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九旬老汉杨茂兴 |
早报讯 为了信守对老支书的承诺,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胶南琅琊镇夏河城村九旬老汉杨茂兴50余年来,不拿一分工资,将一段秦汉时期的古城墙保护下来。昨天,记者赶到老人家采访得知他儿子还要接力保护古城墙。
守城信念让老人长寿
记者昨天注意到,90岁的杨茂兴身体不错,还能骑自行车、干农活。“我能长寿,就靠有个信念支撑着。”老杨说。那段城墙就是他家的西院墙,纯土质,高近3米,长8米。
38岁时接到守城任务
老杨说,解放初期,村民们为了拉土垫圈,经常从城墙上取土,城墙越来越短。1956年,村里的老书记找到杨茂兴,“当时老书记拉着我的手说,这段古城墙记载着咱们琅琊人的一段值得自豪的悠久历史,上级让我找人保护好它,我现在就拜托你了。”看着老书记那期待的目光,杨茂兴一口应允了。从那天起,他就说服妻子,把家从村里搬到了古城墙边居住。
为护城墙和堂弟翻脸
“为保护这段城墙,我和不少人红过脸。”杨茂兴说,有一次堂弟杨茂伦来取土,被他拦住,他把堂弟的工具全部扔到了城墙外的沟里。老杨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他的二儿子就在村里务农,父子俩协商好了,等老杨身体不行了,他的二儿子就搬来一起住,继续保护城墙。
奇特建筑成旅游景点
老杨保护古城墙的故事很快传了出去,一些到琅琊台的游客听了导游对夏河城的介绍,专门到杨茂兴家里看看,老杨家三面砖墙,一面古墙的奇特建筑成了当地的一个旅游景点。“胶南市国土资源局专家去年从城墙附近挖出一些碎片,据说是汉代的陶瓦或者泥罐。” 夏河城村支部书记丁怀军告诉记者。(赵玉勋 丁健 李升荣 摄影报道)
胶南文物部门称,在夏河城周边地区,已经挖掘出土春秋战国时代的车马饰铜件、秦砖、釉陶器、“千秋万岁”瓦当、黑陶器、古币等文物(包括国家一级、二级文物),之后,还发现了一批唐宋时期的瓷器碎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