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特招”事件引爆舆论 高考招生标准惊诧论该休

  观点评论

  人生处处是“考场”

  湖北省东湖中学高三应届毕业生张孟苏今年高考考了445分(文科)的低分,却因在招生会现场乐于助人被预录为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学生,并获得20万元的全额奖学金(详见本报7月14日B08版)。

  “奇迹”为何让我们焦虑

  每次出现国外高校来中国招生的新闻,总会被有意无意地纵比横比,论者希望借此一窥中外教育存在的差距,找到问题所在,寻求解决之道。有关张孟苏和蒋方舟的新闻中民众与舆论所表达的不同论调,也许正是中外高等教育模式、高校自主权以及素质教育“折现”程度的差距所在。

  我国对于中国高校而言,由于几乎所有高校都属于公办,与国外私立大学只对董事会与建校理念、办学质量负责,可享受更充分的自由选择权不同。

  高考“大众化”离世界水平尚有距离,重点高校更是紧缺资源,民众的公平诉求也就格外敏感。在分数录取仍为现实次优选择的今天,民众有权要求公办高校保障绝大多数人的分数起点公平,压倒破格提拔少数另类人才的素质选拔公平。

  公立学校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政府的高度干预、全民权益的高度诉求。张孟苏与蒋方舟面对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管理模式,张孟苏被新加坡大学破格录取是好事,而蒋方舟拟被清华大学降格以求就成了影响高考整体公平的坏事,这恰恰体现出中国高教发展何去何从的焦虑。

  是进一步开放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对民办学校提供政策扶持、财政补贴及其他与公立学校对等的国民待遇,适度给公办学校松绑、让其在“教授治校”、“自主招生”及自律与他律考核监督机制建立上勇于探索,寻求中国高等教育持续而坚定的改革?还是困守于既有高考制度的制度围城无心自拔?政府、高校与民众都应直面挑战、超越空泛争论而不断进行改革试点,别总让“低分女生被录取”成为羡慕国外高校与教育制度的新闻舶来品。

  (毕舸)

  高招标准惊诧论该休矣

  蒋方舟被清华特招至今仍有质疑,如今,同样是“特招”,招收学校由清华换成新加坡高校,招收对象由蒋方舟换成湖北女孩张孟苏,为何引来普遍叫好和对国内高招标准一片反思之声?国人对高招“标准”的惊诧论更值得思考。

  在不同的高招标准之下,张孟苏适合新加坡高校录取,而只可能被国内一些独立学院录取,这并没有什么值得惊诧的。标准不同,结果自然也不同。

  新加坡高校录取张孟苏,折射出当前国内高招标准一些问题。但应该看到,我们的高招标准一直以来都在尝试着变革,比如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越来越多的特招生在高考分数之外走进了大学。

  高招标准,一个是“素质化”,一个是“成绩化”。国人一边希望高招标准“素质化”,一边又维护高招标准“分数化”,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在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监督制约尚乏力的当下,如果让一个学校像新加坡高校那样偶然发现一个同学助人为乐,并认定其素质全面,那么你就必然怀疑这个招收者会不会因为得到某种好处、受到权力暗示等进而对一些并不具备条件的人网开一面或权力寻租。

  (王攀)

  同为“特招”,对比才有价值

  清华大学有意降60分调档录取90后少女作家蒋方舟,许多人都认为清华大学“破格录取”的做法有失妥当,对其他上线考生不公平。为什么张孟苏得到的全是掌声,蒋方舟却收到了一大堆质疑呢?

  很简单,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之一,大家愿意相信新加坡方面的录取是公平的,所以大家都愿意给张孟苏掌声。而在国内,高校自由招生这样有弹性的考试制度,操作程序较为复杂,权力与金钱渗透的机会相对大一些。在公众普遍将高考视作社会公平最后底线的情况下,人们在高招改革问题上,往往于矛盾挣扎后会展示出“宁要公平,不计效率”的倾向。

  所以,只能学何祚庥院士的口气说一句“蒋方舟,谁叫你不幸考的是清华呢?”如果蒋方舟考的是中国香港、新加坡或西方的大学,就一定不会有这么多审视的目光了。

  今年高招中接踵而至的“蒋方舟”和“张孟苏”两个相似的“个案”及其激发出的截然不同的舆论,其实不仅仅反映出教育制度的问题,而且也拷问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土壤。我以为,“张孟苏奇遇”的价值或在于此。

  (乐毅)

  最需要反思何所谓素质

  只看“低分女生因乐于助人被国外大学录取”的新闻标题,所有人都会以为这纯粹是一个“天上掉馅饼”式的偶然;了解到张孟苏如此全面的综合素质时,才发现偶然背后蕴涵的其实是“金子总会发光”式的必然。

  最让公众称道的,是新加坡大学招生老师的慧眼识珠才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虽然我们也一直倡导素质教育,虽然各高校已经纷纷开始自主招生,却绝不会产生张孟苏这样的“偶然”。造成这一区别的最大原因或许就在于:素质教育的所谓“素质”,在国内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本是广义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素质教育所谓的“素质”,却被高度条框化和死板化了,它被限指为一系列得到国家承认的证书。

  在自主招生的高校眼里,会用钢琴弹“献给爱丽丝”,会写两首“席慕容”、“汪国真”,虽然明知他们成不了音乐家和作家,但却肯定是可以获得加分的“高素质”———某种意义上,现在的所谓素质教育,不过是另一种表现形式的应试教育而已———考生不是为了素质而素质,而是为了加分而素质,于是纷纷照着关于“素质”的“规范化标准”去拼贴和戏仿。

  如果要问张孟苏事件给中国教育留下什么启示的话,最大的启示莫过于: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它让我们重新思考———到底何谓素质?

  (止凡)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张孟苏 | 蒋方舟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