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美国报纸摘要 美联储新角色:终极投资者
《华盛顿邮报》
华尔街的一片荒漠
雷曼已经申请破产保护,雷曼兄弟们能从中得到好处吗?如果美林银行持续走高,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在过去五年全球资本大量涌入美林,雷曼等华尔街巨头时,带来的就业职位确实凤毛麟角,原因究竟是什么?
后来,令人同情的华尔街终于倒下了,而美国在中国的主要投资机构却是高奏凯歌,当然,美国投资机构还得依靠美国国内市场,因为美国人生活在这里。
美国银行的投资不足并不能完全归咎于“缺少资本”,而即使当石油美元及“中国美元”大量涌入华尔街时,投资商立即将其转变成更加不确定的信用票据。这些也的确给华尔街及其投资者带来巨大财富,“美国交通运输”就是很好的例子。
《纽约时报》:
美最高法院全球影响力下降 曾经是多国判例来源
自二战结束后,全球律师在法律指导,引证及案例分析时都将最终目光放在美国最高法院上。而现在,美高院在全球的影响力正日益衰竭,更让人吃惊的是,在美国最高法院审判过程中,曾发生过因为是否应引用国外法律而发生争执。同时,关注美国司法著作的人也是大幅减少。
“过去,美国宪法经常被引用到国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院长伍德罗.威尔逊说道。“我们失去了曾经最引以为豪的东西”。美国纽约时报一位分析人士称,从1990年至2002年,加拿大最高法院每年就要引证美国高院判决十二次之多,而在接下来六年内,引证次数就下降了一半。据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拉塞尔.史密斯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澳大利亚最高法院在1995年一年时间内曾引证美国高院判决208次,到了2005年,引证次数只有72次。
除了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全球其它国家也减少了引证美国高院判决次数,特别是在涉及人权问题的司法判决上,而在涉及酷刑,自由等判决时,全球正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欧洲人权法庭上。
美国联储局的新角色:终极投资者
不管是在显示其“财政火力”还是解决突发金融问题上,美国联储局最近是将自己能力发挥至极限。美联储局似乎已不是政府金融机构,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终极投资者”。
通过注入巨资给AIG公司并进行接管,美国中央银行也似乎一夜之间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转换,美国央行似乎再也不是只会在“象牙塔”顶端制定货币政策的指挥大师,现在的指挥大师头上戴着三顶帽子:“保险聚集帽”,“银行投资帽”及“基金管理帽”。
美国卡内基美隆大学经济学教授艾伦.梅特茨说:“这是独一无二的一次,美国央行从未做过这样的事情,如果你沿着美国金融史回到1921年,当农民生活困境加剧求助于央行时,他们只是摇头并说自己并不负责此类事情”。一直以来,央行只是将自己定位成“金融政策”的制定者。但是央行也是不折不扣的最后一道抵御“金融危机”的防线,他们能瞬间集结“资本大军”,并形成控制之势,也许AIG集团就是很好的说明。(同创/钟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