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亚洲迫降:美元疲软通胀加剧 金融风暴会不会来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元持续疲软,通胀的压力继续上升——石油、大米、煤炭,等等,一片涨声。新的金融风暴会不会来?如果会,它将在哪里点燃?

  近段时间以来,源自东南亚、南亚的一些新兴经济国家的反常信息,令中国经济领域的神经也悄悄绷紧。


  自上一次对越战争结束之后,我们的邻国越南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中国民间的广泛关注。因为,今天那里的细微变化,不仅与中国国内的产业起伏密切相关,抑或会给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带来某些先兆。

  同样,在另一个重要的人口大国印度,那里的潜伏的种种危机,也值得尚未完全实现经济积累的中国认真研判。

  怎样理解这些征兆?怎样梳理我们的方向?今天不比11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现在,全球的事情,亚洲的事情,也是中国的事情。

  越南:越来越难?

  无论高通胀的幕后推手来自何处,生存在越南的企业和个人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格局下的生活

  本刊记者/杨中旭(发自越南河内)

  33岁的徐大志,做了11年的外贸生意,从一开始“毫无方向”,到后来主攻摩托车链条,在业界小有名气。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加速升值以来,徐大志渐渐感受到了出口的压力,他和老板的目光转向了越南。

  2006年和2007年,企业界去越南投资的消息不绝于耳,徐大志告诉老板,尽管越南是摩托车大国,8700万人口拥有2000万台摩托车,而且每年都有200万摩托车销售量的增长,但是和越南做摩托车链条的出口不划算,因为关税高达35%。

  老板说,那就去看看,索性建个厂。2008年1月,徐大志和两位同事分赴河内和胡志明市进行考察。

  资本开始撤离越南

  尽管只赶上了全球投资越南热潮的尾巴,徐大志还是感受到了当地政府的热情。在他和同事写给公司的《越南投资建厂优惠政策》报告里,这样描述当地对企业所得税的优惠:产品出口80%以上的生产性企业从盈利之年起免税4年,出口50%~80%的生产性企业从盈利之年起免税2年,50%以下的生产性企业从盈利之年起免税1年。

  如果投资早上两年,外资的待遇更好。

  关于企业所得税比较通俗的说法是“免5减8”(5年免税、8年减税)。除了最吸引人的企业所得税,越南政府还在利润汇出税、再投资退税、进出口税、来料加工冲退税、增值税等方面为外资企业提供优惠。

  在和一个经营摩托车链条的台湾商人谈妥了经销条件之后,在越南设厂的计划几乎已是万事俱备。然而就在徐离开前的两天,他得到消息,兴安省工业园区的日资一个月前就开始撤资了。

  当时越南的CPI同比增长已经达到12.6%,各个行业价格涨得都挺厉害。老板随即拍板:投资计划暂缓。

  几乎与此同时,河内一家建筑公司的文员邓秋庄也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来势异常凶猛的通胀。和其他越南人一样,她早餐时喜欢到楼下的茶馆吃PHO(粉)。去年年底,一碗粉还只需要8000越南盾(按照当时人民币与越南盾的黑市汇率1:2200~2300来计算,8000越南盾不到4元人民币);春节前,价格上涨至10000越南盾;春节后,又涨了2000越南盾;到了5月底,吃一碗粉已经显得有点奢侈,它的价格是15000越南盾。而22岁的邓秋庄刚刚大学毕业,每月250万越南盾(按照现在人民币与越南盾黑市汇率1:2500计算,约为1000元人民币)的工资使她在经济上只能勉强独立。

  就在短短的一年前,情况还没有这么糟。2007年5月下旬,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党委书记兼镇长谢兴长还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镇里的一些老板,已经预见到印花税即将上调,从当时大热的中国股市撤资,到越南买上两只股票,“就那么放着”,等着增值。

  去年全年,越南股市上涨超过140%,位居全球之首;今年上半年,股市下挫了70%,同样排名第一。

  小企业排队等死

  面对2008年5月CPI同比增长25.2%的严重态势,越南政府于6月初出台8项规定,其中一条是:美元只进不出,除非企业备齐进出口合同和海关报关单。

  被朋友们称之为“金爷”的一个中国贸易商,备齐了上述两个文件,还辅以三个月到期的进口信用证,要求河内方面的银行支付纺织设备的款项。银行给他出了一道选择题:要么将已经到期的进口信用证再延期3个月,要么缴纳10%的手续费。

  延期3个月,客户等不及;缴纳10%的手续费,等于到黑市换汇,“金爷”这个小贸易公司老板无力承受。问计于朋友,朋友建议暂时缓一个月,政策应该会有调整。于是,“金爷”尝试去说服客户,客户体谅到他的难处,汇来同等数额的美元,让越南方面的商业银行再付给自己,替他了结了信用证延期之困。

  “天底下竟有如此生意,人家卖给他设备,还要自己付钱给自己”。“金爷”的一位朋友说。

  一家建筑公司老板,在银行同样碰到了一道选择题。6月初,他的工程刚刚到位20%的贷款,剩余的80%货款,要么停止贷款,要么按照最新的21%的贷款利率执行——他无法接受银行的条件,但也无力对抗处于强势地位的银行。银行尽管违约,却几乎没有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位老板顿时陷入无米下锅的窘境——因为,人员的工资、原材料的货款都已迫在眉睫。

  这位建筑公司老板的遭遇,在银根紧缩的越南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企业界人士说,在工程比较集中的北宁省,停工的工程比比皆是。

  企业所受到的挤压,并不仅仅来自银行,消费下降也令企业雪上加霜。河内一家摩托车企业不得不裁员40%,另一家企业则索性暂时停产。

  不过,对在越南经营摩托车生意的力帆这样资金较为雄厚的企业,高通胀却未必全是坏事。之前,一二十家小贸易公司的低价竞争让力帆——越南摩托车制造联营公司总经理陈建宇很不爽。高通胀的来临,却让这些对手在一个月内几乎全部消失。

  在人民币与越南盾汇率为1:2300的时候,进口2000根2元人民币/根的摩托车链条,总价4000元人民币;售价为2.2元人民币,收入4400元(1012万越南盾),预计获得400元人民币利润。但在高通胀时代,尤其是黑市汇率一度冲至1:2800的情况下,1012万越南盾只值3614元人民币,贸易公司连4000元的成本价都没有捞回来,反而会净赔376元。

  在这种格局下,各个企业实际上处在“排队等死”的长队中,资金链不够雄厚的企业先死,能够强挺着活下来的企业,将等到市场份额扩大的“果实”。

  民众心态还算稳定

  无论裁员,还是减产乃至停产,都是企业面对贷款利率走高、市场需求下降的应对之策。

  河内纸业公司副总裁NGO ANH DUNG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加速资金流转也是事后一种有效的应对之道。

  进入6月,河内纸业公司几乎停止了在银行层面的贷款,转而要求买方将付款期限由原先的30天分期付款提前至15天。

  相对于事后的应对,陈建宇更看重事先的预防,包括一些政策风险。

  越南政府的朋友和越南侨民提供的信息,帮助他提前作出了判断:钢材、水泥等大宗商品价格会在6、7月份猛涨,银行外币“双价”(官方牌价与黑市牌价)格局有望在6月底结束。于是,他一方面坚持不按黑市牌价付款,一方面提前几个月低价储备了足够支撑6、7月份的钢材——对于摩托车行业,这无疑是救命稻草。

  越南外交部一位高级官员告诉本刊,越南侨民在这个2007年GDP只有720亿美元的国家起着重要作用,侨汇在相当程度上支撑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是热钱的重要来源。

  相对于年轻企业,有丰富忧患经历的越南民众对高通胀更有着一整套的经验。

  上世纪40年代~80年代,越南先后与日本、法国、美国、中国发生战争,高通胀在当时是常态。1987年的那次,通胀率甚至高达700%。领到工资,获取外快,第一时间换成美元和黄金进行保值,花费时再去金店换回越南盾消费,已是越南百姓的日常生活。

  在一家钢铁公司做秘书工作的越南姑娘阿惠月工资只有150万越南盾,继而只有谋求第二职业一途,好在越南政府一直对此进行鼓励(多年战争导致政府无力承受更重的负担,因此鼓励民众开辟其他的收入渠道)。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她在6月中旬将手中积攒的美元以1:18000的汇率卖出,小规模获利。谁知第2天汇率就变成1:19000,令她后悔不迭。在她看来,金融动荡之时,也是获利最丰厚的时候。

  尽管政府早在6月初就禁止了美元的卖出,但记者3度前往金店集中的河内36条老街之一的“银街”,每次掏出越南盾要求兑换美元,都能找到肯“卖出美元”的金店——在越南金融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金店,此时正在为投机制造条件。

  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冯氏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前七八年间越南民众稳定的收入增长,是这次高通胀来临时社会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民众普遍持有一种心态,大不了我的生活退回到2005年的水平,但还是要比1999年要好许多”。

  入夜,河内的COFFEESTAR酒吧依旧火爆,在动感十足的音乐衬托下,阿龙端着一杯越南中原牌现磨咖啡对本刊说:我股票赔了5000万越南盾(相当于2万人民币),但并未影响我的生活,我还是和女友每天都要见面、吃饭、甚至看电影。

  而建筑公司文员邓秋庄也说,尽管需要父母贴补,但她并未缩减每月100万越南盾(相当与400元人民币)的交际费用。

  政策的起伏与投机热浪

  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以来,相对除了新加坡的其他东盟国家,越南国内政治稳定,获得国际资本几乎是一致的赞扬。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即使在劳动力成本同样低廉的中国,投资越南也开始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

  2006年年中,越南政改迈出实质性步伐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总书记、国家主席、总理3人分治并举行差额选举。到了年底,越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一场资本的盛宴也开始逐步推向高潮。

  河内纸业公司所属的大型国企——越南工业集团也正是在加入WTO之后的2007年,就立即向政府递交了开办银行的申请。当时的形势是,股市和楼市乃至矿产价格一路飙升。不少获批成立银行进行融资的大型企业,迅速将战线横向铺开,形成主业、股市、房市、矿产四位一体的格局。

  “事实上,这一格局加剧了银行业的呆账坏账风险,一旦多家银行在股市、房市和矿业的投资失败,金融危机就不是停留在纸张里的理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越南经济问题专家潘金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据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经商处不完全统计,越南的商业银行已经接近80家,比中国还多。

  2007年下半年,快速发展经济的热情在各个领域爆发出来,仅以汽车领域为例。政府两次下调进口汽车关税,将关税从70%先后降至60%和50%。越南经济学家陈庭天承认,当时政府过于兴奋,希望通过引入竞争者的方式(比如中国力帆汽车进入了越南市场),将汽车价格打压下来。出乎越南政府预料的是,美资、德资和日资公司资金雄厚,坚持不降价的策略。与此同时,由于关税骤降,高档进口轿车大量融入河内和胡志明市,占用了大量外汇,成为2008年上半年144亿外贸逆差的重要成因。

  今日的河内,上下班高峰期摩托车仍然如蝗虫般聚集穿梭,而动辄几十万美元甚至上百万美元的高档汽车也开始大规模挤占本就狭窄的街道。迫于无奈,政府先是通过交管部门,对新增进口轿车上牌照速度予以延缓,继而在6月直接将进口汽车关税提高到83%。这也意味着美资、德资和日资汽车公司最终在这场博弈之中笑到了最后。

  政策的大起大落,直接引发了社会的投机浪潮。在这场关税大战中,不少企业获利已可用“巨大”来形容,而一些内部消息不够快捷的企业,由于没有选好步点,在关税降至50%的情况下签订了相当数量的购车合同,等于将一台1.83万美元的进口轿车(1万美元裸车价格+8300美元进口关税),以1.5万美元的签约价格卖给消费者,每台车净亏3300美元。

  除了政策大起大落,朝令夕改也让市场无所适从。6月9日,越南总理阮晋勇刚刚宣称要保持越南盾汇率稳定,次日央行就宣布越南盾贬值2%。已经在越南打拼了5年的陈建宇说,这种改变已是“家常便饭”。

  加入WTO前后,越南交通运输部门向总理府递交报告,建议就铺设河内——胡志明市高速铁路展开立项。报告迅速获批,决策层的批示是:争取6年之内建成。一家受韩国政府150万美元援助的韩国企业就此展开调研,结论是:2030年之后可以考虑兴建高速铁路的问题。

  2008年2月,美国哈佛大学代表团访问越南期间,也当面向总理阮晋勇提出建议,缓建高速铁路。

  进入2008年,美元贬值加剧、次贷危机影响遍及全球,国际油价、粮价、铁矿石、黄金价格不断攀升,越南股市和房市则开始不断下挫。5月28日,国际投行摩根士坦利关于越南金融危机的报告引起全球关注。

  迫于压力,越南政府终于在6月20日提前公布了令人失望而震惊的上半年的若干经济数据。

   暴露了诸多问题的通胀,也是好事

  ——对话越南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庭天

  本刊记者/杨中旭

  中国新闻周刊:有传闻,越南政府会在7月1日对包括成品油在内的要素价格进行上浮调整,此消息是否属实?

  陈庭天:首先我要告诉你,政府从来没有发布过7月1日价格调整的信息,也没有说过哪个涨、哪个不涨。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囤积居奇,这是部分企业和个人对价格形势的判断,其中不乏一些投机行为。这一次,也许投机商会输得惨一点。

  政府会在6月底出台价格调整的政策,但是,不是所有商品的价格都要调整,原则是有保有压,需要放开的就放开,但对通胀有明显影响的商品价格不能放,比如成品油。目前越南的成品油价格为14500越南盾(按照最新1:2500的人民币黑市牌价,约合5.8元人民币)/升,比中国前几天上涨后的6.2元/升还是要便宜些。

  钢铁的价格可能会有所调整,国内的需求有缺口,国际价格也在大幅上涨。对于价格上涨的影响,政府会根据具体情况发放补贴。但要是价格涨得太厉害,比如说国际油价要是突破150美元/桶,政府也很难补足缺口。

  中国新闻周刊:我们注意到你6月上旬的说法,认为越南没有出现金融危机。目前,你的判断有没有转变?

  陈庭天:判断金融危机或者经济危机的标准有两条:一条是政府对宏观经济已经失去控制;另一条是民众对政府已经失去信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6月份出台提高利率等调控措施以来,宏观经济层面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股市趋于稳定,美元对越南盾汇率、贸易逆差和黄金价格都有所降低,证明政府有能力稳定经济和社会局势,这与10年前的泰国和韩国有着根本的不同。因此,金融危机的说法不能成立。

  中国新闻周刊:在存款利率抬高到14%的同时,贷款利率也飙升到了21%。对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越南经济有没有因此元气大伤?

  陈庭天:我们不能否认,目前经济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尤以6、7月份最为艰难,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的流动性不足上面。

  现在利率被抬高,造成现金数量很少,中小企业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他们又是就业人口最多的地方。而一种不太好的局面是,大型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要知道,这笔贷款对他来讲可有可无,但对中小企业却是救命钱。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流转,会对民众的收入、社会的消费等领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中国新闻周刊:除了越南盾之外,美元的流动性也出现了问题。据我们了解,银行在换汇方面,6月份一直收取数额非常高的手续费,等同在按黑市牌价换汇?

  陈庭天:这是一种违法的投机行为,除了央行加大了管制力度,政府的经济警察也在对此进行查处。话说回来,这种收取交易费的行为,加大了人们对越南盾贬值的预期,抬高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预期。社会上传言7月1日涨价,与此也有关联。

  这一轮的通胀,与投机有很大关系。比如年初的几个月,小轿车的进口势头非常大,前5个月的进口小轿车数量是去年全年数量的1.5倍,占用了大量外汇,这也是外贸逆差的源头之一。你在河内街头可以看到,到处都是进口高级轿车,有的裸车价格就要上百万美元。

  中国新闻周刊:据我们所知,越南政府在今年6月将进口汽车关税抬高到83%之前,曾在去年下半年连续两次降低进口汽车关税,如果说投机,这种大起大落的政策也是其导火索吧?

  陈庭天:政府的本意是好的,通过降低关税来压低汽车销售价格。而且,前年年底我们加入了WTO,关税也应该逐步降低。但不可否认的是,去年汽车进口关税的下降幅度,远远超过了对WTO的承诺——因为那时太兴奋了。

  我们从这里应该得到的教训和认识是:做什么事都要有长期目标和规划。

  中国新闻周刊:我们还了解到,很多大企业在做大之后,就会要求成立银行。而这种要求又往往能得到批准。这样,企业的资金大量流入股市和房市,还开始对大宗商品进行囤积居奇,和国际因素一起,推动了整个通胀的形成。越南政府在这方面,是否也有教训?

  陈庭天:有很多企业去开银行,包括很多国企,去投资不动产,是事实。很多企业,甚至在没有成立银行之前,就已经去买卖股票了。之前也有案件出来,有官员挪用了几十亿越南盾炒股。还有不少国企,去投资农场。所以,政府也已下令,对此进行请查。

  现在“随时开银行”的现象已经受到严格的控制。我可以告诉你,从去年开始,还是有很多企业向政府提出开银行的申请,最终获批的只有两家。

  中国新闻周刊:回头来看,越南政府调控措施的出台似嫌太晚。如果你是总理,会何时开始调控?

  陈庭天(笑):如果我有调控权,去年年底我就把存款利率抬高到13%了,因为那时的通胀已经达到了12.6%。但我只是个经济学家,只从经济的角度出发。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的反应,的确比较慢;但政治家的考量因素,并不仅仅局限在我这个角度。

  我们今天谈了很多不足。我想总结一句话:正是由于高通胀,暴露出我们很多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

   印度:危机不等于危急

  《印度时报》提醒“请系好安全带”——这是该报近日一篇社论的题目,副标题是“经济现在开始过山车式的起伏”

  本刊记者/陈君(发自新德里)

  6月25日深夜,从飞机舷窗看下去,新德里万家灯火。

  降落时有些晃动,比欧西投资公司的项目经理加斯廷·罗宾森被震醒了。近半年,他多次到印度出差,“但愿这次印度之行会很顺利。这里什么都在涨价,通货膨胀太厉害了。合同越来越不好谈。幸好美元对卢比的汇率还算稳定,不过公司已经开始思考如何调整在印度的发展战略了……”

  在飞机上的罗宾森还不知道,为遏制通胀态势,几个小时前,印度储备银行(央行)打出货币紧缩“组合拳”,调高主要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指标50个基点。“大幅加息是各国防止通胀失控的惯用手法。高通胀、双赤字考验着本届政府。其实,印度也是全球油价高涨和全球性通胀压力的受害者。这严重阻碍了印度经济的增长。”尼赫鲁大学巴塔查雅教授说。

  近年来,越南、印度等国GDP增长迅速,西方舆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被他们复制,“去年他们的GDP增长都能达到8%至9%,这些新兴经济体的作为确实令人刮目相看。”社科院南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士海表示。

  然而,今年年初开始,从河内、新德里、马尼拉到曼谷,通胀恶化,货币贬值,“一场新的货币战争正在亚洲打响”,甚至有媒体认为,“第二次亚洲经济危机”已经从越南发端,而印度通胀率自2月突破5%至5.5%的警戒线后一路攀升,有可能成为“越南第二”。

  不再讳言“两位数”

  6月25日凌晨两点半,飞机降落在新德里国际机场。舱门打开,闷热、潮湿的气息夹杂着咖喱的味道,扑面而来。

  办理出关手续后,外国游客和商人纷纷打车到新德里市中心的酒店,

  “现在是雨季,可不是旅游的好时候,但一晚还都要9000卢比。什么都涨,尤其是酒店的房价,就像坐直升机。”美国一家IT信息公司亚洲事务主管艾姆森坐在新德里最高档的酒店——香格里拉的咖啡厅里,一边喝着95卢比一杯的印度咖啡,一边翻着印度《金融时报》抱怨。

  当天出版的《金融时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政府为经济退烧的举措:储备银行把针对商业银行的短期借贷利率(回购利率)从8%调至8.5%,这是6月11日将此利率指标从7.75%提高至8%后,再次大幅升息;银行还决定分两步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7月5日从8.25%上调至8.5%,7月19日再上调至8.75%。

  但利率是把双刃剑。有报道称,高利率不但没有遏制高通胀的势头,反而对制造业造成了严重打击。印度制造业增长率在2007年3月达到14.8%,到2008年3月下降为3%。制造业增长乏力不仅造成大量失业,也使整体经济增长出现下滑。

  看来,辛格政府开出的“利率猛药”,效果还有待考验。而《印度时报》等媒体连日来却猛泼冷水,称政府对解决高通胀已没有良方。

  与央行紧缩银根政策相伴随的,是股市的暴跌——截至6月7日的一周里,印度通胀率从前一周的8.75%飙升至11.05%,突破两位数。消息公布后,印度股市应声急跌。孟买证交所下挫571点,敏感指数跌到15000点以下。“大家习惯了,对政府失去了信任和耐心。”城市花园酒店的经理土塔瓦·汉森曾热衷投资股市,但近期的跌势让他损失惨重,“我赶紧抛了,不要都输光了,还是快脱身为妙”。

  分析人士认为,股民抛售股票,导致股市下跌,这说明股民对遏制高通胀率措施忧心忡忡。

  在此情况下,印度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也不再讳言“两位数”,他表示,通胀率可能会以两位数一直维持数周,9月以后也许会有所缓和。

  但形势不等人。据印度官方6月27日公布的数据,在截至6月14日的一周里,印度通货膨胀率蹿至11.42%,其势有如脱缰野马。

  钱越来越不值钱

  同中国一样,面对通胀,普通家庭关心的还是菜篮子。

  截至6月27日,印度市场上主要商品价格指数平均上升了0.2个百分点。燃油价格上涨0.1个百分点,米价和食用油的价格更比过去提高了6个百分点。

  在新德里和老德里交界处的连锁超市“大苹果”里,记者记下了当天部分商品价格:5公斤精米395卢比、3公斤汉高洗衣粉299卢比、12个鸡蛋30卢比……超市经理庶汉抱怨道,“现在太麻烦了,一些货品,隔一两天就要重写一下价格,顾客喊贵,我进价也很高呀,没办法。”

  晚上闭店前,伙计们盘点货物,还是土豆卖得最好,“土豆和大米是印度人的主食,而好的米都很贵。”庶汉介绍说,“听电视上讲,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把粮食出口的关税提高了,还要平价出售粮食,但平价是多少钱呢?”

  30岁的穆思从超市买了两大袋子食品和生活用品,本来,采购食品和日用品不是穆思的责任,但这几天一直由他张罗。穆思刚从北京回到新德里,“我回来看妈妈、哥哥和姐姐,总要多干一些活。”

  穆思一家在新德里算是中产阶层,他大学学的是经济,毕业后到中国留学,现在和哥哥经营连锁旅游商贸公司,“我们在北京的旅社9月份就要开业了。我更习惯在北京生活,物价……我觉得都比这里低呢。”

  他把2000多卢比的结账单塞进钱包里,又把货品放到一辆银色本田车的后备箱里,“现在,花几千块钱买菜很平常嘛。”印度卢比是“金砖四国”里唯一贬值的货币。

  在送记者回酒店的路上,穆思谈起新德里的“变化”,“6年前,普通大米每公斤20卢比,现在45卢比;洋葱每公斤5卢比,现在20卢比……但工资没有物价涨得快。一个大学生,找到一个好工作,6年前,月薪一般是七八千卢比,现在是10000到15000卢比——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石油流感

  “富人们挣钱有的是办法,可我们怎么办?”同样30岁的赫姆书也生活在德里,从早到晚,开着黄绿色的三轮出租车到处揽活儿。“运气好的话一天可以赚200卢比,这还不算油钱。”

  赫姆书一提到油价就来气,“已经涨到一公升40卢比了,听说还会涨。”他坦言,漫天要价、宰外地人和老外是获得“好运气”的主要手段,“我也没办法,总得买米做饭呀,还要给两个女儿存嫁妆……”

  国际石油价格不断攀升是导致印度持续通胀的主因,这一论断已经成了印度官方的统一口径。本月4日,由于不能再忍受高油价给政府带来的亏损,印度调高了国内成品油价,将汽油价格上调11%,柴油价格上调9%。雷曼兄弟公司等国际分析机构认为,此举进一步加大了通胀压力。

  中国驻印度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彭刚比较认同这一观点。他说,印度这些年经济发展很快,石油消耗量很大,公开的数据显示,70%的原油需要进口,就石油而言,印度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必然会影响印度。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据非官方统计,印度石油净进口比例实际已达到75%。“高油价确实拖累印度经济,但如今的印度不比以前,3000亿的外汇储备还能扛得住油价的。”新华社驻印度首席记者李保东说。

  彭刚认为,“全球石油和粮食涨价,后果严重;而涨价原因,不能排除受投机资本炒作的影响,炒作改变了人们的心态,在一片涨价声中,价格就真的上去了。这种恐慌是很可怕的。”

  无论如何,高油价、高通胀给辛格政府带来巨大政治压力。辛格这些天总在不同场合安抚公众,“政府会控制好局面,年底前能控制住通货膨胀……”

  明年5月,印度大选。辛格深知要赢得民心必须把物价控制住。印度最大的反对党印度人民党近日就不断指责国大党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遏制通胀。

  印度≠越南

  面对印度将是“下一个越南”的猜测,从北京回来的穆思似乎并不那么担心。周六早晨,他6点就起床了,要带女朋友到泰姬陵去玩。泰姬陵位于老城阿格拉,从新德里开车到那里,要4个多小时,“都是乡村,公路还没修好,不好走。”

  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要在印度召开。印度政府正全力准备,“各地都在大兴土木,尤其是新德里,扩展高速、新修地铁……”家乡的变化让穆思很自豪。

  新华社驻印度首席记者李保东对此也很有感触。他介绍说,印度基础建设正在加快,今年至少能拉动GDP二到三个百分点,“这些年,印度一直都有通货膨胀,但我们也应看到,印度国内建设逐渐起步,基础电力、石油……内需市场太大了,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从这点看,我认为,说印度通胀会导致货币战争甚至是经济危机,太武断了。”

  瑞士银行新兴市场首席经济学家强纳森·安德森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印度经济主要由内生型要素驱动,和越南有很大不同。在印度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国内需求一直起着最关键的作用,这点也将在对抗危机中起着关键作用”。

  中国驻印度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彭刚也表示,印度高通胀不会轻易导致经济危机,很重要的原因是私营经济支撑着整个印度经济,决定了市场具有相当大的承受能力。“大量GDP的增长在企业中间体现,大量财富集中在私人老板手中,客观上会对经济稳定发挥作用。比如,基建、油气、软件服务等领域,有实力的私企发展形势稳健,上市公司基本面也比较稳健。”

  《印度时报》也认为,印度并不依赖于外资,经济以私人家族企业为支撑点。本土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得印度经济不易发生越南那样的急剧波动,这与越南完全依赖国外资本的外生性经济区别很大。

  此外,经济总量相对小,外贸总额相对少,也许是印度能逃过经济危机又一原因,“不像中国,扩大内需的同时,要靠出口、吸引投资推动经济发展。印度现在外贸总额只有4000多亿美元,除石油外,印度经济对外依存度小。这可以帮它规避大规模危机的风险。”彭刚说。

  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孙士海和中国前驻印度大使程瑞声,也格外关注印度经济近期的问题。他们认为,在高通胀、双赤字的压力下,印度政府面临挑战,社会存在短期动荡的可能,但还不足以发生牵动亚洲的金融危机。“印度不是越南,孟买股票市场有100多年的历史,金融体系相当稳健,管理很严格,运作也相对透明;同时,政府提高利率,收紧银根,可以控制热钱的冲击,不会让经济全面失控。”孙士海强调。

  “无论楼市还是股市,印度没有像越南那样,对游资过分开放。”彭刚补充道。

  内需拉动力大,私营经济分量重,外贸总额相对少,金融控制严格,再加上小麦等农作物今年丰收……程瑞声大使说,这些都能缓解因全球粮食供应紧张、油价高涨给印度带来的通胀问题,“但印度通胀问题的真正解决,并不容易,通胀甚至还会更严重。这是全球面临的一个大难题,恐怕单一国家很难对抗”。

  印度传染中国?

  今年年初,印度总理辛格访华,把中印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双方领导人确认,2010年双边贸易额目标由原计划400亿美元提高到600亿美元。

  目前,印度经济出现问题,中国同样面临通胀压力。印度高烧是否会传染给中国?社科院孙士海研究员认为,由于中印外贸关联度低,发生在印度“发烧”对中国影响甚微。

  “印度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的比重还很小。即使印度出现经济危机,从中国进口大幅度下降,影响到中国出口,但对中国整个经济增长影响相当小。”孙士海称,“不过,印度对华贸易逆差会越来越大。在印度向中国出口的大宗产品中,铁矿石资源性产品占一半以上比重,印度为了减少赤字,肯定要调高价格。如果价格上涨得很多,就会影响到中国的铁矿石进口。”

  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中钢印度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印度商会会长王洪森也表示,印度经济现状尚未对中资企业在印度发展产生影响,“但我们做好准备,密切关注印度经济的发展变化,即使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中钢印度公司在新德里最贵的写字楼“公司大厦”的第12层,“三年前,我们把这层买下来了,花了30万美金,现在值100万了。”

  30日,新德里艳阳高照,雨季似乎要过去。塞满人不关门的公交车、私家轿车、机动三轮车、摩托车在大街小巷飞奔,争抢分秒,一如往常。总有外来游客感叹,新德里司机的驾驶技术都超级棒,不过,《印度时报》提醒“请系好安全带”——这是该报近日一篇社论的题目,副标题是“经济现在开始过山车式的起伏”。

   越南和印度:危机的预演

  越南风波之后,印度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发生金融动荡的国家,更有资格充当亚洲金融危机引爆点的角色,因为印度的经济规模比较大,国际资本的攻击收益会比较高

  本刊特约撰稿/唐学鹏(发自广州)

  越南的金融动荡结束了长达3年的国际资本对其吹捧的神话。但即使是在神话破灭的现在,国际资本依然表示中长期看好越南的基本面,FDI依然继续流入越南。

  这让人联想到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泰国也曾经有过一次短暂的金融混乱,随即平息了。但危机并没有真正地被遏制,一年后,索罗斯对泰国铢和泰国股市的攻击成了一个“爆发点”,接着印尼、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

  与97亚洲金融危机的差异

  越南股市和房市的惨跌不具备跨国传染性

  与97金融危机时的泰国、韩国不同的是,越南是一个GDP很小的国家,还不及中国的苏州(越南GDP大约是700亿美元)。纵观历史上多次热钱制造的金融动荡,很难想象热钱不会考虑一个基本的收益率。

  除非热钱以越南为起点,发动连串型攻击,但就目前的形势看,似乎不存在这种可能,因为越南股市和房市的惨跌不具备跨国传染性。

  另外,越南同97亚洲金融危机时的诸国不同的是,它的资本账户并没有完全放开,它的金融自由化程度比较低。

  实际上,越南故事最重要的意义是为新兴市场国家央行“嗜好”宽松货币政策提供了惨痛的镜鉴——越南高达26%的严重通胀被虚假地陈述为累计400亿美元外资流入所产生的(即通胀是“外生”的),这并非是事实。

  真实的故事是越南并没有对本国的强烈信贷冲动实施控制(有点类似于1992年的中国信贷过热)。

  例如,从越南本国银行信贷的增长率来看,2006年增长率为29%,而2007年则上跳到54%。以M2的增长率来看,2006年的增长为34%,2007年则达到54%,基本上奠定了通胀的走势,没有遵守一种合理的货币纪律。

  “师夷长技被夷制”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越南几乎被视为“微型中国”

  不久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一次小型研讨会上,越南驻地代表BenedictBingham认为,越南的通胀看上去不像是外生的,而是本国央行发行货币过多导致的。

  近几年来,为了满足越南的大型国有企业的要求,越南央行定的利率非常低,便于他们信贷融资,这些大型企业获得过多的信用贷款(大约占总信贷的70%以上),固定资产飞速增长,与之相对应的是越南财政赤字的剧烈恶化。

  同时,由于越南处于亚洲产业转移的最低端,它往往成为一个最后的产品组装地(在确立出口导向之前,是需要一个进口导向阶段的)——在这个阶段,需要大量进口(上游品)来完成下游产业的发展,这体现在越南的经常贸易赤字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越南的贸易赤字是有着历史情境因素的,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越南似乎并没有足够的紧迫感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越南尽管传承着中国的发展路径,但却在一些“路径点”上“离散”了,从而显现出另外一种气质。这需要还原越南路径的政治和经济的历史情境。

  从某种意义上说,越南一直是个“学习型国家”,苏联和中国都曾经是它的导师,它也在这两个导师间徘徊不定。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越南几乎被视为“微型中国”。

  1986年后,越南开始“革新开放”,基本上效仿的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改革初期也引入“双轨制”来刺激农业和工业生产(这是一项过渡政策),随后,越南像中国一样,以无比的热情来欢迎外资。同时,越南也向中国学习,采取联邦分权式的经济模式以及分税制,越南各省就像中国各省一样,热衷于引入资本、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GDP数字考核。

  越南一直试图超越中国“导师”。但令他们一直沮丧的是,中国吸引国际产业资本的综合能力一直远在越南之上。

  越共是“派”系型

  “派”意味着他们虽然一党,但却有不同的思想指导,以至于有裂而为“二”的可能

  越南原本被划分两块,但又于1975年统一(北越兼并了南越)。南越势力一直成为自由化的代表,随着时间推移,对北越形成了某种政治区位上的制衡(越南政治四巨头中,2个来自北方2个来自南方,这非常明显地作用于党内政治和经济政策的选择上。

  比如总理阮晋勇默许局部私有化和国有资本退出,而党的总书记农德孟则反对这么做。

  在意识形态领域,越共也非常复杂。越共的早期领袖胡志明自称自己是个浪漫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是美国总统林肯的信徒。这一思想资源也使得越南1992年的修宪中,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改为“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

  有趣的是,今年4月15日,越南悉数高层参拜越南历史首位君主雄王的国祭,试图在历史中寻找道统资源,寻找神的记忆而不是固守唯物主义无神论。

  越南的区位政治以及意识形态的“非大一统”性决定了越共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呈现出更多的政治多样性。越共是“派”系型。“派”意味着他们虽然一党,但却有不同的思想指导,以至于有裂而为“二”的可能。“帮”则指虽然各自有私朋利益,但却能在一个根本利益下进行自身维系。

  正是因为越南“派”系型国家的性质,使得越南的政治格局显得非常微妙。总理阮晋勇揽得反腐大权之后,试图用反腐为武器,逼迫一些保守势力就范。例如,阮晋勇最近查处的赌球案——世行援助的巨额资金被挪用成赌球款,新闻记者曝光越共总书记农德孟的女婿参与其中。

  恰恰也因为这种国家政治的差异,使得越南无法完全拷贝中国道路。越南必须在国家战略上找到另外一个导师,这个新的导师是新加坡,新加坡也是一党制,李光耀家族管辖的人民行动党一家独大。

  新加坡提供越南的经验是:扩展外资进入的自由度(提高金融开放度)、用反腐保证党权的合理性、纵容劳工权利以及淡马锡式的国资控制模式。而越南基本上吸纳了这些方式。

  对外资进入一再降低门槛、让总理阮晋勇负责反腐,阮以反腐为武器来控制省级扩权、越南此起彼伏绵延不绝的劳工罢工运动让越南制造业的外来主体投资者——台商感到头疼,也使得在越南最能产生技能积累和人员就业的制造业并没有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锋芒。淡马锡式的国资控制模式更容易产生“裙带融资”和“隐形私有化”。

  “两个导师制”既让越南发生了省级分权和财政联邦制下的经济过热,也让越南无法进行快速的产业竞争力提升,同时还让越南热衷于不切实际的金融开放。

  越南为外资进入金融领域提供了过度的便利:外资可以在30%的限度内很轻松地购买越南银行的股权、合资或者开设分支行(商业银行领域几乎全面开放)、非常宽松地进入越南的房地产以及股市。

  越南的举动吸引大量热钱而不是产业资本,它们更愿意炒高越南的股市和地产,而不是进入制造业实体。

  对热钱的误解

  从常理上推断,未来越南银行的股权改造和私有化将不可避免

  热钱“套利”最终的模式只有一个,就是将资产炒高转手让本国资本“接盘”。中国很多学者对热钱的定义是非常成问题的,他们把被利差吸引的储蓄性跨国资本也视作热钱(如果是这样的话,美国人应该把购买美国国债的中国外储看作热钱)。

  实际上,热钱炒高资产,一定会寻找“下一棒”抛售,然后高位出逃;或者是借钱给当地的金融机构(以美元计价债务),鼓励其投资于高风险资产,一旦资产泡沫破灭,当地金融机构需要以美元来偿还,这时候往往产生对该国本币信心不足,该国本币大幅度贬值,使得债务规模呈现雪球般扩大。

  由于越南信息不透明,我们现在无法了解到越南金融系统的坏账上升情况,但毫无疑问,越南银行的坏账率肯定在未来几年飙升,由于越南并没有足够的财政来支持坏账核销,所以,从常理上推断,未来越南银行的股权改造和私有化将不可避免。

  越南的情况也许会跟中国1992年“高通胀治理”之后的局面有一些相近,但越南央行的货币政策一直让人非常怀疑是否有足够的独立性来摆脱裙带融资和派系权衡。也许越南央行考虑小国模型,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实施“美元化”(越南跟美国也许将走得越来越近)——当然,这只是猜想。

  越南风波之后,印度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发生金融动荡的国家,更有资格充当亚洲金融危机引爆点的角色,因为印度的经济规模比较大,国际资本的攻击收益会比较高。

  危险的是印度?

  真正危及金融安全的只有一个因素:高通胀

  就像历史上被攻击的那些国家一样,印度也是经常贸易账户赤字、财政赤字明显、印度外储很多但是很容易快速逃逸,热钱在印度套利活动频繁而且出逃凶猛,印度股市(以BSESENSEX30INDEX为例)从21000多点跌到13000多点,通胀则达到了11.05%的13年来高点(央行的目标是5.5%)。

  跟越南一样,印度央行通过大幅度加息来克服通胀预期。

  越南通胀跟印度通胀的不同在于,越南通胀是“城市通胀”,胡志明市和河内物价严重飞涨(主要是食品价格飙升),但一些边远农村地区,由于自给自足,对通胀的感受并不是特别强烈。而印度通胀则是全面通胀。印度的石油60%以上靠进口,印度上调国内油价的做法已经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游行。

  尽管印度也向外资“笑脸相迎”,但是跟越南相同的是,涌入的外资也并非是导致印度通胀的根本原因。

  摩根士丹利最新研究发现:全球192个国家里面有大约50个国家通胀率达到两位数,其中大多数是新兴市场国家。新兴市场国家之所以发生普遍性的“通胀失控”,同它们的货币哲学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新兴市场国家都热衷于软货币政策,即大量向经济体注入货币推动经济暂时亢奋增长。

  印度的投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9%的水平,投资占GDP的比例高达36%,这个比例跟越南非常相近。但无论印度还是越南,通胀发生的根本都在于本国的货币政策,而不是外部输入——卢比和越南盾的升值从来就没有降低过通胀,因为通胀在新兴市场更多的是信用扩张(实际利率过低、融资成本过低)而不是物价传导。

  现在印度央行似乎觉醒,它开始用严厉的眼神来对待通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既想经济增长又想通胀下降”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在目标序列上,应该将通胀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印度央行也对全球化产生通胀的说法表示怀疑。

  实际上,这场反思早就在美联储理事米什金发表的论文中得到清晰的剖析。

  可以对米什金论文做一个引申,我们认为,从2002年以来流行的“全球化导致央行控制能力急剧削弱、以至于无法控制通胀”的判断是没有根据的。通胀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央行自己制造出来的,而不能归咎于外部世界,所谓“输入型通胀”是非常虚假的一个说法。米什金着重讨论了“全球化下,是否通胀对产出缺口的敏感度降低”,他否认了这一说法。

  米什金承认,全球化的确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方式和运作机制,但不影响央行对通胀水平的控制力(只要央行真的想控制通胀,它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实际上,米什金这篇含义深刻的论文可以派生出很多针对性的意见,其中一条便是,央行不要随便猜测热钱的走向,不要以为热钱会根本性地危及金融安全,实际上,在目前中国双顺差和强大的财政能力的前提下,危及金融安全的只有一个因素:高通胀。越南的金融风波和印度的故事就是注脚。
(责任编辑:廖恒)

相关新闻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