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主讲人周岭谈传统文化 |
周岭 |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国故事”大师对话节目。今天我们请到的是著名红学家、《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周岭老师。我是“中国故事”运行团队六朵金花之一的刘雅嘉,还有另外一位六朵金花之中的高玲娜。“中国故事”是由北京奥组委和国家文化部联合举办的重点的文化展示项目,从奥运会开始,一直到残奥会,我们总共接待了超过500万的游客,可以说在奥林匹克的平台上,对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在国内的传承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周岭:首先,我觉得这个小屋太小了,看完了以后意犹未尽,我觉得还应该有更多的东西展示。
主持人:体量过小是所有的大师到我们这里谈的问题。我觉得在这么小的空间里面,当时我们也是因为是说,这个项目先天条件不足是在我们赛后的休闲花园里面做的一个项目。给每个小屋的面积大概是90平方米,海南更小,是72平米。在这么小的空间里,我们也是在各个省的支持下,展示了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每个省是有它各自不同的主题。您走过来,除了小屋的小,这可能是对我们的批评了,在以后如果“中国故事”能够持续下去的话,我们会给领导建议的。在内容上面您有什么意见吗?
周岭:刚才我说小不是批评,小是把一个很小的空间,展示在观众的面前,但是我们感觉到有无限的意境进入有限的空间之内。只是觉得还想看更多的内容。因为我个人跟香港有一些渊源,在香港工作,对香港比较熟悉。澳门也比较熟悉,台湾虽然没有去过,但是对台湾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比较关注的。所以,我觉得还应该有更多的内容。刚才你说到海南,我有一些特殊的感情,我在海南呆过一段时间,对海南也比较熟。港澳台这三个小屋,总体感觉,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跟中华产生文化遗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香港、澳门做了这么多年的殖民地,回归以后,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中华文化传承始终没有隔断。尤其现在我们去香港看高楼大厦林立,澳门也是,近年以来,澳门的旅游业发展很快,去年、前年的旅游业的总收入可能超过了拉斯维加斯,去年澳门的博彩业纯利润超过了一千万港币,已经远远超过拉斯维加斯。这些表面上看来都是外来的文化,实际上,中国一部历史,不管什么样的外来文化,到了中国这一块土地上,都会跟传统文化结合,都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比如说最早中国的音乐。我们今天参观几个小屋的时候,都看到了地方的戏、地方的音乐、地方的民俗活动等等。这些东西不管是外来的还是本土的。时间长了以后都会融合在一起。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中国古代音乐分五乐八音,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就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中,也有外来的东西。比如说郭沫若先生曾经考证过,他说琴就是丝类乐器,古音读KAN,就是巴比伦语的发音。横笛也是从汉代传过来的。琵琶最早是从西域传过来的。最早叫胡琵琶。但是现在都成了中国的民族乐器。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外来的文化,我相信跟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后,也会在这个土地上生根,也会被我们所接受,也会融合在一起,也会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这三个小屋,还让我们想起更多的东西,比如说台湾小屋。台湾小屋展示的是琉璃工房的琉璃作品,台湾的琉璃作品,从气量、到工艺都做得是淋漓尽致,做得非常好。台湾琉璃启发我们想到中国传统的琉璃文化,其实琉璃在中国古代是很知名的一种宝器,早在青铜器那个时代,就有琉璃了,因为它是青铜器冶炼产生的副产生。到了汉代,道家炼丹很盛行,也产生一个副产品,也是琉璃。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跟中土文化结合,佛教成了中国本土的一个文化现象之一,佛教中的保物,里面就有琉璃。从神话传说中也可以看到琉璃的影子。比如说《西游记》里面唐僧的徒弟沙和尚,原来是卷帘大将,他就是因为失手打破了一个琉璃盏,把他贬到人间来了。当然,古法琉璃和现在台湾的做法不一样。古法用琉璃石、琉璃鼓,用很传统的做法做的。台湾现在除了有古代的琉璃做法以外,还吸取了一些西方的工艺。台湾的两种工艺结合的技法可能更有前途。台湾小屋里面展示的东西少了一些,我们看到了琉璃,看到了草根微笑的照片。其实,台湾的好东西太多了。我提到一点大家可能熟知,台湾有一个国立故宫博物院,它的取名也耐人寻味,因为这个博物院建起来的时候叫中山博物院,后来改名叫国立故宫博物院。这里面的藏品,大部分是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运去的。将来两岸统一以后,这些藏品还要回归到北京故宫博物院里面来。这个根始终是连在一起的。台湾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有60多万件,这些藏品的绝大多数都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当年的藏品。尤其是书画作品,都是大件。小件当年都被溥仪带走了,后来回到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台湾的大件比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要多得多。还有很多国宝级的东西,比如说快雪识晴天,这些东西都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它每年展出的东西都有五千多件。大概是一段时间换一批,一直没有断的展出。这些展品在台湾岛对台湾民众的影响是非常深的。使得每一个台湾人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中国的古代文化,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品,使每一个台湾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在什么地方。台湾和整个的中国,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
台湾除了这些宝物之外,文化上的一些影响跟大陆的关系也始终没有隔断。比如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四十年代末,就有一批博学大儒到了台湾,比如说胡适。五十年代末的时候,又有一批著名的学者,比如说钱穆。有人说钱穆是同学大儒中的最后一个。经史子集各个方面的研究大儒,研究得这么精的,就他一个。
香港已经游离在外面已经一百多年,回归以后,西方的气味很浓厚。尤其是它的节假日,所有的西方节假日香港都放。但是在香港没有回归的那些日子里,中国的节日和西方的节日是一起过的。你有复活节,我就有佛诞日。你有各种各样的西方的节日,我就有各种各样的中华传统的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节日一直没有断掉。澳门和香港一水之隔,现在有快船,半个小时一班船,节假日的时候更多。多到有时候15分钟一班船。港澳文化上的联系也很多,澳门虽然在葡萄牙人手里很多年。回归以后,我们看到澳门的传统文化始终跟中华文化没有断裂过。他小屋的展示主要是中华的传统文化,主要是中华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有一些甚至在大陆很多年里面都过得比较少了。我记得六十年代,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就剩下一个春节了,这个春节还是过革命化的春节,近年以来我们提倡传统节日。尤其是今年,传统节日作为法定节日来放假。但是假日不等于节日,我们要理解其中的内涵。因为节日承载的东西都是几千年来文明的积淀,都承载了很多先灵的愿望。今天,我们承载下来,给我们现在的人带来了很多的欢乐。比如说澳门小屋里面的赛龙舟的活动,和中原的赛龙舟是一脉相承的。他们也是为了纪念屈原。离开了一个地方,如果稍微有一些距离,内容、形式有一些变化。比如说澳门、香港、台湾都有妈祖文化,香港有天后宫,澳门和台湾都有妈祖阁,这些是跟福建、广东各省都差不多的民俗文化内容。并不是跟中原文化没有关系。
这是看了这三个小屋的一些初步的感受。
主持人:这三个小屋的代表已经有问题要问您了。
高玲娜:根据您刚才说的,我从小在北京长大,我记得我小时候过年,气氛都特别浓,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包括《四世同堂》里面写兔爷,里面的故事都特别的有意思。现在我们几乎感受不到这种气氛了。为什么港澳台的民族节庆能保存得这么好。对于我们这样内陆地区来说,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可以使我们的民族传统能够更好的发扬和保存下去?
周岭: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今天的三个小屋看到很多的志愿者都是大学生。中秋节跟大学生有关系。为什么呢?月亮我们过去还叫蟾宫,传说月亮里面有蟾蜍,过去有一个成语叫蟾宫折桂,意思就是说希望可以考试高中。我们今天的大学生都是蟾宫折桂的人。我们过去的传统节日内容是非常多的。比如说你刚才说的八月十五,北京过节的时候,有满街的兔爷,有各种各样的节令的水果、食品,吃月饼,还有很多活动。我们今天,吃月饼已经保留下来了。兔爷现在几乎没有了。现在的一些老人都还能记得当时的情景,一到七月底,兔爷基本上都摆出来了,在大街上到处都是。过去北京城里面的老百姓的生活,平时大多数是赊帐的,不是拿现钱买的,每到节日到了,就要还钱。春节前是这个情况,中秋节前也是这个情况。我记得一段竹枝词说,不要提旧债,把时间忘掉,心里面就很清闲。一看佳节就已经很近了,满街都摆兔儿爷。为什么一到中秋,家家都要请兔爷回去?有两个功能,一个功能是拜月的时候要拜,是拜的偶像中的一个,尤其是小孩要保平安。第二个功能是玩器,很好玩。有时候拿一个捣药的东西。还有的把兔子骑到老虎身上。还有的兔子的嘴是活线,一拉嘴可以动的。其实,各个地方都有类似的玩具。
香港澳门台湾这些地方为什么对文化传承这么重视?这是从两个方面说,第一,它没有断过。第二,正是因为它曾经游离于整个中国的管辖以外。所以,这些跟我们同中同根的中国人,他有强烈的思乡的感情,思归的感情。他用这种形式作为一种寄托。
今天,澳门回归了,香港回归了,我们从现在的海外华人就可以看出当时香港、澳门没有回归之前的心情。所有的海外华人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对传统节日格外的重视。所以港澳台这些地方的传统文化一直没有隔断,一直传承得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