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上的中俄“领土之争”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洋、晓德发自莫斯科、北京 黑瞎子岛和银龙岛勘界的顺利完成,意味着中俄边界争议将彻底结束。
|
中国教科书批沙俄“趁火打劫”
提到历史课本上的沙皇俄罗斯,新疆库尔勒市初二学生叶子就很生气,原因就是“它对中国趁火打劫”。
叶子是上学期刚刚学过那一课,该篇章节的标题就叫《俄罗斯趁火打劫》。这本根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教材,在第二课就详细介绍了中俄签订《瑷珲条约》的经过。其中这一段描述让叶子记忆犹新:俄方为达到侵占中国领土的目的,采取威胁恐吓的手段,派军队在边境昼夜鸣枪放炮,在沙俄的武力要挟和外交讹诈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瑷珲条约》。
编写者还在这一课后面列了一个表格,按时间、条约名称、割占领土范围、割占领土面积四项,分别将包括《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中俄间数个不平等条约列在上面,其中俄国在《瑷珲条约》中割占的是“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
叶子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老师讲课的时候特别让他们“划一下”《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老师说《瑷珲条约》割占领土最多。”
其实在上述几个条约之外,中俄双方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尼布楚条约》。在初中历史课本里,这个条约被囊括在“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部分,小标题是“雅克萨反击战”。其中提到沙俄在17世纪40年代趁清军入关之机入侵中国东北地区,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大肆烧杀掳掠,严重威胁了清朝统治和当地人民的安全。“在多次交涉毫无结果的情况下,康熙皇帝决定用武力捍卫祖国边疆”。而在两次重创俄军后,双方于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
然而,经过后来《瑷珲条约》等不断割让,本属于中国的上述区域先后得而复失。
俄罗斯教科书避谈“侵略”
相比之下,对于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大部分俄罗斯教科书只字未提,仅有个别教材在编年纪事的附录中予以列出,但未作任何诠释。
由于后来18至19世纪远东在沙俄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中俄领土划分问题在俄各教科书中均有提及,但表述与中国教科书存在很多差别。
比如,对于沙俄与中国的各种签订不平等条约均一笔带过,未作详细解释,同时也避免使用“夺取”、“占领”等字眼,而更多使用“获得”等中性词汇,且从不提及中国的任何领土要求。给人的感觉是,这些条约是两国对无主土地的归属问题进行协商的结果。
2007年出版的《高校入学俄罗斯历史教材》中写道,“1858年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让俄罗斯获得了乌苏里边疆区。根据1867年与日本签订的条约,萨哈林岛成为俄罗斯领土,千岛群岛主权归属日本”。
1997年出版的《古代至当代俄罗斯历史》是俄权威历史教材,由莫斯科大学历史系编写。书中写道,“1858年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让俄罗斯获得了阿穆尔河左岸地区和整个乌苏里边疆区,俄罗斯殖民者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始迅速开发这些富饶土地,那里很快出现了布拉戈韦申斯克、哈巴罗夫斯克、弗拉迪沃斯托克等城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