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8月28日电(记者王希、刘景洋)“天保工程”实施10年来,我国最大国有重点林区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全面发展林下种养殖、矿产等多种经营替代产业,带领林区群众摆脱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大木头经济”,实现了林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黑龙江森工林区是东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松嫩平原农业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牧业基地的天然屏障,对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相关区域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天保工程”实施后,森工林区不断调减木材产量,10年累计减产木材2277万立方米。林区木材采运业随木材产量调减而逐渐退出了主导产业地位。
为发展后续产业,森工林区依托区内耕地、水草等多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野菜、中草药、食用菌、林蛙、山猪等林下特色产业和项目,10年间已累计收入近700亿元,支撑起了林区经济的“半壁江山”,并为43万林区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
记者在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了解到,这个局业已率先实现了“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企业加林户”的产业化经营思路,建立了全国最大规模的2400公顷五味子种植基地以及具有相当规模的药材种植、木耳培育、林蛙养殖等林区特色产业,并在山下建起了山副产品加工企业,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不但解决了林区富余劳动力的问题,还使全局70%以上的人口不再依靠木材生产为生。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