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中国新闻周刊》 > 《中国新闻周刊》精彩报道

解密历届奥运会最后一棒火炬手

  奥运圣火,美丽的火炬,采自曾经孕育了科学、艺术和体育的古希腊。

随着火炬,人们走进各国奥林匹克运动殿堂。

  1936年以来,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传递到哪里,哪里的人文精神就汇聚在这一圣火中。2008年,这一火炬传递到中国。我们注定是连接20世纪和21世纪的一代。

  经历了20世纪前半叶两次世界大战的苦难人类,开始追求和建设适用于全世界人民的和平。15世纪末以来随“新大陆”的发现而用野蛮和霸权确立的殖民世界,在20世纪逐渐瓦解,被买卖和被殖民的人们开始觉醒,终于走上解放的道路。

  解放、自由与和平,成为20世纪世界人民的主旋律。居住在尘寰的众生,一同珍惜这些人所共怀的情感。

  我们把目光投向点燃奥运会圣火的火炬手,他们的故事有意或无意地承载了这一情感。我们因此编织4个乐章:“像希腊神一样”“伟大的运动员”“和解:20世纪的最终版故事”“翻转:亚洲新故事”,讲述这些火炬手的故事,以及他们所属国家和时代的故事。这些故事有关于体育,但又不只关于体育。

  21世纪的人们,将在解放、自由与和平的基础上继续前行。汇聚各国人文精神的圣火,照耀着我们。

  第一乐章像希腊神一样

  奥运会最早的两次火炬传递,一次是在二战爆发的3年前(1936年),一次是在二战结束后3年(1948年)。他们都选择“像希腊神一样”的最后一棒火炬手,以向遥远的古希腊奥林匹亚运动会致敬,但表现出来的战争与和平的意义似乎是截然不同

  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

  希尔根与德国隐秘的渴望

  最深层的因素,还是希尔根的整体素质,符合纳粹掌权者的“文化理念”

  ★ 本刊特约撰稿/石稼

  1936年8月1日,作为柏林奥运会的最后一棒火炬手,希尔根(Schilgen Fritz, 1906~2005)以极优雅的健美姿态,高擎火炬,神色庄严,不疾不徐地绕主会场小跑一周,然后从容登上圣火塔的台阶,点燃青铜色三脚架上的主火炬。

  这是现代奥运会首次火炬传递,点燃奥运圣火。

  早在古希腊时代,奥运会都有火炬手奔赴各城邦宣布停战神谕的传统。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开幕式,每一个运动员只是高举一支火把进入会场。1934年,国际奥委会雅典会议决定,恢复古奥运会旧制,奥运会召开期间,在主体育场燃烧奥林匹克圣火;圣火火种必须采自奥运会起源地奥林匹亚,通过火炬接力的方式传到主办国。

  1936年7月20日,在希腊的奥林匹亚举行火炬点燃仪式。12名身着民族服装的希腊少女,在乐曲伴奏声中点燃第一支火炬。国际奥委会前主席顾拜旦亲临会场,发表演说。之后每人持火炬跑1公里的接力。火炬传递经过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国7个国家,于1936年8月1日抵达柏林,最后被送到柏林奥运会主体育馆马拉松门前的圣火塔。

  如果说观众大多倾倒于希尔根的俊朗形象,那么在纳粹分子看来,希尔根表现的远不仅是一种力与美的外形,更体现出一种刚健自信和挥洒自如的内在气质。希尔根点燃主火炬塔,是1936年奥运会开幕式的一大亮点,更是纳粹党向世界展示崛起的德国的重要时机。

  8月1日开幕式上宣布柏林奥运会开幕的正是纳粹首领希特勒,这位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元首”的第三帝国缔造者——以元首的名义代表德国出现在世界面前。此时距其上台仅3年,但纳粹德国已经使世界侧目,就在同年的3月7日,德军入驻禁止设防的莱茵区,撕毁了凡尔赛条约与洛迦诺公约。这使得纳粹党与希特勒仿佛成了德意志民族的英雄。自一战失败以来,德国人在国际上从来都是以弱者示人的。

  事实上,为了向世界展示德意志的强大与热爱和平的形象,纳粹成功地利用了1936年奥运会的契机。他们克制了自己表面的反犹倾向,不但撤销了反犹标语牌,还邀请两位犹太运动员参加德国队。

  同年8月,德国陆军提出“八月计划”,规定以1939年10月为期,战时兵力可扩大到462万人。

  柏林奥运会3年后(1939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2年后(1948年),德国被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最引人注目的最后一棒火炬手希尔根,之所以入选,首先在于他本身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员,他是1931年1500米运动项目的世界冠军。最深层的因素,还是他的整体素质,符合纳粹掌权者的“文化理念”。

  希特勒是典型的种族主义者,他对思想家尼采推崇备至,而后者则预言:金发、碧眼、高鼻、身材魁梧的雅利安人注定成为世界上的主宰民族。希特勒对此则深信不疑,他坚信德意志民族将成为最团结、最强大、最前所未有的实力集团。更重要的是,雅利安人的文化理想典型是希腊人。

  希尔根1906年出生于距离法兰克福不远的克伦贝格,其父是高级学校校长,他是次子。一战后他开始作为田径运动员的生涯,主攻中、长跑。他在达姆施达特高级技术学院学习信息技术,后在柏林担任实验室工程师,曾发明过35项专利。由于他的一位指导教授的资助和支持,他逐渐获取全国性的名声。1929、1931和1933年,他曾连续获得德国1500米跑冠军锦标赛的前三名。在世界大学锦标赛上,他先后于1928年、1930年获得4×400米接力赛的银牌、5000米长跑的铜牌。

  他与乌尔素拉在1936年3月21日结婚,后育有5个孩子。

  希尔根一直拒绝加入纳粹党组织,不算是奥林匹克队成员。德国女电影导演、与希特勒有私人友谊的莱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推荐他为火炬手,是因为他的身体对于日耳曼运动员来说近乎理想。在此以前,他以优美的跑姿著称。在莱芬斯塔尔导演的获奖奥运电影中,希尔根500米的跑姿和点燃火炬的镜头成为永久经典。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希尔根成为德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顾问。1972年他参与慕尼黑夏季奥运会的组织工作。

  在德国文化传统中,对希腊的推崇,乃是精英分子的一贯思路。德国18世纪的考古学家与艺术学家温克尔曼有名言称:“欲成伟人巨子,必得效仿希腊。”歌德干脆要求:“首先学习古代希腊人的东西,永远学习希腊人”。

  温克尔曼曾将希腊古典理想表述为“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是重美而不重表情的。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剧作家莱辛在《拉奥孔》中反弹琵琶,更强调作为动态的人与英雄的重合性,“在行动上他们是超凡的人,在情感上他们却是真正的人”。无论如何,希腊理想在他们是一致的,希尔根则在一定意义上“重现”了他们这样一种隐秘的渴望。

  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6年过去(1996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100周年。4月15日,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火炬从德国经过。60年前曾是第11届柏林奥运会最后一棒火炬手的希尔根,以90高龄再度站在柏林奥林匹克体育馆,点燃奥运之火。

  经历过帝国时代的辉煌、纳粹时代的疯狂、分裂时代的苦痛的那代德国人,在经历1990年德意志再度统一的喜悦之后,在希尔根点燃火炬之刻,难免会想起60年前的那一刻。希尔根是否再次承载了德国人隐秘的渴望?

  90高龄的希尔根说道:“昔日的故事当然是一种无法忘怀的经历,在我高龄之际的重新点燃火炬也同样记忆深刻。”

  2005年9月12日,希尔根逝世。德国隐秘的渴望会不会随他而去呢?

  近60个国家3714名男运动员抵达伦敦,发现这里并没有奥运村或者旅馆。主办方把他们拉到分散在伦敦各处的近30个帐篷营地,包括英国皇家空军的营地

  ★ 本刊记者/秦轩

  毫无疑问,第二次大战不可能将大英帝国所有的伟大田径运动员“一网打尽”,比如欧洲最好的110米跨栏选手,同时也是帅哥的1938年的欧洲冠军 Donald Finlay,战时他在服役;欧洲最好的400米跑冠军的Godfrey Brown,以及绰号为“伟大的原子”的中长跑选手Sydney Wooderson(绰号八成源于他不足1米7的身高)。Godfrey Brown于1938年创下的1英里4分6.4秒的世界纪录,维持了差不多5年。

  这些人都没能成为伦敦奥运会最风光的火炬手。

  马克·约翰,1948年伦敦奥运会最后的一棒火炬手,在开幕式上,他举着火炬在温布利体育馆临时性的400米跑道上,经过80000双眼睛,以及数台摄像机(伦敦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电视直播的运动会),身体有节奏地奔跑着,直到圣火台旁,将其点燃。

  有一种说法是,Sydney Wooderson是将火炬带进温布利体育馆的既定人选。但是组委会希望能有一位更英俊的人,于是找到了马克·约翰。从历史照片看,他确实是一名阳光少年,拥有和海报上掷铁饼者一样的身材,身高在1米85〜1米87之间。

  另一种说法是,出于公平竞争原则,组委会不想让任何一个体育大腕因没有被选上火炬手而感到失落,所以才找了一个只在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比赛中出过风头的无名小辈。

  值得注意的是,彼时,选择体育大腕作为奥运会圣火台点火者的习俗还没有出现。直到1952年在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上,才由55岁的前中长跑世界冠军Paavo Nurmi和62岁的Kolehmainen携手执火。

  马克·约翰是谁,为什么选择他当火炬手,我们知之甚少。谷歌和维基百科上找不到线索。奥组委和当年相关的资料也对此只字未提。

  我们知道的是,马克·约翰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剑桥大学医学专业的学生,同时是该校体育俱乐部的一名田径爱好者。同样,在剑桥大学体育俱乐部的网站也找不到一丁点的线索。

  据David Thurlow先生考察,马克·约翰在奥运会后参加过几次非一流的田径比赛,最好的国际赛成绩是银牌,并很快退役,在英国的罕布什尔郡成为一名受人欢迎的医生。1991年12月8日去美国过节,中风,随即去世,享年66岁。

  剑桥大学体育协会前主席哈佛博士说,马克·约翰在克雷格私立学校念书时就是跑步好手。这所学校在英国体育界有很好的口碑。奥组委中不少人和牛津大学有瓜葛,包括主席Lord Burghley。1948年3月,马克·约翰刚好参加了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的田径对抗赛。他赢了。此后他几次代表剑桥大学到法国与苏格兰进行比赛,但都是大学生级别的比赛。

  有一天,奥组委的人找上门,要他作为最后一个火炬手点燃温布利体育馆的火炬。

  马克·约翰没有告诉同学这件事,但是在夜晚他举着火炬练习的时候(火炬很重),事情暴露了。同学们举着点燃的烟围着他,一起奔跑。

  有人说,“他像一个希腊的神灵”。

  种种迹象表明,无名小卒马克·约翰被选为火炬手,与伦敦奥运会的宗旨并非是体育精神上的相关。

  如果纯以今天选择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标准衡量,那么无论如何,1948年的奥运会都不会在伦敦举行。

  1948年的伦敦与二战前“日不落帝国”时代的伦敦无法相比。二战结束近3年,伦敦还惊魂未定。室内自行车赛场在二战期间被征用作军用气球基地,而今杂草丛生。1948年年初,在私人捐助下,杂草才被清理,铺上沥青。

  整个欧洲还在缓慢的恢复期。二战结束不到3年,由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刚刚执行1年。1947年,欧洲又遭遇到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先是洪水,后是旱灾)。

  而同台申奥的5个城市,都没有受到战争的摧残,4个在美国(巴尔的摩、洛杉矶、费城、明尼阿波利斯),一个在瑞士(洛桑)。

  事实上,承办的过程也证明这是一场仓促而就的奥运会。近60个国家3714名男运动员抵达伦敦,发现这里并没有奥运村或者旅馆。主办方把他们拉到分散在伦敦各处的近30个帐篷营地,包括英国皇家空军的营地。余下的385名女选手则被安置在汉普顿大街的萨朗学院。

  假若伦敦奥运会多少是为了收拾被战争摧残的人心,而非简单是为了体育运动,那么也许如上问题就有了答案。这场比赛并没有邀请德国和日本的运动员参加。

  在仅存的几张关于马克·约翰执火的照片中,我们多少可以看出这一用心。照片上的火坛不过1人高,马克先生将右手高举,就可以将火种点燃。照片是黑白的,而且是在十几米外拍摄。因此,我们看到他的运动裤与背心在照片上呈现为白色。在他身后,看台上密密麻麻的人群都在扭头向他张望。

  再远处是跑道。那是为奥运会临时铺设的。 ★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田燕)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希尔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