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灾区记者讲述系列:采访结束后我却不想回来

 中广网记者王非在现场(摄影李宪力)
中广网记者王非在现场(摄影李宪力)

  四川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但它带给人们的震撼和感动却留在了我们心中,而种种这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与新闻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王非正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王非是第二批进入灾区采访的中央广播电台记者,从5月20日到6月7日近20天的时间里,他坦言自己并没有流泪,但是却在任务结束后不想回来了,因为他已经融入了灾区群众的生活,却不知道该怎样继续原来的生活。

  灾区的孩子懂事、成熟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王非是陪着灾区的孩子们一起度过的,和他们在一起的还有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

他说,孩子们看到杨利伟叔叔都很开心,杨利伟也因其特殊的身份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精神鼓励课”。

  谈起灾区的孩子,王非评价说“灾难面前成长最快的就是孩子,他们都非常懂事、成熟,把悲伤埋得很深。”他解释说,他们在灾区基本上看不到孩子们难过流泪,不是因为这些孩子没心没肺,而是因为他们不想让大人再为他们担心。他曾见过这样一对姐弟,他们的亲人在地震中都去世了。平时姐弟俩情绪都很好,跟谁都有说有笑,然而就当大家觉得他们没有问题,要送他们到外地学校继续学习时,别人的一句话:“你们俩不要分开哦”,让两个孩子抱头痛哭。“是呀,他们再也不能承受一次骨肉分离的痛苦了!”回忆起这些,王非忍不住感慨。

  灾区的基层党员都是好样的!

  在这次的采访中,基层的共产党员也给王非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广元市采访的时候,王非看到那里临时组织起了党支部,每个党员都要亮明身份。同时,党员居住的帐篷上还要插上党旗,以便群众能够及时有效的寻求到帮助,在这里“有困难找党员”!

  同时,一些基层党员也自觉地组织起来维持秩序。王非告诉记者,最让他难忘的是某个救助中心的16名老党员。他们平均年龄都在70岁以上,是从各个村子转移到这里的。在这个约1000人的救助中心里,他们每天都在积极主动地干着各种各样的活,帮助其他群众共度难关。在他们的臂膀上,有一个红色的袖箍,上面写着“党员”。

  王非最后说,灾区的基层党员在重建过程中的确起到了主心骨的作用。

  灾区群众的坚强乐观令人动容

  这次采访是王非第一次到四川,川人的坚强和乐观让他特别感动。

  在广汉一个救助中心采访的间歇,王非听到有人在唱歌,而且唱的是《天仙配》。他好奇地循声找去,发现竟是位四十多岁的女人,正在一群人中间连比带划地唱着。王非原本以为这位大姐是一名志愿者,但了解后才知道,她是一名北川的中学教师,在这次灾难中,她家里很多亲戚都遇难了,转移到广汉后,她就带动老人和孩子唱歌,鼓励大家乐观得活下去。

  在那一刻,我明白了血脉相连的意义

  在采访任务结束之后,王非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了一些变化。他说,在灾区的那段时间,他经历了救助和重建,看到和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对灾区群众的真心付出。在那个时候,看着一辆辆运往灾区的物资货车、一个个帮助群众的志愿者,你就能明白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真正意义了!(刘然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