说:“现在房屋垮了,到处都是裂缝,大家心情很不好。但是不怕,因为地震总会过去的。”

  在映秀漩口中学前,农民陈亮玉重返故乡,一场地震夺走了他12岁的女儿,震塌了他的住所,摧毁了他的步行和六亩猕猴桃园,使他一家失去了所有的生活来源,更留下一万多元的欠账。然而,问道未来的计划时,陈亮玉说:“我还是要回来,哪里跌倒了,就从哪里爬起来。实在没法子,就去打工。”

  在广元市大石镇五四村,身着迷彩服的一个“党员突击队”用吊车和机械拆除随处可见裂缝的危房,不远处,一位挽着裤脚,带着套袖的农民在稻田里抛洒氮肥。向西大约200米,一位60岁的老大娘在院子里抡着农具打豆子。再转过几道弯,一座砖窑的排风扇呼呼地转着,四五个工人在忙着撞车运砖。

  在灾区,经常可以看到这样对比鲜明的画面,一边是失去,一边是生产和收获。30岁的王闯在热烘烘地砖窑里一待就是三四个小时,瘦弱的脊背被汗水和砖灰弄得红一块,黑一块。他说:“得抓紧时间挣钱,自己挣得多了,政府采能少花点。”

  每每听到如此朴实的语言,我的鼻子就会酸酸的,眼眶湿湿的。为了尽快回复灾区生产和家园重建,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对重建家园的希望和信心更多地蕴藏在这些普通老百姓的中间。他们淳朴而勤劳,真诚而真实,既不讳言自己面临的困难,也不奢求政府的大包大揽。很多人都是在用自己默默的行动来诠释着对逝者的悼念,对生命的感激、对未来的希望。

  灾区归来,另一种深切的感动源自对职业精神的景仰。无论是紧急救援还是家园重建,事情总是要靠人做的。虽然现在的物资供应已经很充裕,余震在减弱,企业陆续开工了,但是灾区的生活远远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在这个特殊时期,包括教师、医生、公安干警、银行职员在内的很多人都是一边在地震中寻求自保,一边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如果没有职业精神在激励,灾区生产生活是无法有效运行起来的。

  广元市利州区嘉陵派出所民警陈军自5月12日地震开始就组织干警对辖区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自己每天睡眠不到四小时,既要处理刑事案件,又要应对群众纠纷和摩擦。由于警力严重不足,干警们的工作压力非常大,根本无法照顾家属,但是面对地震灾害发生后的特殊环境,陈军说:“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因为群众这时候最需要警察,最信赖警察。”

  地震发生时,青川中学高三10班班主任马建青刚刚走到教室门口,有同学在座位上喊“地震了”,紧接着,教室越摇越厉害。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转身跑下楼,而是站在巷道里,嘱咐学生“冷静下来,不要冲动,不要挤,快往楼下走”,直到全班学生都疏散后,他才最后一个撤离。

  就是在那一瞬间的选择使马建青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英雄,也强化了他的威望。当被临时安置在广元市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们难以摆脱地震的阴影、对未来学业感到焦虑不安时,马建青说:“地震的时候,我最后一个离开,保证你们的安全,现在你们也要相信我,要勇敢地往前看,专心应考。”

  在采访过程中,马建青笑言自己的心理其实也变得不怎么健康。以前事事追求尽善尽美的他现在什么都看得淡了,觉得无所谓了。可是,只要一踏上讲台,他就立刻变成另外一个人。当学生们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感觉气愤和无奈时,马建青会说:“你们要努力学习,练好本领,改变它。”

  在震区,我只待了13天,这是短暂而永生难忘的13天,从这些普通人身上,我收获了感动,收获了坚强。作为一名记者,我能回馈的,也许只有拿起手中的笔,尽可能地记录下更多平凡人的故事。
(责任编辑:廖恒)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