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华英才半月刊 > 最新消息

李肇星:“和”的精神

  2007年4月27日,经历外交风云44年的李肇星离开了外交部。他是一个“性情中人”——这是许多同李肇星交往过的人的感受。

  李肇星:“和”的精神

  文•胡中乐 本刊记者 齐殿斌

  68岁的李肇星属龙。

龙是中国的象征,传说中的龙具有“刚柔”与“盈缩”之变的本领。

  儒雅学者与勇猛斗士

  回想那段经历,李肇星认为在中国驻美大使任内最满意的事是,中美两国元首接触频繁以及中美达成永久性正常贸易伙伴的协定

  当李肇星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时,美国的代表是奥尔布赖特(后来任美国国务卿)。两人曾有过一次精彩的交锋:“中国的外交政策到底是什么?您能不能用最短语言给我作一个描述?”奥问李。李反诘:“您能不能用最短的文字来给我描绘一下美国的外交政策?”奥回答:“美国的外交政策就是两个词:领导和伙伴(Leadship and Partnership)”李肇星听罢,对应道:“中国的外交政策概括起来也是两个词:和平与独立自主(Peace and Independence)”。

  一方面他是热情、儒雅的外交官,颇具学者风度;另一方面他又是绝不退让半步的勇猛斗士,这是出任中国驻美大使期间,李肇星在美国人眼里留下的两种印象。

  回想那段经历,李肇星认为在中国驻美大使任内最满意的事是,中美两国元首接触频繁以及中美达成永久性正常贸易伙伴的协定;最艰难的日子是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发生后,李肇星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形式,做出了强烈的反应。美国报纸形容当时的李肇星“脸上极具哀容与愤怒”,据此称他为“强硬派”。但正是由于他的出色工作,2001年1月29日,也就是李肇星任期的最后一天,华盛顿市长威廉斯发布文告,宣布该日为华盛顿市的“李肇星日”,以赞扬他任中国驻美大使3年间做出的贡献。

  李肇星任外交部长期间,几乎每年出访的第一站都选在非洲。2007年的非洲七国之旅,既是例行的外交出访,又是为国家领导人非洲八国之行做先行官。期间突发的尼日利亚人质事件,又带给他几个不眠之夜。

  风尘仆仆归来,还没来得及倒时差,他又跟着温家宝总理去菲律宾出席第二届东亚峰会。被问及他对工作的体会时,李肇星说:“我觉得我在对外工作中努力去做到的就是忘掉个人。”

  “方便”外交与“公众开放日”

  李肇星任外长以后,除了敞开外交部的“大门”,将普通民众请进来外,还编织了大大小小许多张“网”,以扩大与公众交流的平台。

  都知道外交需要灵活,但有时一些沟通手段灵活得让人想都想不到。

  李肇星讲述了他与当时的日本外相麻生太郎的“洗手间外交”趣闻。他说:“去年(2006年)中日高层关系还很僵的时候,我和他共同出席一个国际会议。他看我上洗手间,就跟了出来,而且拦住手下没让进去。就这样,我们在没有媒体记者的打扰下,包括历史问题在内畅谈了20多分钟。”

  后来,麻生说:“我和李肇星在双方都‘方便’的地方,进行了真诚的沟通和讨论”。

  “这次轻松愉快的交谈,为中日两国外交领导人加深相互了解、增进互信奠定了基础。”李肇星回忆这次特殊沟通的成果。

  李肇星任外长半年后,即2003年9月6日,外交部就首次举办了“公众开放日”。从那一天起,外交部开始接待一批批全国各地的民众。

  2005年8月14日,第8次公众开放日。这次开放日的主题是:走进非洲。近200名各界群众,手持参观证,早早来到外交部大门前。李肇星身着便装,语言随和,一下子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会见完毕,外交部橄榄厅音乐骤然响起,非洲演员们情不自禁地拉着中国公众一同跳起节奏感很强的非洲舞蹈,李肇星也高兴地加入其中。

  李肇星任外长以后,除了敞开外交部的“大门”,将普通民众请进来外,还编织了大大小小许多张“网”,以扩大与公众交流的平台。

  他通过与网民的在线交流,成了不少网友的心中偶像和公众眼中的明星。在李肇星的带动下,许多外交官时常与网民们谈天说地,尤其是每逢重大国际事件发生,相关外交官都会到网上与公众交流。

  机智幽默的语言

  在许多西方人眼里,中国人严肃正统,缺乏风趣。李肇星却通过自己健谈、风趣、幽默的性格,改变了西方人的习惯见解。

  在许多西方人眼里,中国人严肃正统,缺乏风趣。李肇星却通过自己健谈、风趣、幽默的性格,改变了西方人的习惯见解。

  2004年3月31日至4月1日,李肇星在德国首都柏林参加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此间,他与多国外长进行了接触。李肇星在柏林会见的第一个客人是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委员彭定康。

  彭定康曾任港英当局最后一任总督,担任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委员和牛津大学校长后,与李肇星多次接触,并保持经常性联系。会见结束后,彭定康想起那年将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的奥运会,便问李肇星:“你会来雅典参加今年的夏季奥运会吗?”李肇星不假思索地说:“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我哪一项都不行,没资格参加。”大家都会意地笑了――中国的外交部长一般是不会去观摩奥运会的,李肇星的回答非常巧妙地把这个信息传递过去。

  随后,李肇星会见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李肇星与鲍威尔是老朋友,多次见面并经常通过电话保持联系,来柏林前又刚刚通过电话。

  李肇星说,我经常给你打电话,没少打扰你,你多包涵啊。鲍威尔说,没关系,不过有时你找我的时候,我在飞机上,还有的时候,我在睡梦中。记得有一次,你的部下与我的部下联系时,已是凌晨2点。

  李肇星说,也难怪,两国首都之间有12个小时的时差。鲍威尔指着陪同会见的中国外交部美大司司长说,他可能把时差给忘了。李肇星接过话茬说,没准儿是他的手表不准,不过他的手表不是中国制造的。大家听罢哈哈大笑。

  次日,李肇星会见俄罗斯新任外长拉夫罗夫。李肇星和拉夫罗夫曾分别担任中国和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并同期在纽约共事,非常熟悉。

  握手寒暄之后,两位外长沿谈判桌坐下。服务员走上前来,分别询问参加会见的人喝什么饮料。当服务员问李肇星喝点什么时,他笑问:你们有什么好喝的?服务员回答说:咖啡、茶、橙汁、可乐。李肇星又问:有伏特加吗?大家一怔,李部长是不喝酒的呀,怎么会要伏特加?服务员更尴尬:“对不起,这没有伏特加。”李肇星一抬头:那就好,除了伏特加,我喝什么都可以。这时,大家才明白过来,忍不住哈哈大笑。

  李肇星还回忆起一次记者招待会,当时有记者请他评论一下陈水扁夫人的经济问题,他的回答是:“我是中国的外交部长,不负责处理地方官员家属的经济问题。”

  李肇星在目前执教的北大,也与学生们分享了很多外交趣事。在非洲期间,他曾特意教使馆的炊事员学英语,“三个月后,他们都可以‘独立自主’地出去买菜了。”有一次,一名炊事员学会了“鸡肉”这个单词后,去市场买鸡肉。对方给拿来了一只公鸡,炊事员的回答是:“No I want his wife”(不,我

  想要他的妻子)。小段子逗得学生们捧腹大笑。

  诗人外交与外交诗人

  从小受齐鲁文化的熏陶、毕业于北京大学、颇具文学天赋的李肇星,本想当一名作家、诗人

  每当有人称赞李肇星为外交文化做出贡献时,他总是谦逊地说:“这些都是(戴)秉国、(杨)洁篪、(李)金章等全体部领导和全部同志们的功劳,而部党委也适时地提出了‘构建先进外交文化,营造和谐机关氛围’的要求。”但在外交部自身的文化建设方面,李肇星确实功不可没。

  李肇星说,外交部在硬件方面,已从过去艰苦的环境到基本现代化;人们也从手工作业,逐步发展到自动化、网络化办公。与此同时,软件方面,即外交文化上也在逐步提高。

  李肇星是中央国家机关摄影协会名誉主席,还亲自兼任部羽毛球协会会长。不论在球类比赛现场,还是观看高雅音乐的演出,与大学生们促膝交谈,以及和国际友人载歌载舞,他都是落落大方。

  外交部现有22个协会,涵盖了书画、摄影、舞蹈、合唱、集邮、钱币、钓鱼、球类、登山、桥牌、京剧、瑜伽、太极拳等。2006年,“外交部第一届职工运动会”时,李肇星是带着行装参加的,运动会一结束他即刻赶到机场出访。

  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外交部长中也不乏诗人,像周恩来、陈毅、乔冠华等等。

  从小受齐鲁文化的熏陶、毕业于北京大学、颇具文学天赋的李肇星,本想当一名作家、诗人,即使当了外交部长,他对文学的喜好依然如故,从莱蒙湖畔的白鸥到安理会上的雄辩,从赤道战鼓到椰林呐喊,从古希腊的神话到壮观的悉尼歌剧院,都曾化作他笔底的波澜。

  在李肇星写的《根》一诗中,有这样的话:询问古老的大地/仰问无垠的苍穹/我是谁/谁与我认同/……在昨日的创伤里/在今日的求索中/我触到了博大的根茎

  在2006年11月20日《老挝如画》中,李肇星写道:哪见过这样的文静/男士为女士撑伞、戴斗笠/没有刻意的矫情/哪见过这样的从容/官员退休回家种地、抱孙子/没有世态炎凉的昏庸/哪见过这样的和谐/鸡鸭在高楼下漫步、斗趣/与盛装的游客交融……

  然而,他卸任外交部长后,并没有“退休回家抱孙子”,而是接过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的聘书。2007年9月5日一早,在开学典礼上,“李肇星讲堂”开张了。

  “丈山尺树,寸马分人——国际形势观察”是第一课的题目。“前两天我读到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论》,讲的是如何看国画。今天我就现学现卖。”李肇星说——“画中山,以丈来量。画中树,以尺来测。画中马,以寸来量,画中人,要根据他的表情、动作、神韵来细细揣摩。观察画中人,也最难。”

  随即他将话题从赏画引入观察国际形势——“其实看画的四种境界,也可以借鉴到观察国际形势中。既要登高望远,有战略眼光。又要脚踏实地,细致入微……”

  2007年9月22日,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庆66周年的日子,李肇星又被聘为学校顾问和国际关系学院名誉院长。当天,他给学生们做了一次报告,演讲赢得了20多次热烈掌声。

  “和”的精神

  2007年11月2日,李肇星在北京论坛(2007)上致辞时指出,中华文明的传统精神仍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国外交也深受民族传统的影响。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体现了中华文明“和”的精神。

  他说,在构成中华文明核心的诸多元素中,重要的内在元素是“和”的理念。“和”,就是恰如其分。

  中国的儒家经典著作《中庸》称,“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强调人的感情和欲望都应合乎分寸。

  “和”,就是和平。“以和为贵”,强调人与人要友善相待,国家之间要和平相处、避免战争与暴力。“和”,也指“和而不同”。恰如乐器音色各不相同,在一起却能演奏出动听的乐章,社会应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还意味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中国提倡“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

  在一篇题为《和平、发展、合作——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旗帜》的文章中,李肇星曾写下这样一段:“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镌刻于联合国总部大厅。”

  “中国的‘和’的精神对应人类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将有许多启发意义。” 李肇星说。

  李肇星简历

  李肇星,1940年10月生,山东省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4年—1967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班进修;1967年—1968年在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任科员;1968年—1970年在农场劳动锻炼;1970年—1977年任中国驻肯尼亚共和国大使馆职员、随员;1977年—1983年任外交部新闻司科员、副处长;1983年—1985年任中国驻莱索托王国大使馆一秘;1985年—1990年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发言人;1990年—1993年任外交部部长助理;1993年—1995年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1995年—1998年任外交部副部长;1998年—2001年任中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2001年—2003年任外交部副部长;2003年—2007年4月任外交部部长。

(责任编辑:孟翔)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