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访谈现场 |
王南华解读神七飞船技术突破:最重要的是轨道舱
欢迎各位网友来到“狐说神七”会客厅。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关注“追梦”神舟七号系列访谈,现在是9月27号下午四点,应该说离神舟七号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今天在我们访谈间,我们特地邀请到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飞船系统专家王南华老师来到访谈间,王老师应该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欢迎您。
|
王南华:我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都在发射现场,神舟七号我在飞行控制中心,这次航天员要出舱,在太空漫步,作为咱们国家这是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期的首次飞行,所以这一步我觉得确实是很重要的,也是非常不易的。
主持人: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刻。我想现在不管是坐在电视机前,或者坐在网络前收看我们直播的,全国人民的心情其实都是一样,非常紧张,而且非常期待这一刻。
王南华:是的,而且这是首次太空行走,出舱的航天员要穿着中国自己制作的“飞天”航天服,这是第一次使用,也是第一次出舱。这个我觉得是对全体研制人员,是非常兴奋和激动的。
主持人: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次神七和以前神五神六的任务不一样了,涉及到出舱的环节,所以我们的飞船在设计上面和神五神六也有着全新的突破。今天我们访谈间有一个模型,王老师要不然给网友朋友解释一下,这次神七的飞船和以前神五神六有什么技术上的突破?从飞船上面开始说起吧。王老师先解释一下上面这部分,椭圆形的方块有什么作用?
王南华:最重要的就是轨道舱,以前轨道舱作为一个留轨飞行器用的,所以轨道舱是分离的,分离以后可以继续留轨飞行,推进舱带着返回舱自动分离。这次为了出舱活动,就把这个轨道舱原来留轨的功能取消了,主要针对对航天员的出舱活动,改造成一个气闸舱,气闸舱待会儿再说。它的顶端就是为了气闸舱的复压到泄压,安装了气体仪,复压就是恢复舱内原来的大气压,待会儿我们再说。这个方的实际上就是航天员从出舱完了回来以后,要释放小卫星,这个小卫星就可以伴飞,陪伴着飞船飞一段路程。它在释放的过程中,可以从小卫星的角度照飞船的外形,当然只是照一个局部。
主持人:刚才您介绍了轨道舱,应该说是神七当中最大的亮点了,能不能给网友朋友介绍一下,轨道舱有什么和神五神六不一样的?
王南华:轨道舱在神五神六的时候里面相当于一颗卫星,里面有控制系统,测控系统,也有有效载荷,所谓有效载荷可以进行一些观测,测量,和卫星一样的,像那种观测卫星。现在这些设备都拿掉了,拿掉以后增加了气闸舱,气闸舱的意思就是说,航天员原来都是一个大气压,轨道舱都是一个大气压,出到外面去,外面是真空,这个舱门是往里开的,如果里边是一个大气压,外面是真空的话,你这个门相当于开不开的,对吧。
主持人:在不同气压下是不能打开的。
王南华:所以一定要基本上很小的气压下才能打开,内外差不多的情况下。这些需要把轨道舱的气放掉,放掉后把舱门打开,打开航天员出去,再回来的时候,把门关上,慢慢复压,这个就叫气闸舱。这里面就有气闸的恢复,有一些控制设备。
王南华:再有航天员出舱,穿航天服,有一些设备,相当于出舱的一些控制设备,因为航天服还要接一些气液,里面要充气,还要把氮排掉,航天员需要吸氧,排氮,里面有很多连接的管路,有很多的控制系统,专门为航天员航天服来用的这个。
主持人:舱外的航天服。
王南华:出舱单独的控制系统,为了出舱设计的。再有就是说,里面有一些放航天服的支架,挂钩这些东西。另外这一次航天员在休息,有时候可以倒换,作为一个生活休息区,所以其实轨道舱主要是为这次出舱活动做了一些改进。
主持人:所以改变说,尽管它是一个不太大的舱体,但是这个功能确实很多。又能休息,又做轨道舱,又做气闸舱。
主持人:我们看到很多媒体的报道,舱门上有很多设计的创新,您作为设计人员,能不能讲一下这个舱门具体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
王南华:舱门是我们那个地方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我们空间技术研究院专门有一个部门设计。原来在神五神六之前,也有这样的轨道舱舱门,这个舱门就是航天员从这个门进去,发射之前,他们从这个舱门进去,进去之后,通过返回舱跟轨道舱之间,还有一个舱门,再进入到轨道舱,杨利伟之类的都是这样的。外面是由工作人员从外面把这个门关上,检查一下,那么就结束了。这个门就不再打开了,这一次就是说,他们进去以后,封死了,还需要打开的,这个舱门跟原来不是一样,原来相当于分开以后,就不再打开了,这次相当于舱门里面所有的一些机构,都需要在,如果不再打开的话,舱内一直保持的是一个大气压情况。你为了航天员出舱的话,等于这个轨道舱要卸掉,所以舱门的所有结构都是需要在真空的环境下工作。
王南华:另外航天员出舱比神五神六穿的航天服要大,这样航天员非常不方便,所以这个门稍微扩大一些,太大的话,舱内就没有地方,因为它是往里开的,这样的话,就占了一些空间,最后确定舱门的大小,把门往里开的一些设计,包括舱门的密封都有考虑。因为你等他回来复压以后,这个门要关上了,这个时候才能密封,才能恢复压力,航天员才可以脱掉原来出舱的航天员,穿成原来的航天员,又回到出舱之前,准备工作之前这个压力。
主持人:这个舱门和神五神六比,除了半径上的扩大,角度上的变化,就这个门本身来说,有哪些调整吗?
王南华:门本身我刚才讲了,肯定工作条件要差,因为原来是在地面上开关的,对吧,就是说航天员进去以后,关上就封死了,上天后不再打开了,也就是说不需要在真空条件下再去打开。这次要打开的话,带来了一系列困难,所有东西都需要考虑,另外密封性和细节的一些结构,这些都是他们做舱门的研究花了非常大的力气。
主持人:我特别好奇,因为这个门也是朝里开的,这个门的把手是什么,就像我们普通开门的转一下,直接打开,因为它是要锁死的。
王南华:这些细节我们一会儿看看电视里面的。四点半航天员卸压之后会打开舱门。我估计打开舱门这个过程应该是在测控区里面,是会传回来的。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