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院士标准的“品行端正”
□小乔
这些年,我们老是忧心于学术贬值、知识界尊严贬值。这一方面是说学术、学者不被大众尊重,没有社会地位;另一方面是感叹学术圈内有些人太荒唐,严重损害了集体名誉。
|
贵为两院院士,倘若连最起码的学术道德现在都出现危机,何其可怕!
在刚刚召开的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工作报告中,用了很大篇幅论及院士科学道德建设的成绩和问题。据悉,在新修订的《中国工程院章程》第四条“院士标准和条件”中,还将增加“品行端正”的表述。(6月24日《羊城晚报》)
品行端正,人之为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现在却不得不郑重其事地写入院士的章程中,不免让人觉出几分荒诞!不过,衡之于当今的学界乱象,又有谁会怀疑其荒诞或“小题大作”呢?学术骗子自古已有,可怕的是于今为烈。申报课题中以权谋私、投机钻营,研究过程中捏造事实、伪造数据、不尊重研究对象的个人权利、独占合作者的研究成果,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学术评价中的营私舞弊、弄虚作假,学术批评中的人身攻击、打击报复……在今日中国的学术界,此非个别现象,而已成司空见惯、心照不宣的集体无意识。这些年,我们老是忧心于学术贬值、知识界尊严贬值。这一方面是说学术、学者不被大众尊重,没有社会地位;另一方面是感叹学术圈内有些人太荒唐,严重损害了集体名誉。知识分子的自我弱化,已成为这个时代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梁启超在他所著的《清代学术概论》中总结清代正统派学风的几个特色:“隐匿证据或曲解证据,皆认为不德”,“凡采用旧说,必明引之,剿说认为大不德”。可见清代学者对学术道德之重视程度。同样,对于种种学术腐败,近年来有识之士的反省之声不绝于耳,相关部门也不断有新的举措出台,并因此加大了社会公众的关注度。中国工程院就曾成立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专门接受对院士的各种投诉。不少高校也相继成立了类似的机构。这一次,中国工程院以更高调的姿态,将学术道德的内容写进了章程,让人有理由生出一份更高的期许。
当然,这还是不够的。运作多年的“学术道德委员会”,有人喻之为学术领域的“纪检委”,由于其中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事实证明效果甚微。学术道德的建设,需要有基础性制度的创新与变革,但制度的创新不是朝夕的事情,在制度能够创新之前,除了要求学者们要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内在追求,在道德操守上率先垂范外,更重要的恐怕还需要完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监察制度、惩罚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