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瞭望东方周刊 > 最新文章

奥运会:世界的水晶球

  奥运会:世界的水晶球

  文/吴旭

  拼凑、梳理、重塑中国的印象,是后“奥运”时代的世界性命题

  “奥运”加“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

  2001年7月13日,从国际奥委会把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交给北京那一刻起,这个问题就萦绕在那些想要了解中国的西方人脑海里。

8月8日京城夏夜,张艺谋“盘古开天辟地”一般的奥运开幕式,以令人屏息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感官刺激,仿佛给出了答案。但在震撼、惊骇、失语之余,西方媒体和观众重又陷入了一层更深的迷惘之中。奥运是什么?中国是什么?捡拾、拼凑、梳理、重塑中国的印象,是后“奥运”时代一个世界性的命题。

  奥运不仅是一个构筑的过程,更是一个解构的过程。对中国来说,构筑的难度来源于未来的不定、模板的阙如和道德话语权的争夺。对西方来讲,解构的艰难根植于旧有印知的根深蒂固,和自我否定的痛苦不甘。

  没有所谓的中国问题专家

  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讲授“中国当代传播”这门课时,我给学生们订有“约法三章”。开门第一条就是:“当今世界,没有所谓的中国问题专家,而只有中国问题观察者。”

  中国的复兴跃进本身,史所未见,无可比拟;中国问题的复杂、多变和其深刻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单个民族国家的层面,上升到了人类发展史。可悲而又可叹的是,当代西方很多所谓的“中国问题专家”,其时间参考刻度还固执地锁定在“文革”或“天安门事件”时期——他们的对华认知,怎么可能不“刻舟求剑”?

  中国变化之快、之大、之深,令人瞠目,令人眩晕。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每年放假回来,我都会对这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故乡,产生似曾相识、但又时空错位的梦幻感觉。对于一个中国人,尚且挥不去那层惊异,更何况是那些本来对华认知就肤浅模糊,而故事链条又基本断裂的西方人呢?

  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成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口号和思维模式时,西方无可避免地落伍了。那个原本就没有解开的“中国结”,又在意识形态的内核上,套上了文化、经济、政治、社会这一层层纷乱的线头。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被西方媒体公推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演出”。但包括《今日美国报》、体育频道ESPN、美联社和英国《卫报》,都不忘在自己的新闻稿中特意提到:“整个演出没有出现毛泽东的形象。”

  能来中国亲眼见证这一历史巨变的外国人,毕竟是少数。能够调整心态,全面公正客观报道中国的国外新闻记者,也需要一定的职业勇气和学识根底。而真正把中国的崭新形象呈现给世界,则需要中国自身的努力和时间淘洗的力量。西方“解不开的中国结”,正是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一股策动力和一个标志杆。

  等了100多年的排序解释权

  北京奥运将要考量的,不仅是世界如何看待中国,而且更是中国如何看待自己。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如何看待自己,往往受制于世界如何看待中国。其间矛盾造成了中国在“北京2008奥运”前后的两难处境。

  一方面,中国期待受尊重的急切愿望,与尊重形成的长期性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矛盾。过去的东亚病夫,奥运会上“一战而平天下”,终于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扬眉吐气了。但要是把这种心态,作为政策制定的指针,就难免会急功近利,甚至南辕北辙。

  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的变化时,往往对鳞次栉比的后现代都市一笔带过,而浓墨重彩地“深入调查”污染、医疗劳保、农民工、交通等“软性”问题。扪心自问,我们在软硬件的平衡和均衡发展上,确实存在落差。这种落差,一旦反映在国外媒体的报道中,会使中国人如芒在背而反应过度。

  另一个“奥运困境”,则有着更深远的历史意义。在西方媒体上,中国的形象被意识形态的“红色滤光镜”,种族宗教的“黄色滤光镜”和商业竞争的“绿色滤光镜”扭曲变形。话语权,不仅仅是指说话的许可,更取决于在哪里说和用什么语言。中国处于守势。

  北京奥运会是一个重订“话语权”的机会——不要小看了奥运会运动员入场式排序上的一个细节变化。100年来,所有国家都是按照西方文明的字母顺序,来决定谁先谁后,成为“与国际接轨”的一大标志。但是,为什么不能用中文的笔画顺序呢?中国这一问,这一改,使得国外媒体的现场解说员手忙脚乱;美国NBC的著名奥运主持人克斯塔斯,忙不迭向美国8000万电视观众解释,为什么“美国”要排在现在的位置入场:因为“美”字是九画。

  原来世界还可以这样安排!仿佛可以感受到一股急促而剧烈的震颤,滚过所有西方人的心头。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沙茨施奈德曾说过,“真正有权力的人,是那些掌握解释权的人。”为了这一个小小的排序解释权,中国等了100多年。

  中国国运于2008年历史分水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人生经历:一件事,当它发生后,你整个人的存在价值,甚至整个人生的意义,都转瞬之间、无可挽回地改变了。

  北京奥运的话题从2001年夏天开始,完美收场之后的奥运会,也仍将是世界舆论持续关注的热点。北京奥运,不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而是开始。

  幸运的是,国外媒体对于北京奥运会的关注和报道,也像水晶球一样,可以使我们借以预测未来中国将面对的国际政治关系格局。

  奥运既是一扇敞开的门,也是一面能反光的镜子。不同的人,不同的媒体,不同国家的媒体,走进这扇门时,既捕捉到了中国复兴路程上的辉煌一瞬,也同样折射出了观察者的心态。这反光镜里,有真心的祝福,有刻骨的震撼,有痛苦的反思,有快意的嘲讽,也有隐晦的猜忌。

  国外媒体对于北京奥运会的报道,无论是《纽约时报》,还是CNN,无论是德国的《明镜》周刊,英国的路透社,都从一个重要的角度,揭示着其所服务读者群的主流期待和集体意识。这些使得法国的评论不会与美国的雷同。不要轻视了这细微的差异。在国与国就重大利益问题直面相对时,印象往往会影响判断,而集体情绪更会左右决策。

  以此来看,奥运会不仅是一个竞技场,也是一块试金石。儒家的孔老夫子虽然有言在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但在宾客尽欢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了道家祖师老子的提醒,“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中国加上奥运,到底等于什么?我们自己有答案吗?有的说,这是中国“大国地位的加冕典礼”;有的说,这是“百番来朝,国势昌盛”的盛世宣言;美国奥运独家转播网全国广播公司更是极尽赞誉之辞,称之为“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最辉煌的一刻”。有一点几乎是可以肯定的:当奥运火炬在中国书卷上点燃的那一刻,即便中国没有变,但包含着中国的世界变了。

  (作者为政治传播学博士,现为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克朗凯特新闻学院教授、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讲座教授) 

(责任编辑:张春蕾)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