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於
重庆某学院旅游系大三学生“Die豹”(网名),因在不合适的时间里,说了不合适的话,在网上发表言论称“第一次在重庆本地感受到地震,很舒坦,我还在想为什么不来得更猛烈一点,死的人不够多……”网民纷纷指责她“没人性”,人肉搜索公布其个人资料,致使她不得不选择休学一年。
|
继“王十元”“范跑跑”“郭跳跳”之后,又有人成为“道德红卫兵”的攻击对象。
首先值得肯定,早在2001年至2004年间,面对孙志刚案及其一系列侵犯百姓权益的案件,正是草根民意通过互联网促成“暂住证”的取消,改善了底层民众的生存状况。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进步,许多问题也接踵而来,在笔者印象中,“网络红卫兵”的“成名之作”应属当年闻名全世界的“铜须门事件”:天涯网站贴出了《江湖追杀令》,网民启用“人肉搜索”,用各种方式羞辱“奸夫”尊严,令当事人身心受到严重伤害。该事件除了国内媒体普遍关注外,还引发包括《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等海外媒体关注——就现在的形势来看,一个人出来混网络,必须要具备谨慎、耐力,人际智慧和厚脸皮,才能避免最终被扫地出门的命运。
其实“道德红卫兵”正如梁山李逵——李逵是世间公认的头号梁山“英雄”,他“革命性”最强,他敢杀、敢拼,但是,谁又看出他的可怕和可憎性呢?他不仅是一个嗜血者,把战争、杀人和流血看得像一场游戏,而且动不动就会“杀得手顺”,因此而杀人成瘾,滥杀无辜。在劫法场时,他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杀的都是看客;为“逼”朱仝上梁山,李逵竟然残忍地砍杀无辜的幼童小衙内——网络上的言论出轨,或者利用网络做坏人,归根结底也就是当事人的道德观念问题,如果触犯法律底线,相信自然有公安机关会去处理。但当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拥有李逵性格的“道德红卫兵”时,我们却随时都有可能被人抓住“网络命脉”,这个命脉可能是你的一句话,敲打的一个字。
从“很黄很暴力”到“郭跳跳”事件,这些就是某些个人及网站利用中国文化对个人隐私极度喜好的劣根性,掀起的网络社会“蝴蝶效应”,这种公众式的“卑劣”,正在以非法暴露隐私等不道德方式对网络对象进行暴风式的冲击。这个对象具有不特定性,很可能就是明天的你我,或我们身边的人。
我们的网络文化与精神文明究竟还有没有保护隐私与生存权的内涵?有没有道德价值观与同情心?一个人因一时的不理智,或者他只是发表了自己的言论就应该任人侮辱,甚至身败名裂?说到底,单一和线性的道德批判,简单的“文革”思维和非此即彼的判决,乃至非理性地谩骂、侮辱都是不可取的,甚至还会因此违法。
换言之,事情如果杜绝“李逵式”的冲击,靠良好法律规范循环发展下去——“Die豹”用苦难赎罪,郭跳跳咬牙尽渡,其他“门”当事人纷纷退隐江湖,从此守口如瓶,假以时日,我们也许会觉得原来他们并不坏,只不过是个小风波而已。至少,这样的结局比让外国媒体认为“中国网络多愤青”要好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