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高浩荣 张滨阳
朝鲜驻华大使崔镇洙26日在北京向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方代表团团长、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提交了朝鲜核申报清单。美国方面当天也表示,将履行其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除和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的承诺。
这些积极进展有利于全面均衡落实第二阶段行动,有利于最终实现9·19共同声明确定的各项目标。
体现“行动对行动”原则 朝鲜对其核设施去功能化和进行完整、准确的核申报,以及美国启动除名程序和终止对朝制裁,均是六方会谈《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所规定的内容,也符合六方会谈各方都认同的“行动对行动”原则。朝美26日采取的行动和作出的承诺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
按照六方会谈共同文件,核申报和除名程序应在去年年底前进行和启动。然而,朝美之间在核申报方法、内容等问题上的分歧致使申报工作拖延至今。尽管如此,在解决这些分歧的过程中,朝美双方均表现出了积极姿态:坚持对话协商,没有激化局面;灵活务实,没有固执己见;忍耐克制,没有急躁鲁莽。由此可见,在处理分歧时,朝美正越来越走向成熟和老练。
不过,共同文件逾期履行的现实也再次证明,解决朝核问题是一个错综复杂、艰难曲折的过程。其中的每一步都与朝美对话和关系改善有紧密关系,离不开有关各方的相互合作,与“行动对行动”原则紧密相连,任何单方面行动都可能产生拖延时间、阻碍进程的后果。
朝美关系良性互动 长期以来,朝鲜把解决朝核问题与美国改变对朝敌视政策紧紧联系在一起,认为朝鲜弃核的过程应该是美国放弃敌朝政策、改善朝美关系的过程。解决有关核申报问题上的分歧也体现了这一思路。在这一过程中,朝鲜展现出积极、灵活、务实的姿态,不仅主动向美国移交了多达1.8万页的核设施运转记录,而且发表了“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和“决不搞核扩散”的政府立场,同时与日本举行政府间会谈并达成了一系列协议。这些行动既体现出朝鲜希望改善与美国关系、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的意愿,也反映了其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愿望。
美国在此期间也采取了与朝鲜积极对话、加强沟通的务实做法,并且决定向朝鲜提供50万吨粮食援助。朝美双方的相向而行不仅促使六方会谈共同文件得以均衡落实,也将使朝美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对于朝鲜来说,这将有助于其在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为建设“强盛国家”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与此同时,朝美关系的改善也将大幅度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有利于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收官”工作尚待完成 尽管朝美双方26日均表现出积极姿态,但这并不意味着朝核问题已完全解决或今后将一帆风顺。美国白宫26日宣布,拟在45天内取消对朝鲜的关键性制裁。按照美国国务卿赖斯的说法,在这45天里,美国将核查和验证朝鲜核申报的准确性,而朝鲜必须提供充分合作,否则美国将采取相应举措。有报道说,朝美通过多次直接会谈商讨了核查问题,但是否达成共识、取得谅解,有关消息至今尚未透露。
除了朝鲜核申报和美国启动除名程序外,六方会谈第二阶段行动还有一些收尾工作需要完成,其中包括加速朝核设施去功能化进程、各方加快向朝提供相应的能源及经济援助等。这也是摆在有关各方面前的一个课题。
随着第二阶段行动取得进展,六方会谈复会问题已经提上日程。分析人士认为,在重新召开的六方会谈中,各方除了讨论加速完成第二阶段行动收尾工作和核申报的核查外,还可能讨论下一阶段的行动方案,其中包含“弃核”路线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采用何种方法,付出怎样的代价,以及朝美关系如何实现正常化,当前开始松动的朝日关系如何进一步取得突破,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建立东北亚地区安全机制等。
可以预见,下一阶段行动仍将主要是朝鲜“弃核”和美国“改变敌视政策”的过程,仍是“行动对行动”的过程。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