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扎龙湿地核心区居民生存调查:与鹤争地的日子



  扎龙湿地核心区居民生存调查

  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部,是中国最大的丹顶鹤、白枕鹤的集中繁殖地,同时又是白鹤、白头鹤、灰鹤和蓑羽鹤的迁徙停歇地。保护区总面积21万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700平方公里。

  核心区现有13个自然屯1528户,共5396人需要移民搬迁。涉及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乡的244户居民和大庆市林甸县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1284户居民。2003年10月,国家计委同意扎龙湿地移民计划。

  早在建立保护区之前就有大批外来人员私自迁入扎龙核心区并形成村落。核心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破坏了丹顶鹤等珍禽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人鸟争地、争食的矛盾日益突出。

  ■文/摄 本报记者 崔立东

  “没有水就没有鱼,没有鱼就没有鹤,也没有人;没有水就没有苇子,没有苇子就没有鹤,也没有人。”

  这是扎龙湿地居民朴素的生存理论。

  如今,倚赖鱼和苇子生存的湿地居民该如何面对没水的困境呢?

  缺水湿地造就最贵最慢出租车

  在有关扎龙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中,确认倚赖湿地生存的物种有数千种,其中哺乳动物数十种,唯独没有关于人类的记载。现实是,在这块水草丰美的扎龙湿地核心区里实实在在寄居着5千多口人。2008年5月中下旬,本报记者对扎龙湿地核心区跨越的两市三县(区)的4个村屯进行了实地踏查、走访,将扎龙湿地核心区居民的现实生活本真地记录下来。

  扎龙居民——水生动物?

  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的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位居亚洲之首。法律规定,其中70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内是禁止人类活动的。

  而现实是在扎龙湿地核心区有5396名在册人口在此生活,涉及13个村屯,跨两市、三县(区)。

  与鱼儿、鸟儿、芦苇一样,他们也是依水而生。

  资料显示,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扎龙湿地的水约减少了三分之二。相应减少的是湖泊、河流、泡泽。

  没了湖泊、河流、泡泽,人们的生活水平降到了底限。

  “当年,生活在扎龙湿地的人没有人靠种地打粮生活。”

  “那鱼一船一船地往外运;那鸟蛋一大缸一大缸地装!”

  遥想当年,所有讲述者的眼神中都放射出异样的光彩,那眼神中充满着对过往的怀恋。

  “靠种地生活,那都是没有本事的人。”说这话的是赵凯村的杨金祥,今年76岁,是生活在扎龙湿地核心区里少有的高龄老人之一。而今,他的儿子就干起了种地的营生。

  在村口,记者见到杨爷爷的儿子杨福生时,他和妻子正在给玉米地浇水。“鱼打不着,苇子欠收,不种地干啥去?”杨福生说,“这地不好伺候啊!除了玉米,种别的都白扯。”

  杨福生的1公顷玉米地是高岗草原开垦出来的,由于连年干旱缺水,他只能选择种植耐旱的玉米作物,今年缺水形势更加严峻,杨福生只好从远处拉水浇种。

  儿子种地,杨爷爷在家看家。没有特殊情况,杨爷爷整年不出屯子。“走在苇子地上像走在海面上似的,走不动啊!”

  杨金祥老人说,过去,出村子能划船,能开四轮,实在不行还能骑马。现在完了,有水的地方水太浅,划不了船;没水的地方泥太深,走不了车马。

  村子距离有公路的地方不过十多里地,记者站在村西北角的高岗上眺望,远处的楼房影影绰绰依稀可见。可是,要想接近它们,没有三四个小时的工夫是做不到的。

  由于干旱,村子里的地被弃种的不少。“整个北窝棚100多亩地都没人种了,高岗地没有水,啥招都没有。”

  “村里的年轻人都走了。”杨金祥说,扎龙湿地核心区水草丰美,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核心区内的村屯都曾经是令人向往的地方。早年,这里的大姑娘、小伙子都成了媒人们追逐的对象。

  如今,人进了,水退了。人们还能不能继续在这里生存都成了必须面对的问题。

  全国最贵最慢的出租车

  这肯定是全国最贵的出租车!——5公里路程300元车费;计价:60元/公里。

  这肯定是全国最慢的出租车!——5公里往返(10公里)耗时5个小时;时速:2公里/小时。

  这最贵最慢的出租车出自小王师傅之手。

  小王师傅叫王洋,今年23岁,是土生土长的扎龙湿地核心区的居民,家住赵凯村。他的职业就是开车。

  不过,小王师傅车的模样却是怪怪的。他的车负责转向的前轮是橡胶轮胎;负责驱动的后轮是铁制“轮胎”。车头牵引的却是一个驴车的车斗,车斗里铺着厚厚的羊草。

  这就是记者进入湿地的“专车”。

  小王制造“湿地车”的灵感来自于水田耙地的拖拉机。制造工艺也很简单,将农用四轮拖拉机的后驱动轮橡胶轮胎换成水车状的大轮毂,再加装上铁制叶片,转动起来像坦克链轨一样,抓地性能那是没说的。这种经过改装的拖拉机兼顾水陆两用,跋山涉水,无所不能,被当地人称之为“水霸轮”。

  此次出车除了送记者上湿地外,小王还有一堆任务:替邻居杨爷爷的二儿子给老人家捎5斤韭菜;帮邻居张大叔把充满电的大电瓶拉回去;还要给邻居们买总数13箱的蜡烛、3箱咸盐等生活用品。

  小王师傅此次的任务之所以繁重,是因为赵凯村马上就到了“进不去,出不来”的季节。这样的日子要持续8个月之久。那里的人们只有在上冻后和开化前的4个月的时间里,才能自由出入。

  小王师傅小学毕业后就离开了那个让他“憋屈”的村子,就在5公里之外的扎龙乡打工,从不远行。他说,凭着他的湿地车以及他的过硬车技,随时都可以回家看看。因此,小王师傅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专业湿地出租车手。无论扎龙地质条件多恶劣,他都能把客人顺利送到目的地。

  小王的客人主要有三种人:游客、学者、记者,但生意寥寥。

  扎龙湿地核心区的居民是典型的“靠天吃饭”的群落。几十年几辈人无节制地开发,几乎将这里的资源吃干榨净。干涸的泡泽、光秃秃的丘岗、白花花的盐碱地无一不是在向人类宣告着他们的失败。

  赵凯屯最后的守望者

  在赵凯屯外记者只见到了一个人——一个拄着双拐在村外羊肠小道上孤独前行的中年男子。中年男子走走停停,惊奇地注视着记者——这个突然造访的陌生人。

  没有人气的赵凯屯

  这个曾经四面环水的富饶小岛,如今四周都不见水,丝毫看不出岛屿的痕迹。

  赵凯屯隶属于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乡扎龙村。赵凯屯的名字因造就了闻名全国的孤岛教师曲凤琴而在全国闻名。

  赵凯屯鼎盛时期有68户239口人,耕地350亩。而现在全屯只有9户人家。屯子里没有电,没有通向外面的路,没有卫生所,也不通邮,更上不了网。仅有的一所小学、一个老师以及全校5名学生,也于去年搬出了小岛。一同离开小岛的还有创造了教育奇迹的孤岛教师曲凤琴。

  与核心区其他12个村屯相比,赵凯屯衰落的速度是最快的。别的不说,就人口来说已经成为13个村屯当中最少的,目前全屯常住人口屈指可数——9户,27口人。不过,公安机关掌握的户籍还是68户,239人。赵凯屯的居民绝大多数人都是户口在而人不在,只有到了秋天收苇子的时候,这些人回来割苇子,寂静了一年的小屯子一下子热闹起来。秋收过后,又恢复了沉寂。

  没有人气的赵凯屯像战败的古城。走在屯子里,东倒西歪的土房子像输棋的棋盘上摆布的棋子,没规没矩的,草筏子垒起的围墙关不住满院子的蒿草向外伸展。

  记者走家串户,应者寥寥。

  与鹤争地的日子

  14时,60岁的孟祥多和老伴才准备吃午饭。饭菜很简单,主食是大米饭,副食是婆婆丁蘸大酱。

  孟大叔和老伴有两个儿子,儿子娶妻生子后,全家变成了8口人。除老两口外,儿孙们都离开了这里。

  老两口的收入这样构成:

  一公顷地玉米年收入3000元;

  苇塘年收入5000元;

  打羊草收入700元;

  打鱼收入200元。

  总收入8900元。

  除去生产生活成本,孟大叔说,他老两口一年到头合起来剩不下5000元。“这还得是正常年景,如果赶上个天灾人祸,这一年的工夫就白费了!”

  与扎龙湿地其他区域不同,同质同量的苇子、玉米,赵凯屯的价格都要比别处卖的便宜。

  “为什么呢?”

  “运不出去啊!”孟大叔说,“别人家的玉米、苇子可以等价高了再卖,我们这里等不了,所有的粮食、苇子必需得在冬季上冻期间卖掉、运出。否则,等到化冻了就白扔了!”

  孟大叔说,过去打鱼每年都能收入万八千的,现在鱼没有了。就指望这点苇子和玉米,可是由于连年干旱,种玉米需要坐水种,“我们老两口拉不动水,只能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天公不作美不算,孟大叔仅有的一公顷玉米地还常常招来丹顶鹤的侵袭。

  “不知为什么丹顶鹤就相中了我这块地,每年春天玉米苗刚刚露头,丹顶鹤就来祸害,它把玉米苗连根抠出来,把玉米种吃掉,苗扔在一边。”孟大叔说,“丹顶鹤祸害玉米地的本事可真不小,一对丹顶鹤一天早晨就能祸害半亩地。”

  早年,为了解气,孟大叔和乡亲们就把丹顶鹤抓了卖给公园,当时一只丹顶鹤仅卖100元钱。

  “保护区成立后不让抓鹤,给我们发了鞭炮,让放炮吓唬丹顶鹤,可丹顶鹤不听吓唬,我们也就没招了。”

  核心区居民与鹤争地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扎龙湿地的“老人参”

  “岁数最大的就剩下我一个,我是这个屯子的‘老人参’了。”

  杨爷爷叫杨金祥,今年76岁,1958年来扎龙,在赵凯屯生活了50年。

  杨爷爷回忆,几十年前,正值壮年的他给渔场往外运鱼,一船至少装1000多斤鱼,一天至少一船;十几年前,鱼虽然少了,但他自己出去个大半天,打个十斤八斤的鱼还不成问题。

  “如今不行了,想吃鱼,难啊!”

  记者看到,杨爷爷家的院子里摆放着三条铁船,可见当年打鱼任务之重。如今这些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船只都成了摆设,有的用来盛粮食,有的改成了鸡窝。

  “造一条船得花费1000多元钱,都废了!”

  杨爷爷点燃烟袋锅,狠狠吸了一口,说,“你猜猜当年我一天能捡多少鸟蛋?”

  “1000多斤,装一船,你信不?”杨爷爷说,有时候往回运的途中就有毛茸茸的小鸟破壳而出了。

  “那日子,神仙一样……”

  “现在不行喽!鸟儿少了。”杨爷爷手指着窗外,“早年,这个季节一大早各种鸟叫声吵得人根本睡不好觉。现在鸟不吵了,可觉也睡不着了。”

  “那水鸡子(湿地里一种常见的水鸟)我大概有十来年没见着了。”

  杨爷爷吧嗒吧嗒抽着他的大烟袋,陷入了沉思。

  良久,杨爷爷又说话了。

  “话说回来,这地方的确不是人待的地方。”杨爷爷用水瓢从水缸里舀了一瓢水,“你看这水,浑得像米汤,得沉淀两天才能喝。”

  记者接过杨爷爷的水瓢,喝了一口马上又吐出来。这种从土井里打上来的水有一股腥臭味,令人难以下咽。

  对于赵凯屯的人来说,一年四季当中冬季是最好过的,冬季有冻肉有白菜有土豆;夏季也好过,有自家种的各种蔬菜;唯独春秋青黄不接的季节不好过,春季转暖时冬储的蔬菜霉烂了,秋季多种蔬菜已经罢园,由于没电,冰箱派不上用场,这两个季节的蔬菜无法储存。村民们就把食物储藏在菜窖里,一般情况下,这种方式储存的食物,蔬菜能保鲜七八天,肉食最多能保鲜三天。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晓静)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