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焦立中:祝贺神舟七号宇航员顺利执行完成中国首次太空行走任务! |
我国太空行走成功 美国华裔宇航员焦立中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点评太空行走
中国太空第一步焦立中打100
本报讯(记者王燕)昨天下午,我国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地完成了中国的首次太空行走。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远在美国的华裔宇航员焦立中,他给这次出舱活动打了满分——100分,并发来了祝贺信,希望通过本报向航天员表达自己的祝福。
“我今天凌晨5点就起来了,睡不踏实。”北京时间今晨记者致电焦立中时,他说,昨天专门查了翟志刚出舱行走的时间。
|
焦立中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名担任国际空间站站长的华裔宇航员。
得知出舱行走时间是北京时间下午4点半,休斯敦时间为凌晨3点半后,“我很着急,即使我半夜起来也看不到啊。”焦立中说。
因为他家里看不到直播,所以他心里一直惦记早点起来看新闻报道,希望第一时间得知中国航天员成功完成太空行走的喜讯。于是,一夜没睡踏实的他在凌晨5点(北京时间27日6点)起来上网查新闻。
在详细观看了记者发给他的出舱行走视频后,焦立中耐心地就每一个细节做了点评。
出舱相关点评
精神状态
在此次出舱活动中,地面也一直在询问翟志刚的身体感觉。
焦立中点评:在刘伯明的配合下他还拿出中国国旗在太空挥舞,说明他一切正常,精神状态如他说的那样,良好。
通讯系统
此次“神七”载着三位航天员在343公里以外的太空也持续畅通地保持着与地面的对话。
焦立中点评:从视频可以看出,地面在得到飞船数据方面也没有遇到任何问题,所以舱外行走也进行得很顺利、安全。
焦立中点评出舱七步骤
经过6分钟打开舱门
在进行舱外活动前,翟志刚经过了6分钟的时间打开了舱门。时间稍显长,但最终顺利打开舱门。
焦立中点评:打开舱门要耗费每一个宇航员大量的精力。翟志刚费力打开舱门是正常的。因为舱内是有压力的,在压力的作用下,门和舱的结合很紧。但只要移开舱门一个小缝,就能够把舱内的压力稍微释放,接下来的工作就轻松了。
我注意到翟志刚逆时针旋转手柄,这是完全正确的操作。这跟我们生活中是一样的。顺时针为关上,逆时针为打开。
系安全锁保证人不飘走
出舱之前,翟志刚首先用两条红色的安全锁系到舱外,一只手不放松扶手。
焦立中点评:中国的宇航服跟俄罗斯的很相似,需要安全锁来保证人不会飘走。宇航员手抓扶手也是类似的作用。因为人在太空是没有重力的,如果手不抓着扶手,人就会来回转动,无法完成工作。翟志刚做得很好,很专业。
先头后脚出舱成功
翟志刚以先头后脚的方式进入太空,这时,他的双腿离开轨道舱,他成功出舱。
焦立中点评:手臂、手指活动自如,头先脚后,是航天员出舱的“标准动作”。
我注意观察了翟志刚的操作过程,他的手臂和手指都能活动自如,且在身体的移动过程中也很灵活。
用手“行走”步骤规范
在太空行走过程中,翟志刚每操作一步前,他都要先在舱壁的扶手上固定好安全系绳的挂钩,一根固定好了,另一根才改变位置,行走步骤有条不紊。
焦立中点评:虽然这次活动的时间不长,也相对简单,但他的每一个步骤都是正确规范的。在人们说的“太空行走”中,其实腿是不大用的。
大家没有看到翟志刚的腿在行走,是在飘,这是正常的。他的手没有停下来,是手在工作。
三人配合十分重要
翟志刚从队友手里接过一面国旗,一手扶舱,另一只手向世界人民挥舞。而另一名航天员景海鹏则一直留在返回舱里值守,监控数据。
焦立中点评:航天员有不同的分工,但三人的配合十分重要。我知道他们在一起工作很多年了,我也能看出他们的默契来。
翟志刚在舱外活动时,舱内的景海鹏一直不受外面行为的影响,专心负责数据的监控,这很重要。没有景海鹏的协助,翟志刚也不可能顺利出舱。
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动作
翟志刚在太空中回收固体润滑材料,并将它交给轨道舱内的伙伴刘伯明。
焦立中点评:从视频中可以看到,翟志刚完成了整个取样过程,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动作,他一直都是单手握紧扶手,另一只手进行操作。我先前也提到过,舱外活动的很多操作都是单手进行的。双手进行时,需要稳固双脚。
回舱方式很专业
关舱门:太空活动结束后,他安全地关上舱门,成为整个活动结束的重要环节。
焦立中点评:返回与出舱相反,航天员在进入轨道舱时,采用脚先头后的姿势。翟志刚回舱的方式很专业,完全没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