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俄新社关注北京奥运成败经验 为2014冬奥会取经

  奥运官方统计数据高效可信

  蒋效愚先生几乎毫无保留地接受采访

  口述/克浪斯,阿列克谢•叶菲莫夫 ◎文/本报记者 邓艳玲

  面孔

  克浪斯(stanislav M.krans),俄新社北京分社社长,从1992年到吉林大学学中文开始,跟中国结缘,有11年在中国。

曾经两度在中国担任外交官,2005年底成为俄新网的总编辑,2008年初成为俄新社北京分社社长

  声音

  采访肯定不会随心所欲,不过没有关系,我完全能够理解。

  “我们的采访证件太少了!” 8月22日下午4点,见到《青年周末》的记者,俄新社北京分社社长克浪斯就耸耸肩,微笑着发起了小牢骚。作为俄罗斯国家级通讯社之一的俄新社,这次只得到了5张国际奥委会发放的采访证件,11名俄新社的记者从莫斯科来到北京,除去在各大赛场辗转忙碌的5名正式注册记者之外,另外6名记者负责报道赛场以外的新闻。作为后方总协调的克浪斯,每天都要收到前方记者很多的短信。

  克浪斯:看看北京的钱用到何处

  坐奥运专线看到有人在数乘客数

  事实上,我们俄新社有关奥运报道在今年年初就已经启动了,我们一直有一位记者专门跟踪报道北京奥运会的所有筹备工作,从经济、政治、场馆、交通等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国对于奥运的筹划安排,特别是安保、环保等方面工作的准备。

  我们对北京奥运会重视,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俄罗斯索契将于2014年举办冬奥会,北京奥运会这些所有工作的成败都将为索契冬奥会积累宝贵的经验。

  我觉得就目前来说一些方面比较具有说服力,在面上会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暂时还需要等待一会儿,等待北京奥运会官方在全部比赛后发布一些权威的数据,比如我想等公安部发布奥运期间安保工作的情况通报,环境部门对奥运期间环境情况的数据统计,交通部门对奥运期间交通情况的统计……

  这些数据我想其实北京奥运会主办方肯定已经掌握了,只是要等到合适的时机公布而已。我这些数据会有助于我们对整个奥运期间的发生事情进行分析和权衡。我们俄新社本次奥运赛事报道,我自己感觉最得意的就是我们赛后做得比较有深度的分析和解读报道。当然,这些分析和解读就离不开一些统计数据。

  让我既高兴又惊讶的是,中国对统计数据非常重视,而且统计得非常高效率,发布得也很及时。我自己坐奥运专线公交车去比赛场馆工作时,我发现,每天有多少人乘坐奥运专线,一下子就可以统计好,因为我亲眼看到每辆奥运专线车上都有一个志愿者在负责统计车上乘客的人数。

  连坐车的人数都要统计,可见北京对这次举办奥运的各项数据是非常重视的。这也让我觉得中国官方在统计数据上真是落在实处,数据的可信度也应该比较高。这让在采访中重视用数据说话的我们俄新社来说,是件好事。

  这次北京被外界认为是花费很多,比较昂贵的一届奥运会,花那么多钱,比赛方面安排得的确很好,但比赛外的交通、安保、住宿以及城市改造等成功不成功,综合的看法就需要一些数据,看看各种费用和安排是否真的用到了实处。

  好多活动没有证件,无法采访

  我觉得比较遗憾的事情,就是本次俄罗斯新闻媒体从国际奥委会取得官方正式的报道许可证,也就是在国际新闻中心正式注册的记者太少了。

  拿俄新社来说,只有5张官方证件,其他都是非官方的注册记者。俄新社摄影记者和视频记者的任务是快速详细报道奥运会。俄新社莫斯科总部这次还专门派了体育编辑部前往北京代表处,加强北京代表处的力量。记者们以各种体裁和规格的复杂图表新闻、漫画、音频和视频报道与奥运会有关的任何事件。

  但整个俄罗斯媒体具有拍摄奥运会资格的证件只有12个。比起上届我们在雅典奥运会,采访许可证要少很多。我们正式注册的记者每天都给我发很多短信,告诉我国际新闻中心又在奥运村组织什么活动了,可是我们没有证件就是进不去,真是遗憾。

  不过我知道,中国媒体在这次奥运报道中就取得了不少的采访证件。中国是个很大的国家,媒体也非常多,奥运会又在中国举行,满足东道主对奥运高度关注的热情无可厚非,但国际奥委会可能没有考虑到其他国家比如俄罗斯的民众也是非常喜欢奥运会,对奥运会也是希望能尽可能多的了解。

  我们申请了十多个采访注册,最后只拿到5个,5个采访证件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在前方作报道的记者非常忙,非常紧张,也非常累。

  只好通过俄罗斯来京人士间接看北京

  我们这批共11名记者负责报道奥运会。大部分都是开幕式前提前2-3天,第一次从莫斯科来北京,除了忙着采访,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去北京市内逛。他们告诉我,北京给他们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怎么不是他们印象中那个人人穿中山装,骑自行车,住在低矮肮脏的胡同里,没有自由的地方,他们有些奇怪,北京看上去是那么漂亮和现代。

  我们的记者自己无法很直接地去感受北京。还好,俄罗斯在前海成立了一个专供本国奥运代表团成员及本国贵宾休息娱乐的“后花园”——俄罗斯之家,每当俄罗斯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得奖牌,“俄罗斯之家”就会举行庆祝仪式,而这些夺得奖牌的运动员也将到“俄罗斯之家”与大家分享胜利的喜悦。因此,我们虽然没有足够多的采访证件,但我们依然可以做出很多有关比赛成功或失败的全面分析报道。

  此外,俄罗斯代表团一些重要的官员以及俄罗斯随团的一些体育界人士和社会名流也将在这里接受媒体采访。可以说,除了奥运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俄罗斯之家”成为俄罗斯代表团最重要的新闻发布地,而俄新社是在北京唯一能够发布中文信息的俄罗斯媒体,因此我们的记者能很方便地通过对这些人士的采访尽可能多地了解北京。

  俄新网总编辑叶菲莫夫:北京兑现了环保承诺

  面孔

  阿列克谢•叶菲莫夫,俄新网总编辑。1991年在莫斯科大学亚非系学习中文和中国经济,2000年曾留学北京大学。

  声音

  善意、真诚和客观,应该成为记者们报道北京奥运会的准绳。

  “作为第一个就奥运环保、交通等问题专访过蒋效愚先生的俄罗斯记者,我一如既往地关心奥运会举办期间北京的环保问题。”有着漂亮的优雅胡子的叶菲莫夫,和克浪斯一样,都能说一口非常流利的中文。当克浪斯得知记者想知道,俄新社在挑选报道赛场外的新闻,有什么标准的时候,他立即把奥运期间特地从莫斯科来北京的俄新网总编辑叶菲莫夫叫来,让他来解答。不过,超级忙碌的叶菲莫夫,只给了《青年周末》记者不到10分钟的采访时间。

  北京的环保工作是真的有成效

  还没来北京之前,我想很多外国的记者和游客都有一个很大的担心,那就是北京的环保问题,在他们的想象中,北京应该是一个灰蒙蒙,空气质量非常差的地方。而且还发生了有运动员因为担心自己身体受到影响,退出某些比赛的消息。因此,我们的记者每天都在密切关注北京天气状况。空气污染或者非污染问题都是我们报道的重点之一。

  实际情况,大家都看到了,我们在自己的报道中也呈现了,北京的空气质量真的非常好,有几天的好天气甚至好到一些老北京告诉我们,这是他们小时候可能都没看到的蔚蓝的天空。

  作为我本人,其实对这个结果已经早有预测。我从2003年到2007年间一直在北京工作,2007年12月才离开北京回到莫斯科。在北京期间,我曾经对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先生进行了专访,这是第一个俄罗斯记者对他进行专访。这次专访,蒋先生告诉了我很多北京为改善环境质量所做的努力。

  我想,北京环境质量之所以改善这么多,一方面,汽车的单双号限行起到了实效;另一方面,我也亲眼看到了,奥运期间,北京所有的建设工程都处于停工状态;还有就是,我相信大多数北京人应该注意到了,现在使用煤炭生炉火做饭的人家几乎也没有了吧。大多数家庭都在使用煤气或者天然气了,这个措施对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也是非常有效的。

  不过,就我个人的采访情况而言,我认为,北京市让首钢搬迁这个重大的举措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不但去了首钢内部就搬迁进行了多次采访,去年4月份,我还去了位于曹妃甸的首钢新址进行了采访。有专人陪同,一路帮我解答各种困惑,几乎没有什么保留。我自己算是亲身体会了北京为改善环境所采取的努力。

  在北京做采访其实并不难

  其实我能约到蒋先生做专访,并没有其他人想象的那么困难,现在看起来,还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呢。我就是给他办公室发了份传真,两天后,他们就打电话来让我去做采访了,然后我就去了。

  这次专访,蒋效愚先生对我几乎没有什么保留。呵呵,即使有保留,我也完全能够理解,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对记者讲吧。

  这次奥运会,据说有25000名外国记者来北京采访奥运,而且据我所知,组织方已经给记者创造了很舒适的条件,便于他们开展各项赛事报道。

  显然,记者们写的报道、简讯和特稿写出了体育赛事,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眼睛知道北京其他方面的情况是怎么样的,现在北京官方给我们的情况是否属实?我们在北京的采访是否是经过过滤,需要层层请示,受到百般阻挠的?

  就像我以前的一篇文章中说的,不可否认,新闻行业的存在就是为了向社会通报问题,报道公开的或者隐蔽的社会矛盾。但是媒体,这意味着新闻、事实和信息。在这个意义上,奥运会是很多记者摆脱对中国固有看法的机会,是了解这个国家新事物的一个机会,是战胜偏见的一个机会。

  我自己亲身的采访经历告诉我,北京方面真的比较配合我们的工作。像我们要了解每天的天气情况,打电话去气象或者环保部门,都能够得到认真的答复,数据、原因都有,并没有经过什么层层设障。

  奥运会开幕之前,西方的人权观察组织特意为前往中国的记者出版了一个手册。根据这本手册的内容来看,住在中国,在中国工作,危险程度一点都不逊色于伊拉克。手册提醒记者们,在中国工作期间每一步都可能遇到危险,到处是困难和障碍,需要他们去克服。我想,来到北京之后,记者们肯定会对那个手册所说的感觉很疑惑。

  对于记者们来讲,中国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开放。只要看看中国为外国记者提供的工作环境是如何变化的,就会看到,中国在这方面有明显的进步。中国的某些部门和以前一样,不大喜欢和媒体打交道,尤其是和外国媒体。在某些方面的采访报道还是有限制,但是在哪一个国家,在举行这样的大型活动时,都要加强安全措施的,这我完全能够理解。

  奥运会不仅仅是一项体育盛事,这对25000名记者来说,也是了解中国的一个好机会,哪怕离开关于中国的偏见一步也好。还是像我以前在文章中说的一样,善意、真诚和客观,应该成为记者们报道北京奥运会的准绳。

(责任编辑:孟德华)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