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86年,时任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的叶迪生全程陪同邓小平同志考察天津开发区 |
| |
邓小平视察天津开发区时欣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 |
相关新闻:解放思想 哪些人哪些事不能忘记
邓小平当年在天津挥毫题写 "开发区大有希望"时,摩托罗拉想作为外商独资企业来华困难重重,顶着"跨国公司进来,民族工业更不好办啦"的议论,它经历了从谈判到成立5年时间。如今,大批跨国企业云集天津滨海新区......回顾这一历程,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新旧观念的艰难博弈---
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
摩托罗拉来了
今晚报记者穆娴静 杨玉燕
六月津城,月季盛开。
|
现任天津滨海新区高级顾问的叶迪生先生,是一位海外归侨、祖国培养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位天津滨海新区巨变的见证人。我们在天津市外事办公室采访他,这里是原庆王府,天津最著名的十个小洋楼之一。在他古色古香的办公室,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幽默地说:"天津过去是洋务运动的发源地,办开发区就是共产党领导的‘洋务运动'。"他讲述了摩托罗拉落户天津的经过,其中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折射出中国从封闭到开放的艰难历程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新旧观念的博弈。
共产党领导的"洋务运动"
要引凤凰,先种梧桐。叶迪生说,天津开发区艰苦创业,为引进外资打下基础。 他深情地说:"是小平同志改变了祖国的命运,改变了我的命运。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曾先后三次到天津,开启天津改革开放的大门。"
叶迪生出生在南非一个华侨家庭,兄弟五个,他四岁时随家人回到祖籍广州梅县,1956年考上南开大学物理系,在学校被打成右派,接受"劳动改造"。1979年春天,父亲病危,他赶回广州,在美国的大哥也第一次回国探亲。五兄弟相聚羊城,大哥决意趁国门开放,让兄弟们移民美国。大哥动员了三个晚上,叶迪生却坚信,"刚开过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必将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时下正是国家需要人才的时候,我应当留下来。"料理完父亲的后事,他就回到自己的工厂,带领大家开发新产品。80年代初,他的五十多个半导体新产品,很多用在火箭、卫星、军工方面,他成为电子工业部科技标兵,江泽民曾当面听过他介绍研究成果。胡耀邦表扬过他的工作。他还与全国十三位杰出科技专家一起,在北戴河受到邓小平和其他首长亲切接见。
1984年5月,中央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海南岛,新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应运而生。
正当他奋力拼搏攻关时,市委一纸决定,调他去开发区。
那时他还不知道什么是开发区,心中存有疑虑,在参加第一次管委会工作会议时,市长李瑞环特意把叶迪生留下了。
"听说调你到开发区工作有些想不通?你懂得改革开放吗?"李瑞环问。
"我确实不懂。我只懂我的业务。"叶迪生说。
"中央决定在沿海14个城市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天津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就是要打开国门,把世界先进的技术、人才吸引进来,加快我国现代化工业的建设。你是科技人才,不是不适合这个工作,而是你做这项工作很合适!你要转变角色啊。"李瑞环给叶迪生做了耐心的解释:"对外开放,举办开发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决策的国家大事,是中国要迈向世界的强国之路,天津过去是洋务运动的发源地,办开发区就是共产党领导的‘洋务运动'。"
联合报道:扬子晚报、新安晚报、辽沈晚报、羊城晚报、华西都市报、北京晚报、钱江晚报、新闻晚报、山西晚报、大河报、楚天都市报、今晚报、齐鲁晚报、新文化报
今晚报独家供稿搜狐网,严禁转载。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