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灾区记者讲述系列:用镜头作笔捕捉感动瞬间

2008年5月28日,在四川绵阳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解放军某部指战员,为受灾群众架桥修路。连日来,当地因堰塞湖泄洪导致交通不便,指战员们克服困难及时架设便桥,为受灾群众提供方便。经济日报 李景录 摄

2008年5月28日,在四川绵阳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解放军某部指战员,为受灾群众架桥修路。连日来,当地因堰塞湖泄洪导致交通不便,指战员们克服困难及时架设便桥,为受灾群众提供方便。经济日报 李景录 摄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现场图片

   [独家]灾区记者讲述系列:用镜头作笔捕捉感动瞬间

    5月12日发生在中国四川大地上的特大强地震震惊世界、牵动人心,也震惊了每一位新闻媒体记者的心。李景录,作为一个有23年党龄的老党员,在“5·12”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向《经济日报》请缨,要求赶赴一线进行采访报道工作。这一去就是20多天,发回见报图片81张。

“作为摄影记者,在大灾大难面前就应该出现在新闻现场。”这是采访他时经常提到的一句话。

  赴灾区采访最大的困难就是交通不便。作为摄影记者的李景录需要更近距离的走进重灾区,用镜头记录一个个救灾重建的瞬间。在短短22天的参访过程中,他几乎走遍了四川所有的重灾区,冒着随时有余震发生的危险,拍回一张张生动感人的图片。

  镜头一

  南坝镇的简易木桥

  5月28日,作为首批进入平武县南坝镇的记者,李景录乘坐军用直升机从绵阳机场飞赴南坝,直升机在两山之间的峡谷中飞行,稍有不慎就有机毁人亡的危险。他后来回忆称,看到两旁原本茂密的青山像是被刀削斧剁一般,齐刷刷的露出黄色的岩石,还有些巨大的岩石翻滚着从山上滚下。飞抵南坝镇后,他又立刻投入到采访工作中。

  在南坝镇救灾过程中,一座简易木桥引起了李景录的注意。这是一个南方水乡处处可见的便桥,在这座桥上曾经走过灾区群众,他们为救灾的解放军送去自家现杀的一口口生猪;在这座桥上曾经遍布泥沙,那是堰塞湖泄洪时留下的印记;在这座桥上曾经满眼军绿色,那是解放军战士浸在齐胸的江水里,为灾区群众架设一座生命之桥。一座桥,在李景录的镜头里却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在他浓墨重彩的描述当时官兵抢险情况的时候,却丝毫没有提到他所处的位置,在记者一再追问下才知道,为了拍到更具震撼力的照片,他毅然跳下湍急的河水,水位一涨再涨,周围的摄影记者几次苦劝他尽快上岸,可执拗的他一定要拍到最满意的一张照片后才肯上岸。要知道,为了拍到官兵的抢险场面,他必须要在在河水的下游,一旦水位猛涨,后果不堪设想。说起这段经历时,他的表情从容淡定,好像自己在做着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镜头二

  通往映秀镇的路

  5月30日,李景录和两位同事又踏上了去映秀的道路。

  从都江堰到映秀镇原本只有40分钟的路程,可由于山体滑坡,这段路停停走走竟然耗费了4个小时才到达。李景录回忆说,说是路并不贴切,其实只是仅能过一辆车的土石道而已,一边是的山石不断滑落,另一边就是悬崖,本来已经畅通的道路又被阻隔住,官兵立刻投入抢修,他也拿着相机跟着。

  这一路,官兵抢修了几次,他就下车拍了几次,一天下来,累得连相机都举不起来。

  虽然震区灾情非常严重,但是最让人动容的还是人们的团结协作,共同抗击灾难的信心和勇气。

  5月30日,满载着香港特区政府向四川灾区运送的救灾物资车辆,行驶至四川都江堰至汶川线某路段时,因道路损毁而受阻。在场的军民齐心协力、肩顶手推,使受困车辆安全通过险段。

  在这组照片中,他最满意的是一辆运送香港支援灾区的物资车辆陷在泥里,武警官兵立刻冲上去推车的照片,他向记者解释说,香港特区政府支援灾区物资,武警官兵又帮助香港物资车辆顺利抵达灾区,集中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救灾场景,体现了祖国大家庭的凝聚力。

  映秀镇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生活设施损毁严重。当地干部群众在救灾部队和各路救援队伍的帮助下,已使各种生活设施逐步得到恢复。即使是在暂时缺水的地方,受灾群众也能用上经过净化处理的水。生活有了保障,大家脸上又有了笑容,重建家园的信心倍增。

  还有一张照片,几位中年妇女在刚搭建好的帐篷旁边洗菜,脸上洋溢着的笑容丝毫看不出刚刚经历了建国以来最猛烈的地震,“政府不仅让我们吃好住好,连净水器这样的小地方都能想到,我们还有什么可愁的。”李景录还提到,在灾区是没有“大家”“小家”之分的,有饭大家吃,有活大家干,大家都在为重建努力工作着。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孟翔)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