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船,小港李家
——宁波人的帆船时代
文/王耀成
如果你注意一下上海的市标,会发现它最突出的要素是一艘正在扬帆出海的沙船,还有一只巨大的螺旋桨。
沙船,是上海港最古老的船舶,把沙船突显在市标的正中心,说明这个城市没有忘记它的繁荣是沙船载来的。那些把着船舵、驾着沙船乘风鼓浪的人,其中不少是宁波人。
宁波人什么时候来到上海?一般认为是在五口通商以后,尤其是太平军打到江南以后。
|
如利希霍芬所言,早期旅沪宁波人很多从事“船夫、水手”等苦力。宁波小港的李也亭就是其中一个。
1822年,15岁的李也亭来到上海南市油码头曹德大糟坊兼酒店当学徒。南码头停泊着许多沙船,李也亭每天送热酒上船。
沙船是一种船体扁浅宽大,方头、方梢的平底船,这种船航行起来轻捷平稳,最大的好处是能坐滩,即不怕搁浅,“持沙行以寄泊,因底平稍搁无碍”,特别适宜航行于航道水浅多碛的北方沿海。正如上海的方志所说:“南北物资交流,悉借沙船。南市十六铺以内,帆樯如林,蔚为奇观。每日满载东北、闽广各地土货而来,易上海所有百货而去。”沙船贸易促进了上海的商业,奠定了上海的繁荣。
日子一长,李也亭与船工混熟了。船上老大见他勤快机敏,便怂恿他到沙船上做事。在沙船上当船工虽然工资极低,但允许附带货物,船主让出一部分舱位以供伙友带货之用。这是一种看似寻常、实质带有股份合作性质的极高明的经营方法。船家好说“同船合一命”,允许船工附带货物,船员也就成了这艘船的主人,如果遇到海盗或者大风大浪,船工没有理由不为自己的生命财产去搏命。这也说明沙船业确实是冒险的事业,但对于穷得只有一条命的人来说,却也不失为发财的捷径。如老天保佑,顺风顺水,平安无事,那么只消南北洋跑几个来回,便可赚得日后做生意发迹的本钱。
19岁的李也亭听从了船老大的话,辞去糟坊的工作上了沙船,把自己的生死祸福交给了大海。李也亭的运气不错,他上船的这一年(清道光六年,1826),正遇上清政府因为运河淤塞,把漕粮的河运改为海运,规定江苏各地的粮船均到上海交兑,然后直运天津、直沽。上海的沙船业适逢其会,正好大显身手。
漕粮乃“皇粮国税”,运送漕粮为军国大事,因而颇为优惠:每运一石漕粮,官府贴水脚(运费)银4钱,并补“耗米”8升,承运一船,往往可得银数百两。此外还规定,运粮沙船仅载漕粮八成,其余二成可听凭船家带货,并且享受免税优惠……好处还有很多,比如漕粮运到,返程时可自行揽货,所赚运费又是一大笔额外收入。
李也亭赶上了好机会。他头脑活络,具有宁波式的精明,每次所带货物都十分好销,几年下来居然积得可观的银两。宁波人还有一个特点:当伙计时做个好伙计,但一旦有机会就要咸鱼翻身做老板。李也亭赚得银子没有急于回到乡下买田置屋,而是倾其所有买了一条船。
李也亭成了船主,却仍然身兼伙计,依旧风里来浪里去,南来北往,利润也就分外可观。他的沙船也从一条变成两条、三条……数年之后居然发展到十几条,李也亭从船工变成船主,建立了船队,进而成立了自己的船公司。李也亭名承久,他把船公司起名为“久大沙船号”。随着船队的发展,李也亭又买进黄浦江边一块滩地,建起自己的码头,名为“久大码头”。
咸丰三年(1853),李也亭受命经办苏(州)、松(江)、常(州)粮道和浙江的漕粮海运任务。当时清军和太平军战事频仍,航路也很不太平,志书说,“督运者有难色,也亭所部船独先进,余艘从之。”李也亭紧紧抓住这个高风险但高利润的独特机遇,成为上海沙船业巨擘,也为李氏家族数百年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经营沙船需要相当的流动资金,为此必须向钱庄借入大宗款项。李也亭经常需要和钱庄打交道,并通过同乡、钱庄跑街赵朴斋得到钱庄放款。由此李也亭索性和赵朴斋合作自己创办钱庄,在上海陆续开设慎余,崇余、立余等多家钱庄。李也亭在经营沙船之外,又派生出一大产业,被公认为上海钱业巨擘之一。
李也亭一生靠海吃海,从一个宁波穷小子一变而为海上巨富,充满传奇色彩,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幕:同治七年(1868),李也亭60岁的时候,有一天忽然传来“久大”沙船队在海上遭遇飓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的消息。沙船队为他一生心血所系,得此噩耗,李也亭精神受到沉重打击,竟抑郁而逝。谁知灵柩还未回乡入土,死里逃生的一部分船只却又奇迹般地回来了。而且据说当时因为飓风,到达北方的船很少,南去的和北来的货物都很少,“久大”的船两头都卖得了好价钱,反而大获其利。
李也亭留给上海滩一个永远说不完的神话故事,也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家族。李也亭被李氏后人尊为“发财太公”,他和胞兄李弼安的乾坤两房,人财两旺,延续180多年,至今已历五代,有一百多位子孙散布在世界各地。在事业上,多业并举,大展鸿图,到19世纪末,李家除了拥有“余”字号钱庄近10家,还拥有“天、地、元、黄”四家房地产公司,自辟两条马路,“地丰路”(今乌鲁木齐北路)、“李诵清堂路”(今陕西北路)。此外,还拥有众多工商企业,经营范围涉及航运、金融、地产、仓储、码头及百货等行业。
李氏后人中也代有杰出人才。除经商以外,从第三代起,还出了一些投身政治、参加革命的人物,如第三代中,担任上海总商会会长的李云书、旅沪宁波同乡会会长的李征五及李薇庄三兄弟。同是第三代的李善祥,受抗日救亡运动影响,其子女大多投奔共产党、参加革命,次女李幼兰成为新四军战将、共和国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夫人。第四、五代则多有从事科教、文化艺术事业的杰出人物,如第四代有享誉民国画坛的女画家李秋君,第五代中有美国杰出的舞台美术设计大师李名觉,还有在美国建筑界有“小贝聿铭”之誉的著名建筑师李名仪,以及著名钢琴演奏家李名强,美国脑外科医生李名弘等。
与李也亭同时期从宁波来到上海的,还有镇海桕墅方介堂家族。与李家不同的是,方家以经营糖业、丝业起家,并开办了上海第一家钱庄。李也亭之后,来到上海的宁波人更多了,并且大都和沙船业有关,如慈溪董棣林家族,镇海庄市叶澄衷家族。叶澄衷14岁到上海,17岁在黄浦江摇舢板为生,后来虽以五金业起家,但也同时经营沙船业。
李也亭无疑是帆船时代旅沪宁波人中的杰出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