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满绿色藤蔓的葡萄架,宽敞明亮的抗震安居房……走进库车县阿格乡栏杆村村民卡德尔·巴克老人的家,一股新农村的气息扑面而来。好客的主人端出葡萄干、巴旦木等各种新疆特产请我们品尝,在他们洋溢着笑容的脸上,写满了生活的富足和甜蜜。
栏杆村居住着65户人家。这个位于我国南疆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库车县的小村子过去可是出了名的穷地方,是什么让栏杆村旧貌换新颜?“八一”前夕,记者走进了栏杆村,亲身感受到了军民双拥共建给村子带来的巨大变化。
今年74岁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卡德尔老人以自己的1026篇日记,记录了39年来解放军为栏杆村所做的一件件好事。
与栏杆村毗邻而居的是新疆军区某综合仓库。自从1967年进驻这里后,一茬又一茬仓库官兵们都把服务驻地群众当成了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6年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军区将栏杆村确定为“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部队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参加和支援驻地栏杆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翻开栏杆村建设的画卷,到处可以见到解放军的身影。一座座安居房让村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屋子。安居才能乐业,在栏杆村房屋拆旧建新中,仓库积极出人出车,与村民一起拆旧房、建新居,还为村民搭设了40余顶帐篷作为临时居住场所,并专门安排一辆生活车为村民代购生活用品。短短几个月时间,部队共出动人员1000多人次、车辆200多台次。现在,村民们已全部住进了漂亮的抗震安居房。
一口“爱民井”让栏杆村村民结束了喝涝坝水的历史。2006年,仓库积极协调上级支持,新疆军区投入30万元为栏杆村打出一口“爱民井”,从此,卫生洁净的自来水流进了每一户农家;
一条“健康路”让村民们不用出远门就可以求医问药。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部队投资4万余元,在离村庄较近的家属区开设了“便民诊所”,并专门铺设了从栏杆村到诊所的道路,这条路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健康路”。部队还为每名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给他们发放了医疗卡,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看病治病。据统计,近两年来,“便民诊所”共收治病人百余人,危重病人6人次,减免医疗费共计3万多元。
一本“致富经”,成了村民们发家致富的好帮手。为了帮助村民寻找致富途径,部队指定专人到县乡有关部门及在互联网上搜集致富信息,每月汇集打印成册,发给各家各户。村民们亲切地称信息册为“致富经”。
军爱民,民拥军。在栏杆村,军民之间亲密得就像一家人。“双拥路”、“双拥林”,一个个名字的背后蕴含的是浓浓的鱼水情。
部队仓库刘培江主任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村民备耕施肥,谁家的地缺肥了,谁家的地缺水了,他都一清二楚,去年他还被村民们选举为“荣誉村长”。
成立双拥共建领导小组;签订双拥工作责任书;制定《拥政爱民细则》、《拥军支前细则》等制度措施……仓库党委和村党支部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措施,切实保障了双拥工作持续发展。
今天,卡德尔老人和他的《解放军爱民日记》的故事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昔日名不见经传的栏杆村也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不要以为故事会就此打住,就像流淌在村边的绵延不绝的子母河一样,栏杆村和仓库官兵之间的感人故事仍在继续。
如今,卡德尔的小儿子热合曼又入伍到部队,接替了父亲手中的笔。不过,热合曼续写解放军爱民日记用上了电子版,他把日记挂在军营的网站上,把一个人的日记变成了大家受教育的生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