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不哭
杨晴川
还记得2007年1月20日那天,她信心满怀地说:“我来了,我要赢。
支持她的人一定心痛不已,在他们眼中,她是一个勇敢的妻子、睿智的女人、强有力的管理者,她本可以开创一个夫妻先后任总统的“美国梦”新典范。反对她的人一定十分庆幸,在他们看来,她利欲熏心、飞扬跋扈、世故圆滑、精于算计,她本就不配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领航人。
心态虽然不一,疑问却很一致:她酝酿多年的总统梦怎么会因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政坛新人而濒临破灭?这位集实力、经历、人气和财力于一体的政坛女强人为何无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胜利?我们试图通过这组报道为你找出答案。
哦,眼泪
一位美国社会学家曾说过,根据对一些大企业女高管的研究,女人在许多情况下,似乎只能在“能干”和“人缘”之间选择其一。“女人太能干,必定失去人缘。而要想左右逢源,则不能太能干,起码不能处处显示女人的能力。”这一席话,好像在为希拉里的失败提供注脚。
宣布参选:目中无人,种下失败
希拉里与此次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失之交臂,有多种原因,但失败的种子,似乎在正式竞选展开以前就已早早埋下。
2007年1月20日,希拉里在其网站上正式宣布参选。她的参选宣言与众不同——“我来了,我要赢”。如此成竹在胸、舍我其谁的气势,令许多人至今记忆犹新。这与奥巴马小心翼翼、不露锋芒的参选演说,形成鲜明对照。
当时的美国媒体,早已将未在预选中一试身手的希拉里提前视作民主党今年的不二候选人。在这种光环下,希拉里根本没有将奥巴马视为真正对手,认为这场提名战必将速战速决,根本没有作两手准备。就在奥巴马不动声色在一些边远小州四处活动、广布人脉的时候,希拉里仍然把活动中心放在华盛顿,花在参议院的时间,可能要比进行竞选活动的时间还要多。
去年6月,记者因参与中国人大代表团访美报道,有幸在美国国会山与希拉里见了一面。记得当时她派头十足,言语间时刻以民主党旗手自居。可那会儿,她仍不过是100名参议员当中的一个,而且资历并不算深。在美国国会为中国人大代表团举行的招待会上,她姗姗来迟,宣暄完毕,便匆匆离开。在她身后,两名年轻跟班始终紧随。一切事情,希拉里只需动嘴,无需动手。
当时,随行的同事由于一直对希拉里印象极佳,斗胆上前向她问好。希拉里与我们都握了手。从近距离看,她个头不高,脸上皱纹很多,完全不是电视上那副光鲜的样子,但那种目中无人的气势,却和传说中的十分吻合。
我们当时想问问她关于竞选的事,但她例行公事地握过手后,立即扭头就走。一边走,一边吩咐跟班:“拿一张他们的名片”。我们当时听了甚为欣慰,以为日后采访她的竞选活动可以方便很多。但后来却从未从她的竞选班子得到过任何有用信息和方便,甚至几次参访还被拒之门外。希拉里及其团队的傲慢和自负,算是让我们亲身领教了一回。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