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演的皮影戏
利用闲暇排练
皮影戏就是这样表演 韩毅/摄
大山里最后的皮影戏班子 故事导读 皮影戏是中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随着时代变迁,这门艺术日渐淡出人们视线。
然而,在位于我市与湖北交界的大山深处——巫山县骡坪镇,残存着当地最后一支传统皮影戏班子,坚持给山民的文艺生活增添古色古香的味道。
演出无人喝彩 “他们要的是锣鼓、唢呐的热闹,哪 会用心感悟和欣赏这门千年艺术?”
“老代,今晚来我家唱出戏噻。”前日下午,骡坪镇路口村1社45岁的代仕国,正在地里给庄稼淋粪,手机铃声突然响起。
“要得,我马上过来。”老代放下粪桶,立即通知了剧团另两名成员。
老代赶回家时,另两名成员赵文树、赵宏已赶到他家。“我刚扯了半块包谷地的草,接到通知就赶过来了。”赵宏一边说一边与赵文树一起,帮老代搬出一口红色木箱。清点了一下里面的皮影及锣、鼓、唢呐等乐器后,三人轮流扛着木箱往雇主家赶。
雇主虽住在本村,但在地广人稀的山中,他们翻过两道山梁、跨过一条溪沟,直到夕阳染红半边天时才赶到。此时,雇主家已汇聚了三四十名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乡邻。
牵电灯、搭台子、拉幕布……短暂歇息后,代仕国等人就在主人堂屋扯起场子。随着太阳落山,夜幕笼罩了寂静的山村,点香、烧纸、敬酒……代仕国他们在一块用红布包裹的祖师牌位前恭恭敬敬地三鞠躬,然后钻进竹竿搭建的戏台,皮影戏正式开锣。
“日出东方镇召南……”随着“咚”一声鼓响,锣鼓、唢呐齐鸣,一个生角皮影儿在唱腔配合下跃入屏幕,剧情演绎的是民间传统故事——《薛仁贵征东》。没有掌声、没有鲜花,也没有喝彩声……皮影戏在宾客猜拳行令中自娱自乐地进行,抑扬顿挫的唱词和清脆悠扬的鼓乐,在漆黑的山野响起……
“他们要的是锣鼓、唢呐的热闹,哪会用心感悟和欣赏这门千年艺术?”约3小时戏唱完,代仕国他们拿到320元辛苦费,便收拾起行头,打着火把静悄悄往家赶。
曾是本土明星 “就在十几年前,这里的人可能不知道刘德华、张学友,但不认识我们唱戏的人几乎没有。”
“哎,世道变了,我们年老色衰,成了过气明星咯!”途中,赵宏的打趣,逗乐了失落的三人。
“那不是说的话,就在十几年前,这里的人可能不知道刘德华、张学友,但不认识我们唱戏的人几乎没有。”赵文树清楚记得,那时候,当地的皮影戏十分火爆。人们为了看一场戏,不惜打起火把追十余公里山路,就连六十几岁的老人也不甘落后,演出现场经常被围得水泄不通。其中,部分“粉丝”为了占据一个好的观看位置,更是一大早就跑到他们家中,帮忙抬箱子打下手。
一次,他们到湖北境内一小山村演出,该山村自建国以来就没去过戏班子。村民见他们去后,那种激动的心情完全无法用语言形容。人们不仅将雇主家一个大晒坝挤得满满的,一些来晚了的人甚至搭起梯子,站在梯子上看,有的人还干脆爬到屋顶上去看。“那种场面,比起如今的追星族有过之而无不及。”赵宏感慨地说。
“那些年唱戏的人多,听戏的人更多。”代仕国说,当年,他们在湖北与我市交界一带,每进入一个村,经常是挨家挨户的演,能否请他们唱一出戏,几乎成了一个家庭的财富象征。他们不仅遇到红白喜事要请人演,有的人家里的母猪、母牛生了崽儿,都要请他们去唱一出,还有的人什么理由都没有,也要请他们去演。因此,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曾请过戏班子去演出。
“虽然唱皮影戏的人都是在后台,但依然会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明星。”代仕国说,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唱戏的时候,他们时常要用到红脸、黑脸等道具。一次,他们在用红脸时,一名因喝酒脸红的宾客认为隐射了他,一怒之下掀翻了他们的台子。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年人们对皮影戏的认真和狂热程度。 (来源:重庆晚报)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