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胡锦涛考察人民日报社(图)

  6月20日,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这是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人民网“强国论坛”工作平台,通过视频直播同广大网民在线交流。新华社记者鞠鹏 摄

  编者按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2007年10月15日,人民大会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论断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做好党和国家工作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同志们办报纸也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希望同志们立足国内、面向世界,不断提高人民日报国际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时效。”2008年6月20日,人民日报社。胡锦涛总书记对党中央机关报的殷切期望再一次牵引了世界的目光。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要求,是适应中国同国际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必须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必须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必须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

  人民日报是广大读者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办报,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这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人民日报在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进程中承担的神圣使命。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

   轰动世界的声音

  胡锦涛总书记6月20日对人民日报社的考察,轰动世界。

  胡锦涛在互联网上同网民的直接互动,关于国际报道工作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的要求,都在国际媒体和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有评论指出,“中国领导人的这一标志性举动,给世界上尊重和热爱中国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奥比斯》国际事务杂志主编詹姆斯·库斯教授指出,胡锦涛关于办报纸也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的讲话,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来讲,都是一个积极的贡献。库斯教授指出,近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稳步发展,具有建设性,特别是在经济与金融领域更是如此。而且,中国的快速发展带动着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对南亚、非洲乃至整个发展中国家的带动作用更为明显。由于中美关系越来越密切,胡锦涛的讲话对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也具有指导意义。

  美国东西方研究所总裁兼行政总监睦融霜对本报记者说,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的考察与讲话,对中国的未来意义重大,是一个使人感到鼓舞的进展。由于全球化进程及中国对外开放,中国将日益与世界融合,中国领导人选择与一种更具全球视角的网络进行互动的方式,来强调国内国外的密切联系。在全球媒体中能听到不同的声音是很重要的,无论是来自中国的声音,还是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声音。只有这样,国际听众与读者才能对事情有更加平衡的观点。这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中国领导人的这一标志性举动,给世界上尊重与热爱中国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国知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指出,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强调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密切联系,理应受到欢迎。中国的进一步开放,必将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也必将有助于增强中国的“软实力”。

  韩国多家媒体报道了胡锦涛同网民交流的情况。21日的《朝鲜日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的互联网使爱国主义在中国人民之间传播,尤其是以“80后”为代表的中国网民,一直站在中国爱国主义热潮的中心,他们对西方媒体有关西藏的报道提出了强烈抗议;在四川地震发生后,他们又掀起了一股志愿者热潮。韩国媒体认为,胡锦涛历史性地“拥抱网络”,也是对网民们传播爱国主义的行为的肯定和鼓励。

  法国主流媒体在第一时间对胡锦涛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一事进行了报道。法新社和《世界报》的新闻标题里均突出了这次“网聊”的历史性意义。文章详细报道了胡锦涛与网友互动,并对网友颇为好奇的“主席上网都看什么”,“政府是否关注网民声音”这两个问题给予认真回答。

  加拿大全国性报刊《环球邮报》刊发了路透社记者撰写的题为《胡主席,您在网上看什么?》的特写,该文记述了胡锦涛在人民网和2亿多中国网民在网上交流的情况,认为中国领导人正在利用网络了解人民的要求,听取人民的建议和意见。

  国际媒体纷纷发表评论指出,胡锦涛对人民日报社的考察,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最新标志,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新进展。(本报驻外记者席来旺、莽九晨、李琰、李文政采写)

   自信开放 积极互动

  远见之举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研究学院中国项目主任沈大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胡锦涛强调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是富有远见之举,也是对世界现实有着清醒认识的反映。沈大伟认为,将“内”“外”加以区别,是中国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一,但当今世界的现实是,经济全球化已将所有社会、政府和经济联结在一起,国内与国际的界限已不能轻易划分,国内发展与国际关系的互动日益频繁,相互影响显而易见。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全球冲突与合作研究所所长、前助理国务卿帮办谢淑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是从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和金融体制中受益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理所当然是这一开放体制的支持者。中国也将成为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大国领导人所面对的挑战是其国际合作主张能够得到国内民意的充分支持,因为国际合作在短期内可能并没有强调本国人民迫在眉睫的利益。享有国际声誉的国家不仅应该对本国人民负责,而且也应该对外部世界承担责任。国际社会欢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欢迎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每个人都意识到,世界需要同中国一道解决我们所面对的全球经济、环境、健康挑战,以及预防和解决国际及地区冲突。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高级研究员裴敏欣认为,将国内国际统筹加以考虑,是中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必然结果。在封闭年代,甚至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都不必理会或不太在意国际社会如何看中国。今天,随着中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中国与国际社会相互依赖的关系日益加深,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意识开始增强。中国所追求和代表的价值观与全球的价值观之间并没有鸿沟。中国对外部世界的高度重视表明,中国愿意承担自己应尽的国际责任,在局部和与中国直接有关的问题上,承担起一定的领导责任。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中国营造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也符合世界利益。

  布鲁塞尔知名智库欧洲政策中心创始主席史坦利·克罗西克是本报记者的一位老朋友。他是布鲁塞尔的一位活跃人士,近年开始研究中国,每年访华数次,也时常著文发表对中国的看法。

  克罗西克先生对中国领导人提出的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思想深表赞同。“胡锦涛重视统筹国内国际政策是绝对正确的。”“在欧洲,人们正亲眼目睹国内与国际政策边界及彼此互动的模糊化。”他说,任何发生在中国的大事都会在欧洲甚至世界产生影响,反之亦然。“为此,无论是欧盟委员会,还是欧盟成员国政府,都非常重视跨越国际国内事务的边界,进行统筹考虑。”克罗西克举例说,能源安全既是个国内问题,也是个国际问题,为了统筹兼顾,欧盟委员会共有四五个总司参与决策,并有常设联络机构,负责日常协调。“这里注重横向协调,而非仅仅垂直指导。其好处之一是,负责具体事务者具有开阔视野,从而不会仅限于着眼本部门利益。其结果是决策变得更加合理全面”。

  他说,世界各国都相互“链接”,国内部门就更没有理由不相往来。在他看来,中国不同部门在相互协调这一问题上近年已取得一些成果,但仍有需要完善之处。中国媒体开始重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有利于政治决策的民主化,可使中国发展避免不必要的挫折。“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国家目前所面临的能源安全、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威胁、犯罪与毒品走私等重要问题,很难完全通过国内政策得以解决”。

   消除误解 加强中国与世界互动

  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媒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媒体可以影响数以百万计人的观念和行为。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加速进行国家建设,中国媒体对此更需要担负起责任,而不应像西方国家媒体那样,更多关注的是揭露和批评。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教授、中国传媒中心主任戴雨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戴雨果表示,西方媒体历来对中国有误解,也许是因为受了一些记者的影响,他们总是认为中国是威胁或是对手,因而有关中国的负面报道很多。只有双方减少误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才能展现在世人面前。

  戴雨果说,上个月中国四川发生了十分不幸的地震灾难,中国政府反应迅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许,西方大多数媒体进行了充分的客观报道。“我十分高兴地看到中国政府和西方媒体都做得很好,彼此消除了误解,这对双方都有帮助”。

  戴雨果强调,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国也需要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现在中国电视台有外语频道,报纸也有外文版,这是向世界传达信息的一个很好渠道。中国媒体的驻外记者越来越多,这有助于更好地报道世界,让中国人民更多地了解其他国家。“但我认为,中国媒体一定要避免西方媒体所犯的错误。近年来,包括英国媒体在内的西方媒体为了削减成本,往往派一些不懂当地语言、文化的记者前往某些国家和地区,比如在伊拉克就是这样。有不少记者所做的报道经常与真实情况不符。另外,中国媒体派出驻外记者任期不能太短。记者在某个国家待得时间越长,才能越了解当地情况,作出的报道也才更符合实情”。

  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奥比斯》国际事务杂志主编詹姆斯·库斯教授指出,谈到“中国声音”在世界舆论中的地位,必须指出的事实是,“中国声音”没有被国际社会广为接受的责任不在中国方面,而在西方尤其是美国与欧洲方面。这是因为,尽管中国媒体一直在向世界发出声音,但是往往不被西方所倾听。例如,在西方媒体中,关注经济发展的媒体,十分关心中国的发展与中国的政策,它们是愿意认真听取中国的声音的。但是,那些更多关注政治议题的媒体,所谓自由派媒体,其目光多集中在人权问题,就是不愿意听取中国的声音,往往显得比较肤浅,有时甚至荒唐,简单地认为中国如何如何。当前,有些西方媒体已经成熟,比较聪明,而有的则不成熟,显得愚蠢。中国与世界各国均需要加强互动与交流,其中西方社会需要进行更多的改进。

  美国《世界日报》副总编辑赵俊迈说,加强媒体间的交流、沟通是务实并卓有成效的做法。中国因素已经成为西方媒体报道的热门词汇,大多数美国民众认识了解中国的渠道是各类媒体,大众传媒是最简易、最普及、最广泛的了解通路。尽管有一些西方媒体刻意负面报道,只要身子正,何怕影子斜?中国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所受到的评价、所获得的关注,总体上是积极而正面的。

   树立形象 自信开放地走向世界

  纽约《侨报》主编郑依德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历经“机遇论”、“崩溃论”、“威胁论”和“复杂论”。过去的“中国热”都是由西方政、学、新闻界点燃的,与民众日常生活较少直接关联。今天,美国民众忽然发现,他们不但置身“中国热”而且正在参与制造“中国热”。从身上穿的服饰到起居室内的DVD放映机,从装修用的钉子到番茄酱,都是价廉物美的中国货;从中国领导人亲临华尔街敲响证券交易之钟到杨利伟遨游太空,从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到姚明在NBA赛场上的优异表现,都代表着中国走近世界和她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本报记者采访的一些美国人士认为,随着国力的增强,社会的日益开放,中国应该更加自信地与国际媒体打交道。无可否认,这些年来通过政治、外交、宣传的努力,中国已在国际上赢得了比较正面的形象。但是由于中国的机体太大,潜力和爆发力太强,她的迅速发展又随时可能被西方政、商和新闻界的“意见领袖”引导到负面的认知上。况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全球化虽然推动了经济一体化,但同时也加剧了国家和民族的自我认同危机感,以致“软实力”的竞争反倒愈加激烈。与世界更加积极互动的中国,必须坚定一个信念,即只有中国自己最具解释权和发言权。中国应该也必须在世人筑梦中国时,抢得先机,以更大的自信、更高的透明度、更宽阔的开放来面对国际媒体,一起来挖出一条认识中国、理解中国的通道。

  《俄国熊看中国龙——17—20世纪中国在俄罗斯的形象》是一本介绍中国因素在俄罗斯的发展进程以及在俄制定对内对外政策方面所发挥作用的书,引起广泛关注。该书作者、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卢金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中国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渴望了解中国。”

  卢金认为,现在世界能够听到中国声音,电视和网络发挥了很大作用。在俄罗斯,只要在家里安装一个专用天线,就可以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第四套和第九套节目。“如果有俄文频道就好了!”卢金说话的语气里透着期待。不过,对于那些对中国感兴趣的俄罗斯人来说,人民网等著名网站的俄文版是很好的信息来源。此外,俄文版的《中国》杂志也定期向俄罗斯人介绍中国。俄媒体呈现给受众的对中国的印象正在一天天变好。

  俄罗斯人了解中国,更多地是通过直接交往。每年前往中国的俄罗斯人有五六百万人次,也就是说每25个俄罗斯人中就有一个去过中国。今年俄罗斯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在俄罗斯的友好国家排行榜上,中国居第一位。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前驻北京事务所所长、海外调查部研究员江原规由对本报记者说,国际化有助于中国与世界互动,有助于传达中国声音。对四川大地震的报道和国际对应就是中国声音比较成功的展现。

  江原规由说,过去30年世界经济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经济走进世界。伴随中国经济总量增加以及融入世界经济的速度加快,中国的发言权不断增加和增大,主要表现之一是中国参与的国际会议越来越多。对于中国来说,今年最大的国际盛会是北京奥运会,这将是中国与世界联系最紧密的舞台。(本报驻外记者马小宁、章念生、王如君、何洪泽、席来旺、张光政、于青采写)

   文明互敬促和谐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成为中国各项工作,包括媒体工作的一个重要出发点。这是胡锦涛总书记6月20日考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

  今天的中国与世界越走越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今天的世界越变越小,成为人类的“地球村”,这是一种全球发展趋势。不同的文明在“贴近”之际,产生了种种不适和矛盾,这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中国人民在近代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道路探索,为民族和文化的振兴前仆后继,逐步形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形态,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近代的历史发展告诉人们:其一,中国的社会发展是中国自身历史、文化和环境的产物。中国人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体。其二,中国的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史。古老的中华文明必须具有开放胸襟,通过不断的外界交换,汲取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成果,才有存续生机和活力。在一个难以自闭的时代,自闭的文明往往会萎缩乃至消亡。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作为经济发展最迅猛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荣损与共。作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平等一员、作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中国是国际事务的积极而重要的参与者。今天,“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在这种现实面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成为我们当前观察事物,做好工作的重要思想方法。在一个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时代,没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是不行的,没有善于学习的态度是不行的,没有自主创新的精神也是不行的。在人际社会中,人不能丧失“自我”,也不能一味“自我”。在国际社会中,也是同理。

  在今天的世界上,中国选择了和平发展的复兴之路。这是基于中国和世界历史经验的选择,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选择,也是体现中华文化特性的一种选择。中国提出了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原则、互利共赢的经济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要求、和谐世界的理念,反映了中国的“世界观”,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这些理念在世界上正获得越来越多的理解和认同。

  自古以来,中国的思想家就有着“人类大同”的理想,有着“美美与共”的文明互敬理念。这是一个人类之梦。尽管今天的现实离这个梦还遥远,但人类不能没有梦,世界不能没有梦。(黄晴)

   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

  6月20日上午,正在人民日报社考察的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网与网民在线交流;

  短短几分钟,中国各大新闻网站上百亿页面流量流向人民网,亿万中国人通过网络“目击”总书记与网民在线对话;

  几个小时后,路透社、法新社、俄新社等多家外国媒体纷纷给予报道……

  这是我们时代的真实场景——科技的进步,使得新闻的形成机制、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重塑了社会舆论的格局;而改革开放,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更加关注中国。

  当地球变成一个“村落”,新闻舆论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办报纸也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更真实、更生动、更具世界眼光地发出“中国声音”,是党中央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极富时代感的要求。

  今日之中国,站在新的时间节点上。30年的改革开放,让一个古老的民族重新走入世界的视野。中国对世界的关注,与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同样是史无前例的。

  有一组数字意味深长。截至2006年12月,共有来自49个国家的319家新闻机构606名外国记者在华常驻。与2002年相比,驻华外国新闻机构增加了近百家,记者人数翻了一番。

  外国新闻机构日益飙升的“中国热”告诉我们,国外受众迫切需要了解中国的发展变化,媒体如果不是惟一的途径,也是极为重要的途径。一方面,中国媒体直接面向世界发言;另一方面,驻华记者也大量通过中国媒体了解最新发生的新闻,从各自的角度讲述“中国故事”。

  因此,我们的新闻报道,是世界打量中国的一个窗口。当技术的变革让信息传播打破了国界,将一切置于聚光灯下,无论是国际报道还是国内报道,都是今日中国的讲述者,也是中国形象的塑造者。更具世界眼光地报道中国,才能让中国在我们的文字中鲜活,在我们的报道中丰富,在我们的镜头前生动;更加主动地关注国际事件,评析国际风云,才能更鲜明地表达中国立场,更有力地发出“中国声音”。

  我们的媒体在精心打造中国与世界交流对话的平台。如果没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的主动意识,没有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广阔视野,就很难在纷纭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也很难在“地球村”中塑造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形象。

  中国正经历着一段特殊岁月:一方面哀恸地震遇难者,用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重建家园;一方面即将举办奥运盛会,兑现对世界的庄严承诺。这悲喜两重的特殊情绪,对新闻媒体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时更公开、更主动,在报道国际新闻时更全面、更理性;如何在多元国际舆论环境中,增加中国立场的感染力、影响力,是新闻媒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必须回应的时代课题。(卢新宁)

  发展论述: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胡锦涛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五项要求。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二是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三是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四是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五是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

  新闻时评:

  中共十七大提出,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互联网渠道在这方面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将更加凸显。胡锦涛总书记此次与网民在线交流,为中国各级官员作出了很好表率。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官员利用互联网,了解民意,汇集民智,从而更进一步推动中共执政能力提升,执政风格开放,加速中国民主政治进程。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与上网的国家领导人之间只隔着一块小小的显示幕,网络成为距中南海最近的窗口。国家领导人“走进”网络的勇气和热情,使广大网民可以带着百倍的信任,将心中的家国忧思、民情冷暖一吐为快,使互联网真正成为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