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综合 > 伊利阳光社区公益梦想 > 最新报道
   公民老汤:我家小区常打开 开放迎着阳光来
      时间:2008年09月12日19:27

  几天前,一个朋友告诉我说,他作为北京顺义一个高尚小区的准业主,想参加一个由伊利集团在该社区发起组织的一个公益活动,也想听听我的意见。碰巧前一段时间我参加过一次论坛,伊利也是其中的发起者,对这方面有些了解,就给了他几个网址,以资参考;同时也想写点感想,作为对他的求证的答复。

  普罗众生离不开日常生活,除了家,小区恐怕是最常挂在嘴上的,如果说家是一个人的安乐窝,那小区就是家的停靠港。早上出门,小区是第一站;晚上进家前,小区是最后站;周末居家,小区是总站。可以这样讲,家好,人安;小区好,家安,人更安。

  小区该怎么好,才算真的好?

  “奥运期间,北京几乎每个居民小区都可以看到穿着“奥运志愿者”制服的大妈、大爷在小区内外周围做安全巡查,俨然成了奥运北京独有的一道人文风景……。”不过,即使不是奥运,我们这些“小区人”对这些“大爷、大妈们”的安防作用也是普遍认同的。

  但是,除了最基本的安全性,一个好的或者叫宜居社区(官方的说法是“和谐社区”)还应该有其他一些定义要素。

  伴随中国进入城市建设的现代化,尤其是在房改之后,传统的“计划”街道逐步被现代的“开发”小区所取代,从居住形式到管理模式都有了很大变化,其影响也是深远的,尤其是在人际关系方面,小区的“人际冷化”、“住户孤岛化”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虽近尤远”的陌生感成了宜居的最大敌人,而且这种“现代病”是有高度传染性的。社区,是整个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元件”,如果它出了毛病,并蔓延开来,其破坏力是巨大的,虽然这种破坏力更多的是以“微观的形式”潜藏在“心理层面和精神层面”,蓄势的过程漫长,但一俟达到临界点,则势不可挡。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中央层面,“社区的建设与管理”被纳入了基本的国策范畴。

  具体来讲,我想至少还有三个方面的要素可以定义一个好的,或者叫“宜居”社区。

  一是“开放性”:

  “开放,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标志”。看看我们人类今天发明的各种东西,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网络工具、制造工具……等等,无不以“开放性”作为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其目的都在于为了更好地在人际之际形成一个良性的“沟通与对话、交流与交换”的生态环境。

  这种思路同样适用于“社区建设与管理”,具体来讲,就是以人为个体,在个体与个体之间;以家为单元,在单元与单元之间;以小区为单位,在小区与小区之间、小区与社会之间;形成一个“开放链”,去除藩篱(有形的和无形的),增进沟通,促进交流,加强融合。

  一句话“让小区暖起来”!

  二是“多元性”:

  一个“开放社区”的良性发展会自然形成一个“利益相关群体生态链”,这里面有政府、NGO、企业、业主、物业等主体,也就是说,一个开放社区的建设与管理,首先是一个发挥“集体智慧、汇集集体力量”而产生的综合效益,每个主体将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自身的资源,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近期官方的措词中,也谈到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建设和谐社区”这样观点。

  三是“阳光度”:

  为什么用“阳光”这个词?是因为近期一直在关注伊利集团在奥运前后的“公益动态”,借用他们的“健康中国—阳光社区公益梦想”活动中的“阳光”这个主题词,来表达我心目中的一个好小区该是个什么样子。在我看来,这“阳光”,既是自然的,也是心理的,更是精神的。

  我把近期大街小巷传唱的“北京欢迎你”的歌词稍加篡改,就成了“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容纳天地来……,我家小区常打开,开放迎着阳光来”。这是我,作为一个“小区人”的一个美好愿望。

  

 
   
525伊利健康中国公益日 为中国加油
传递爱心 共铸希望——众志成城铸希望,母婴关爱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