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京西宾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址 |
| |
京西宾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址 |
| |
今天的京西宾馆会场 |
代表挑灯夜读文件
18日上午8时许,一辆红旗轿车驶进京西宾馆车库,这是第一个到达会场的车辆。何训祥先看了一下车牌,然后见华国锋同志从车里径直向电梯走去。没过多久,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相继进入宾馆3楼会场。
那一天,金色的阳光洒满京城,天空分外晴朗,朝霞格外灿烂。此前,张丽华已经服务过多次中央会议,但是那一次她感觉领导入场的时候,掌声特别热烈,足足有三分钟之久。
|
当天的会议是“整天阅读中央工作会议文件和传达闭幕会上邓小平、叶剑英、华国锋的讲话”。“邓小平的讲话由于精辟地、全面地论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任务和组织问题,出席者都知道它实际上就是这个全会的主题报告。”于光远在书中这样回忆。邓小平不仅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提出了会议的主题,还明确提出了会议的指导思想。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实际上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在张丽华的眼中,当时的邓小平总是在思考的样子。“他爱抽烟,出于健康的考虑,他的随员已经限制他的烟量了,每天也就两三颗。”但是在会议休息室,张丽华却看到,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却避着随员偷偷相互递烟,“或许有助于思考吧!”
爱思考的邓小平老人家开会期间也爱喝水,那时候规定两小时的会议期间每20分钟续一次水,细心的张丽华发现,每次给邓小平续水的时候他的杯子都不是满的,“他讲话多,喝水自然要多一些。”
和邓小平一样,与会其他领导和代表都在为中国发展之计而努力着。夜深人静,寒风料峭。站在哨位上的何训祥却看到,京西宾馆几层楼的房间仍灯火通明。他知道,那是与会领导正在挑灯夜读,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那一刻,一股暖流涌上他的心头:“这是领导在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呕心沥血!”
“思想解放”之会
代表们发言踊跃讨论热烈
张丽华和叶剑英元帅最为熟悉。
虽然张丽华是天津人,但是天生长了一双深陷的眼窝。叶剑英祖籍广东梅县,看到张丽华南方人标志的深陷眼窝,就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小广东”。就是这么一个爱开玩笑的叶帅,张丽华却感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他的表情和大多数人一样很是庄严肃穆,“从这点就能看出来,会议有多么重要。”
于光远在《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中特别提到了叶剑英,该书第十篇的标题就是《叶剑英功不可没》。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好充分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叶剑英提出“摆开了讲,免得背后讲”,并对邓小平进行了鼎力支持,在会上还提出要培养接班人的建议。他更是提出“勤奋学习,解放思想”——“有的同志还是前怕狼后怕虎,墨守陈规,因循守旧,就是思想不解放,不敢往前迈出一步。怕什么?……如果讲怕,不怕中国贫穷落后,不怕中国人民不答应这样的现状?”
的确,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是以1978年前后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说起“思想解放”,张丽华记得,那时的会场,每个代表都在聚精会神地听啊,记啊。在小组讨论会上,代表们更是畅所欲言。“都很踊跃,有的代表发言多了,喝水就多起来了。”当时给代表们续水的不同于主席台的大暖瓶,而是大铝壶,张丽华的同事拎起来也并不觉得累。
踊跃不止在会上。在会议休息期间,何训祥看到这样的场景:与会代表三三两两走出宾馆,结伴在院子里散步。有的边走边讨论,有的边说边用手比划着,有的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显然还在思考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精神焕发,面容里透着兴奋”。
改变中国之会
京西宾馆服务员也可以烫头了
12月22日,北京迎来冬至。这一天,北京距离太阳最远。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闭幕却让每一个中国人心头都暖洋洋的。
当天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公报中最后一段话这样说: 明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十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全军指战员和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党派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我们在明年把工作中心转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应有的成就,将是对建国三十周年的最好献礼……
12月23日,广播公报响彻千家万户。何训祥也是在广播中听到公报的,至此他才知道这几天在京西宾馆召开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24日的《解放军报》一版全文转载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何训祥和战士们又认真地进行了学习。
1979年春天,何训祥回到河南周口扶沟乡的老家,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的变化——父老乡亲们开始包产到户,屋里有粮食、开始天天吃白面、经常买肉吃。他意识到,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张丽华也是直到单位传达精神时,她才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转折意义。同样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一个春天——1979年春天,张丽华周末回家休息,约了同学去看初中老师。这位教政治的老师听说张丽华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过服务工作,激动地一把拉住她的手:“你太幸福了!”这种幸福感,让张丽华兴奋了很长时间。
让张丽华幸福的是,她们服务员可以烫头了,上班的时候已经换上了漂亮的套裙了,自己在不上班的时候可以穿大喇叭裤了……这些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联合报道:扬子晚报、新安晚报、辽沈晚报、羊城晚报、华西都市报、北京晚报、钱江晚报、新闻晚报、山西晚报、大河报、楚天都市报、今晚报、齐鲁晚报、新文化报
北京晚报独家供稿搜狐网,严禁转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