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在北京奥运会射箭女子个人决赛中,获得银牌和铜牌的韩国选手朴成贤(左一)、尹玉姬(右二)在奏中国国歌时未脱帽。 本报记者 张领/摄 |
“韩国一些非主流的媒体报道不实消息,如果我们不表态,就好像吃亏了一样。其实没必要这样,我们应该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
国际先驱导报见习记者胡雪 记者晓德发自北京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中韩民间的分歧突然被韩方提升到了政府间的高度。
8月21日,在韩国外交通商部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韩国记者直接就所谓“中国出现反韩情绪的原因”提问,发言人文太暎给出的解释是:“目前韩中游客数量达到600万人次。
|
对此,韩联社评论认为,“给人留下外交部对中国的反韩情绪过于大意,或没有认真分析的印象”。8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式出访韩国,韩国方面选择在此之前探讨该问题,难免让人产生更多的联想。
韩国使馆“敏锐关注”
“韩国官方做出的解释有一定的道理。”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教授石源华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在中韩建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两国政治上对立,经济上对垒,文化上完全隔绝,“建交以后,随着交往的增加和交往程度的深入,对方的一些缺点和问题,两国国民都会看到更多。这个是双方发展深入的情况下爆发出来的问题。”但他同时认为,中韩关系并没有到一个很紧张的局面,没有必要把这个问题看得太严重,因为“中韩关系现在基本上还是很健康的”。
但是,在最近的一周内,关于中韩分歧的讨论的确十分密集,且上升至官方层面。
8月17日,在北京铁路会馆向中国青年代表团发表特别讲座时,韩国驻华大使辛正承突然提到了在中国引发“反韩情绪”的多项“捏造新闻”。辛正承表示,韩国驻华使馆正敏锐注视着中国网络上流传的“错误报道”,但如果每次出现不实谣言都一一否认太难,由两国网友根据事实交换意见是极其重要的事。
这是近期韩国官方第一次就民间的分歧进行表态。随后,韩国总统李明博8月20日在青瓦台宴请大国家党党员时,也对此表示了担忧。根据韩联社的报道,李明博当时称,“将会在胡锦涛主席访韩时,努力化解这方面的误会。”
8月21日,刚刚作为韩中亲善协会成员访问中国的韩国大国家党最高委员孔星镇称,“对于中国最近掀起的‘反韩’情绪,中国领导人也表示了担忧。”孔星镇强调,“要深入分析中国人民的反韩情绪。”至此,被冠以“反韩情绪”的中韩民间分歧,正式被韩国提到政府层面。
两国民间的误解有多深
那么,两国间的分歧或者说是误解究竟有多深呢?
正在北京工业大学学习的韩国留学生金同学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他对眼下在奥运赛场内外的一些情况感到“非常难过”:“韩国比赛的时候,中国人支持韩国的对手,韩国人在国内看到这些新闻,肯定会不高兴。”
中国民众之所以不为韩国助威,金同学认为可能和前一段时间韩国网民对四川地震恶语相向的事件有关。“中国民众只看到了网络上不好的一方面。”金同学说,其实对于四川地震,很多韩国人也觉得很遗憾。“我的很多朋友都哭了,我自己也为灾区捐款了。”他指出,其实在韩国也有很多人喜欢中国,关心中国。这次北京举办奥运会,韩国国内还专门开设了很多网站来宣传奥运会、介绍中国的文化。
而另一方面,正在韩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马琳回想起在韩国两年来的生活,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2006年,马琳怀揣着对于陌生国度的美好想像来到韩国大邱启明大学学习,但是没想到两国民众之间的误解竟然会如此之深。“很多韩国人根本就不了解中国。”马琳说,“第一年在韩国上课的时候,教授直接在课堂上说,中国货都是垃圾。之后我们给教授写纸条,跟他解释中国货其实也是有好有坏,并不能一概而论。教授看都不看我们,就说一句,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马琳对《国际先驱导报》表示,她的一些韩国同学认为甲骨文是韩国发明的,后来才传到中国的,大熊猫最早也是韩国发源的,只是后来周围气温环境变化才跑到中国的。至于其他历史和领土分歧,另一位在韩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表示“懒得和他们讨论”。
奥运场内外的“中韩对垒”
不仅如此,刚刚闭幕的北京奥运会,也成了中国网民与韩国媒体和网民“对垒”的舞台。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夕,韩国SBS电视台擅自播出开幕式的彩排片断之举,引发了中国网民的强烈愤慨,一时间,要求“封杀韩国媒体”的声音不绝于耳。而这只是两国“奥运摩擦”的开始。
8月14日,北京奥运会射箭女子个人决赛现场风雨交加。中国选手张娟娟连克三名韩国高手后夺冠。但此后中国网民和韩国媒体却展开了论战。韩国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拉拉队噪音干扰”才令韩国选手功败垂成,称朴成贤连续射出两个8环的原因是中国观众干扰的结果。在半决赛上输给张娟娟的尹玉姬在同样指责中国观众“没礼貌”后,也提到了“自己的实力不够”。
当韩国在为失败“找原因”的时候,中国网民给予的却是无情的嘲笑。“现场明明是韩国观众更多啊!”一个网友表示。此外,中国网民还对颁奖仪式上两名夺得银牌和铜牌的韩国选手未脱帽感到愤怒。
几天前,石源华刚刚和韩国驻上海总领事见了面,后者也注意到了中国观众在奥运会上加油倾向的变化。“这位领事也对我说,以前韩国跟日本比赛的时候,中国观众都是倒向韩国的。现在怎么反过来了呢?”
被忽略的友好一面
事实上,中韩民间交流一直保持着良好发展的势头,只是两国间频繁发生的所谓“文化冲突”,让友好的交流被无形中忽略了。
同样是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当中国女子曲棍球队战胜德国队后,一名韩国记者向中国队的韩国籍教头金昶伯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听说中国人都把你称为‘中国的希丁克’,你喜欢这样的称呼吗?”其明显带有不友好的提问立刻遭到了金昶伯的坚决回击:“没有中国人叫我希丁克!我是金昶伯,得到13亿中国人尊重的金昶伯!请你好好在韩国宣传一下……”
老金的发言和韩国记者的提问,其实就是韩国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两个典型的形象代表。
说那番话的时候,韩国人老金已经在中国工作了9个年头。他带领中国女曲最后夺得银牌,令中国网民感动不已。“因为你,我都不好意思说韩国人不好了。”“这老头真不错,让我对韩国人刮目相看!真希望他继续任教中国队!”
当金昶伯将中国人感动得泪水连连的时候,中国女演员李冰冰也在为中韩文化交流工作着。8月20日,在首尔市文化观光部,韩国文化部长亲自为李冰冰颁发了“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大使”的证书。翌日,李冰冰又在首尔市政府被授予首尔市宣传大使。
媒体需担负起责任
在辽宁社会科学院朝韩研究中心主任吕超看来,中韩之间的交流某种程度上出现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现象。
吕超认为,最近几年韩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有所增多,而中韩之间的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文化根源之争和历史归属问题上。“如果单纯就学术观点来看,本来不该影响到现实的两国关系,两国领导人在这一点上也达成过共识。但是韩国文化历史的宣传是举国性的,除了学术届,工商届、军届,包括学生群都掀起了相关的研究热潮,小到在媒体上发表一些反华文章,大到去大使馆闹事。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些韩国普通民众的反华情绪。”
最近一段时间,韩国媒体上充斥着对“孙中山是韩国人”假新闻的指责,以此来反证中国媒体“捏造新闻”。但吕超教授则认为,目前中国媒体上出现一些关于韩国的假新闻,与韩国媒体和部分人的“前科”有关。“因为韩国先说李时珍、孔子等都是韩国人,那中国网民就再给你造一个孙中山的假。造假新闻这个行为本身肯定不对,但是有一个前提,确实是因为韩国那样说了,我再造一些轰动效应,也好像是对韩国的一种讽刺和揶揄。”吕超同时表示,中国网民的情绪可以理解,但无论如何这么做都是不对的,“应该反省”。
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教授石源华则强调,网络时代,无论韩国还是中国,主流媒体对待一些所谓的“八卦”、非主流的传闻和消息,报道时要慎重负责。首先要弄清消息到底是否属实,不要不经过调查就进行炒作。因为一旦有假新闻的出现,对两国国民的感情都是一个很大的伤害。
石源华认为,中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需要两国的政治家、学者和广大国民共同努力,不是单方面可以解决的。“我们的国民应该有大国心态,很多时候,韩国一些非主流的媒体报道不实的消息,如果我们不表态,就好像吃亏了一样。其实没有必要这样,我们应该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对于一些韩国媒体的报道,民众不需要太在意。”石源华说。(国际先驱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