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人肉搜索”若缺乏足够制衡有可能引发现实暴力

  “神圣召唤人肉搜索!”近年来,在中国的互联网上,以广大网民自发行动,人找人、人问人为特征的“人肉搜索”风头正劲,战绩“彪炳”:在著名的“华南虎事件”中,那张“华南虎”照片公布短短35天后,就被“人肉搜索”在偏僻的南方农村墙壁上发现了原型──一张老虎年画,并公之于网络,由此拉开了事件升级、司法介入、水落石出的序幕;前不久,一名年轻女子由于在网络视频中辱骂四川地震灾区群众而招致“人肉搜索”,从声讨到寻找,再到警方根据网友线索将其扣押,仅用时不到半天。
最近,为了追寻一名在抢劫中砍断受害人左手的犯罪嫌疑人,广西北海市警方在当地网站发布视频,希望借助“人肉搜索”侦破这起恶性罪案。

  应该说,“人肉搜索”已经成为独特的网络现象,有关部门也开始借助这一新型网络手段开展工作,然而,却没有哪个部门敢说能够有效规范或监管“人肉搜索”。横行网络的“人肉搜索”,其强大的威力若缺乏足够的制衡,便有可能面临由网络暴力引发现实暴力、最终失控成灾的局面。

  信息分享,还是网络暴力

  由于中国网民数量日益以几何级数膨胀,以人找人、人问人为特征的“人肉搜索”,其信息挖掘和言论集聚能力也越来越神通广大。

  再来回顾“人肉搜索”一战成名的标志性事件──两年前的“女子虐猫”事件:6天内,虐猫视频中的3个嫌疑人就被锁定,随后相关信息被陆续公布,激愤的网友甚至发出“网络通缉令”。网络调查第一次彰显了威力,首次开始严重影响到“被通缉者”的生活。

  也是从“女子虐猫”开始,人们发现“人肉搜索”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网友们在通过它宣扬着惩恶扬善的社会正义;但另一方面,用“人肉搜索”搜集并公布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对处于言论表达弱势一端的个体进行群体围攻甚至道德审判,往往导致当事人在现实生活中遭到非法侵扰或伤害。

  最近第三次开庭审理的“女白领自杀”一案,就是网络暴力引发现实暴力的一个典型实例。因婚外恋导致妻子自杀,公司职员王菲饱受“人肉搜索”之苦。他的代理律师张雁峰告诉半月谈记者,事件被网上曝光后,有陌生人聚集在公司门口要找他“算账”,有人给他写了“大字报”,也有人打电话说找了杀手要他的命,甚至他父母家也被涂上了谩骂标语。王菲被迫从原单位辞职,重新找工作屡遭婉拒,没有哪家公司敢收留他。他只能呆在父母家基本不敢出门,“因为出门总会有人找他麻烦。”由于不堪压力,王菲将相关网站告上了法庭,由此引发“网络暴力第一案”。

  “如今网络确实越来越发达,任何信息都有被公布的可能,"人肉搜索"之下,谁能保证自己的隐私不被公开?网络暴力变成现实暴力的时候,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不止一个网友发出如此疑问。

  越界之争,网民反思“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在互联网上不乏大量支持者,“catchu”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北京一家贸易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由参与“海淀某校学生辱师”事件的网络调查开始,他越来越热衷于“人肉搜索”。他说,他的网名“catchu”就是“抓住你(catchyou)”之意。

  “我们也不是专门去挖人家的隐私,只是很多不道德的事情实在让人气愤,把这些不道德的人揪出来就是为了给他们点教训,这个社会需要正义。”他同时也承认,“人肉搜索”是一种不可控的自由。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道德评价去做出相应的行为,但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比较好的把握和控制。”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冯民平认为,越来越多的“人肉搜索”事件游走在道德批判和暴力侵权的边缘,甚至有向私刑性质发展的趋势。

  事实上,围绕“人肉搜索”是否“越界”,网络上已出现大量的争论和反思。一位新华网网友说,“人肉搜索”让民众成为网络道德法庭的审判员,的确起到了惩恶扬善的作用。但在某种程度上说,网络道德审判在挑战法律界限,举着道德的大旗去侵犯别人隐私,是缺乏理智的表现,很有可能对他人造成无法挽救的伤害,也会使自己陷入法律困境。

  还有网友认为,网民讨伐社会不公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是不该诉诸网络暴力,这说到底只是打着正义的幌子来发泄讨伐者的个人情绪;而且当自己的讨伐起作用时,所获得的满足感又加剧了同类事件的发生,长此以往,“人肉搜索”的参与者们有成为网络暴民的趋势。

  “多数人的暴力”如何监管

  冯民平分析说,“人肉搜索”之所以形成网络暴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参与者视自己为无名的大多数,以网络匿名身份从众之后,认为法不责众,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这种心态会“传染”到越来越多的网民,形成“多数人的网络暴力”。

  最新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9.9%的接受调查者认为应规范“人肉搜索”,其中28.8%赞成网络实名制,26.4%号召加强网络监管,24.8%支持网络立法。事实上,“人肉搜索”处于互联网规范与现实社会法律监管的真空地带,在“多数人的暴力”已经形成网络习惯性行为的背景下,如何对其疏导、监管着实是一道难题。

  心理专家指出,从这种“暴力”的形成原因来看,现实生活的孤独感和渴望认同感导致一些“道德反叛者”被人们反复观察、议论,陌生人之间就有了共同的话语和更多的交流接触,由此寻觅到一种群体的认同。同时,网友们会把网络批判对象自觉或不自觉地还原进现实场景中,以更加了解、丰富这个“道德反叛者”的形象。这种现实信息的补充,对今天的社会如何在多元价值中凝聚认同有辅助意义。但其间产生的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法律难题,只能有待法律的成熟来规范和完善了。

  冯民平认为,我国互联网立法步伐还跟不上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立法工作,明确各个网络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特别是网络服务提供商应该负起筛选、过滤信息的责任,确保"人肉搜索"不触及法律底线。”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表示,由于网络事件的复杂性,并不能期望一步到位的结论,审慎分析人们在适应新的时代变迁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状态,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因此,互联网立法要为互联网的未来发展留下足够空间,同时网站、网民、媒体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将自律与他律适度结合起来,让“人肉搜索”在道德和法律的规范下实现良性发展。(记者邹伟刘翔霄 编辑:王新亚) (来源:半月谈)
(责任编辑:张春蕾)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王菲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