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民革四川省委对制定汶川灾区重建规划几点建议

  民革四川省委会反映,汶川灾区重建规划是灾区经济社会再造的蓝图依据,是汶川灾区重建后又好又快发展的“宪章”。实施汶川灾后重建的科学规划是当前的头等大事之一。由于汶川灾区的区位地理特性、民族特性、文化特性等性质决定,对汶川灾区的重建规划,一定要区别于一般的区域发展规划,必须打破常规,具有划时代的实践与理论创新的规划方案。


  为此,他们对汶川灾后重建规划组提出几点建议:

  一、由于这次汶川地震对汶川灾区造成了毁灭性破坏,城镇、乡村、工矿企业、交通通信等设施损坏率在90%左右,加之余震和未来地质灾害等的不可控性。所以,汶川灾区重建规划特别是少数民族区域原则按照开发式再造编制规划,不要按照修复式重建模式编制规划;

  二、汶川灾区重建不论政府机关、还是百姓住宅从现有情况看依靠自身力量,根本无能力进行灾后重建,灾后重建只有依靠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输血”重建。据了解这次汶川受灾地区绝大部分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过去都是“输血”财政,地方政府及事业单位支出的90%左右都是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因此,这次开发式重建规划应借助重建机会,重点考虑灾区重建后的自身“造血”功能培育,使汶川灾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经过重建后,能够从过去的靠“输血”生存,走向重建后靠自身“造血”发展。

  三、汶川灾区自身“造血”功能规划

  汶川灾区重建后自身是否具备“造血”功能,是确定汶川灾区(造血)功能规划的前提,我们首先来了解下汶川灾区的区域优劣势。汶川灾区的主要优势是自然资源,这些区域拥有丰富的各种自然、人文等资源;汶川灾区的劣势主是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的缺乏。由于这些区位劣势,就造成了其自然等资源转化过程中的高附加值绝大部分流入到了发达地区。从受灾前的实际情况看,外来资金对这些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不但没有促进区域发展,相反加大了区际两级分化的速度,也就是说:当地对自然资源开发的初级产品收入,还不够用于对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的修复。这些区域长期处在“负压”状态下,只有依靠中央财政“输血”维持生存,靠自身发展的力量非常有限。因此,应借汶川灾后重建的机会,创建灾区的自身“造血”功能,使其能从长期依靠“输血”生存,走向依靠自身“造血”发展。

  这里就汶川灾区“造血”功能的培育规划提两点建议:

  一是地方财政异地“造血”功能区培育规划:根据上面对汶川灾区优劣势简析,如何填补区位劣势,是“造血”功能培育规划的关键。因此,应打破传统的平面行政区划格局,实施跨平面空间的行政区规划布局,在异地发达的大、中城市近郊设立灾区具有行政管辖权的地震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使其借助大、中城市的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与灾区的自然资源优势结合形成灾区的经济增长极,最终实现灾区依靠自身“造血”发展的目的。

  二是灾区就地“造血”功能培育规划:由于此次汶川地震对整过灾区的地质结构进行了较大的改变,在较长的时间里因余震和暴雨,这些地区还有不可控的地质灾害存在,因此,他们建议:(1)灾区内的工矿企业原则上都迁入异地经济区;(2)灾区内的城镇主要按商业、流通服务业、居民住宅和政府机关等再造功能规划;(3)乡村以现代大农业的新农村模式进行规划,即:农村按照电通、水通、电话通、网络通、路通等新农村建设要求规划;(4)农业除粮食种植用地外,可以加大高附加值的有机生态农业基地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的规划思路;(5)农民实行全员科普教育规划。这样对于汶川灾区重建后,很快会形成就地“造血”功能,实现依靠自身发展的目的。
(责任编辑:黄芳)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