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西方关注奥运会“代价” 承认中国尽最大努力

  西方关注奥运会"代价" 承认中国尽最大努力

  尚未迟 青木 纪双城 孙秀萍

  “代价”是西方媒体最近报道奥运话题时常用的一个词。在它们眼中,中国为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付出了很多代价,经济上的、政治上的、百姓生活上的。

它们也发现,中国人对奥运会的心态经历了申办成功时的狂喜、面对困境时的不安和盛会开幕前的平稳。面对各种付出,中国人的奥运热情并未熄灭。有趣的是,西方国家也没有因为举办奥运会“代价高昂”望而却步,下届奥运会的主办国英国对北京奥运会的关注度最高,英国人想的是如何办好下届奥运会,而不是“能省就省”。还有不少国家希望在中国身上找到经验,在今后的申奥之路上取得成功。为什么一些国家批评中国“不惜一切代价”办奥运时,还争着抢着要吃举办奥运会这个“大亏”呢?原因很简单,奥运会给主办国带来的收获远大于它们付出的代价。

  “代价”成了西方媒体的关注点

  对于中国为迎接奥运的到来所取得的成绩、付出的代价,西方媒体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它们的共识,那就是中国为奥运付出了巨大努力。美国一个名叫Radiao 86的电台在网上进行民调,提出的问题是:你是否认为中国为了保证举行一次成功的奥运会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做出肯定回答的人占69%,不同意的人占31%,前者是后者的两倍以上。

  出于以往的偏见,不少西方媒体给中国吹冷风。德国《经济》周刊以“北京奥运经济潮受限”为题称,雪灾、西藏骚乱、地震,对中国来说,2008年是一个“噩梦之年”;北京为了奥运安全推行的措施,又使2008成为中国经济的“挑战年”。德国《商报》称,原来期待着2008年成为中国旅游的高峰年。但是最近收紧入境规定后,奥运期间,北京的三星和四星级酒店接受预订的房间只有半数。《法兰克福汇报》甚至从奥运引出了非洲、达尔富尔、人权等问题,文章称,“(奥运会)与其说是形象得分的机会,还不如说是形象受损的危险更大。”英国《金融时报》说,无论中国政府的目的何在,北京方面在达尔富尔危机、津巴布韦大选以及制裁伊朗问题上的态度,都在让西方国家借奥运会话题轮番批评中国的对外形象定位,这样的政治舆论角力或许只有到了奥运会接力棒传到英国之后才会渐渐平息。

  德国《明镜》周刊称,1988年韩国举办汉城奥运会,72万居民被迁移。因举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而被搬迁的居民更多……在国家的发展进程中,许多人早晚要被迫搬迁。路透社最新的报道说,在环保方面,北京可谓不遗余力,接连关闭了一系列垃圾回收中心,十几万外地进京谋生的拾荒者因此离开北京,返回各自老家。路透社援引垃圾问题专家的一份报告说,拾荒工作虽然对社会有正面效应,但拾荒大军一部分成员有犯罪记录,其中有一些人还感染了痢疾、肝炎和伤寒之类的流行性疾病。因此希望这些人暂时牺牲利益,待奥运结束再返回北京。美联社称,最近中国警方逮捕预谋破坏奥运的分裂分子、驱逐可疑人物、限制入境签证发放……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世界看到一次成功的奥运会,但西方社会却不一定领情,认为中国是在牺牲人权和人民利益的前提下确保奥运顺利举行。

  对于中国的付出,也有不少人予以肯定。美国《华盛顿邮报》在最近的一篇报道中说,中国为了成功举办一次盛大的奥运会,投入了巨额资金。该报称,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付出,在奥运期间,各国运动员将在世界一流的比赛场馆竞技;新建的高速公路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将保证交通顺畅无阻;世界最大的机场已经在北京建成,奥运期间它可接待50万名国外来客……高效严密的安全保卫系统让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际刑警组织印象深刻。

  因为4年之后就要主办下届奥运会,英国从政府到民间对于北京奥运会非常关注。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的社论所说,对于英国来说,理性看待中国在举办奥运会前后所面对的问题,对于4年之后的伦敦奥运会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北京和伦敦都面临严峻的交通状况,英国媒体的相关报道可以说是日日跟进。英国广播公司近日介绍了北京市有关“错时上下班”的政策。英国媒体称,中国政府在北京奥运会前出台这样临时性的管理措施还是获得了多数民众的支持,这样的做法对于伦敦市政府来说也足以借鉴。

  在对人的改变上,《今日美国报》撰文说,奥运会组织者还希望打破中国人的一些习惯,至少在奥运会召开的两周中能够如此,如北京已指定每月的11日作为“排队日”,鼓励北京居民在这一天保持克制,并在等待接受服务时排好队。美国奥运会史学家戴维?沃利钦斯基说:“他们的工作将非常出色。各个场馆将井然有序……墙壁上不会有痰迹,每个人会作出最好的表现。”

  日本各大媒体近日都刊登了奥运特集。《读卖新闻》在7月11日刊登文章说,北京告别了地铁车厢脏乱差的过去,伴随着地铁5号线的开通,1号线、2号线也变得干净漂亮了。奥运让北京的交通变得方便起来,但有些地方也会让人感到不足。与日本相比,英国对中国的奥运准备工作更关心。作为4年后的奥运会主办国,英国政府能不能做得比北京更好呢?有趣的是,很多英国媒体面对这个问题都是摇头叹气。就在上周六,被视为全球最繁忙的伦敦地铁公交系统突然出现系统瘫痪,数以百万计的乘客被长时间堵在检票口。在长时间无法查出故障原因的情况下,伦敦交通局无奈只好打开所有检票口闸门,为当天的免费旅行埋单。

  “短期内付出代价,但相对长的一段时期内受益的还是老百姓”

  有学者认为,在举办国际盛会时,东道主政府和民众付出一定的代价并不是“中国特色”,而是一种国际惯例。西方国家并没有因此止步不前,相反,事实证明,它们得到的比付出的要多得多。

  2006年,德国在举办世界杯时也付出不少代价。原德国世界杯组委会副主席斯万基戈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为了举办2006年世界杯,德国直接花掉约5亿欧元巨额费用。同时,在交通设施上投资了40多亿欧元,比赛场馆的改造和新建花费也超过15亿欧元。世界杯繁重的保安工作也耗费上千万欧元。而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世界杯期间,德国的客房入住率只有59%,媒体广告也没有增加。尽管吸引上百万的游客,但这些特殊的客人也挤走了那些只想观光的普通游客。国家因为企业放假,损失超过10亿欧元。因为德国支持世界杯开放性产业,美国还公布“性奴隶报告”,指责德国政府。许多人权组织也借此批评德国。

  此外,当时有不少德国民众也很反感世界杯。《图片报》曾报道,80%的德国人不喜欢、甚至讨厌足球。世界杯期间,球迷们吵闹、发泄、兴奋、沮丧,曾经引发社会集体暴力事件。另外,乞丐、妓女等阴暗面加剧,造成社会不安定。当时物价飞涨,达到7%。当年1/4离婚的夫妻就是因为足球。斯万基戈对记者说,为了弥补民众的付出,德国政府邀请民众观看球赛。并通过球迷节、城市观球区等活动与民众联欢。为城市改建付出代价的民众,还获得福利房等优惠。对于企业,则在税务上进行优惠。

  “短期内付出代价,但相对长的一段时期内受益的还是老百姓。”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德国外交协会中国问题专家卑斯克说,据测算,2002年至2010年间的“世界杯效应”可为德国带来90亿美元的长期效益。德国经济2006年、2007年增长率分别为2.7%和2.5%,列西欧前列。而失业率从2005年的9.5%下降到7.5%。其二,世界杯带动使用再生能源,推广环保型车辆,以有效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使德国成为世界环保先进国家。其三,世界杯期间,德国推行了商店延长营业时间、微笑服务等人性化服务。

  同时,卑斯克认为,世界杯还唤醒了民众的国家与民族认同。世界杯让德国人提高了民族认同感,改变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经济持续低迷带来的悲观情绪,人们变得更乐观。此外,世界杯是二战后德国首次成功塑造了全新形象。调查显示,200多万世界杯游客中,逾90%愿将德国推荐为度假目的地。

  与德国相比,日本的例子更鲜活。日本前不久举办八国峰会时,电视台最初的报道都集中在百姓对八国峰会的抱怨上,说当地人因为八国峰会警备太严格出入不便,饭店和商店都没有客人来了。可同时,电视台也报道当地人欢喜的一面:不仅旅游礼品销售量大增,当地的理发店、洗衣店都客满为患。一位理发店店主高兴地说,开店20多年了,生意第一次这么好。即使不算经济账,日本也获利颇丰。它通过主办八国峰会努力推动环保等议题的形象已深入人心。

  举办奥运会的意义远不是经济数字所能涵盖的

  本报记者在对日本人进行采访时,很多人说东京奥运会是日本经济飞跃的“集大成者”。经济搞好了才有能力举办奥运会。但是奥运会又让日本人了解了世界,也让东京的各种基础设施有了显著变化。所以奥运对东京来说既是经济实力的展现机会,也是走向现代化社会的起点。曾任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公使、并开设了自己的中文网站的井出敬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举办奥运会,政府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留下很多大型体育或住宿设施。希望这些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当年日本举办东京奥运会的设施有的变成了市民体育场,有的变成了国家青少年交流设施,现在仍然在被市民广泛利用着。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政府即使为奥运投资庞大,结果看来是有效的,也是有利于国民的。他希望中国的奥运能给所有国民带来富裕和幸福。

  伦敦大学学院的国际发展问题学者,詹姆斯?蒂帕克6月12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经济上升不应被看作是中国举办好奥运会的“万灵药”。这一点中国要明白,西方社会更要理解。同样,主办国为一届奥运会而付出的经济代价在短期来看或许是政府和民众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从历史上看,历届奥运会多数都让主办国与世界加强了沟通和交流,这不仅让一个开放的国家形象在政府的积极促导之下影响到每一个亲历盛事的人,更让这种理念在奥运会后被传递到世界更远的区域。

(责任编辑:李彬)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