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源于责任
■ 文/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 汪力成
去年,我们在梳理华立30多年创业和发展史的过程中,一直想提炼一种华立企业的成功基因。这种基因应该既是华立30多年来成功的核心要素,同时也能够成为引导华立持续永恒发展下去的关键条件。
|
何为“成功”?何为“责任”?语言学家告诉我们,成功,即“获得预期的圆满结果”;责任,即“份内应做的事”或者说是“应尽的职责”。华立的“成功源于责任”,是说华立迄今为止的发展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其根本原因是始终做好“份内应做的事”,也就是努力工作、竭尽力量履行职责的结果。对我们来说,未来也同样如此。
我们还应该进一步理解“成功”的含义。“获得预期的结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达到了自己的发展目标。但作为华立,一个把社会责任作为自己存在本质的企业,仅仅这样理解是不够的。企业首先要在市场上取得胜利,保持企业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尽力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其次是引导、教育员工做一个优秀的社会公民;第三,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不忘回报社会,以感恩反哺之心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否则,连自身的生存都成问题,又怎么谈得上成功?所以讲,我们的成功,应该是指在战胜竞争对手的前提下,圆满地达到比单一的胜利要求更高的预期目标。而“责任”,是指华立人,特别是几代华立的领导团队成员,竭尽全力履行应尽的职责。同时也要求我们的各级管理者,努力工作、竭尽全力履行应尽的职责。
正如我们所理解的“责任”,华立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一直没有忘记把华立建设成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无论是华立名称的由来,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所确定的一整套企业愿景、宗旨、“四个负责”等,无不体现出一种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感。尽管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市场秩序并不完善,社会责任感的多寡尚不足以对企业的生存构成直接威胁,但华立人始终认为,社会责任不是可有可无,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企业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细胞和基石”。华立人始终坚信,只有重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
我们再也找不到一个比“责任”一词更贴切的字眼,来解释华立的37年了。比如说“运气”,37年来难道我们一直都鸿运不断?恰恰相反,华立的创业发展之路历经了惊涛骇浪;是经营管理能力强吗?我认为,华立也没有出现过什么经营奇才,我也不认为自己就是“经营大师”了。是资金实力强吗?多少年来,华立完全是在没有一分钱的原始资本投入的情况下,负债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是行业选得好吗?我想也不是,华立起家的电能表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专业、而且狭窄的小行业,从来没有企业从中赚过大钱;在中国靠电能表起家的,除了华立也没有出过什么大企业。还有其它什么决定性的因素吗?没有。只有“责任”两字,只有“责任”才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
对责任的理解很难,难就难在什么是“份内的事”?什么是“应尽的职责”?
“责任”两字对大家并不陌生,甚至也是许多人经常挂在口头的一个词。但是,能真正理解其内涵的人,可能并不多。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在37年的创业过程中,华立的每一个员工、每一个班组长、每一个部门或项目负责人、每一个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都能够深刻理解责任的内涵,时刻树立责任观念,处处体现责任意识,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企业中的一部分人身上,那今天的华立是否会更成功呢?
再回过头来看看华立各成员企业历史上遭遇的各种挫折、失败案例,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管理失控,甚至经营失败,尽管表面上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四个字:“责任缺失”。我们再做一个假设:在华立每一次的危机关头,如果没有一批对企业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以大无畏的勇气直面困难、力挽狂澜,那么今天还会有华立吗?
“成功源于责任”,这不仅仅是华立37年创业史的总结,更是华立未来成功之路的训条。“成功源于责任”,这不仅仅对企业而言,它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走向成功的箴言。
有人也许会问,难道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只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无论资源多少,也不论水平高低以及方法如何就能成功吗?当然不是,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责任”两字。为了有助于大家解读“责任”两字,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阐述:
责任是一种品格
对“责任”两字的内涵,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等都有过许多非常精辟的表述。在宗教思想中,如佛教的“普渡众生”;基督教中的“博爱”;中国传统儒家和道家思想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君不为谁为?”等等,无不体现了一种责任的思想。
责任更多的不是体现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和能力,而是体现一个人的品格,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思想境界。任何伟大的或者成功的人物,一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即使是天才也绝对成就不了事业。
责任是一种能力
一个只有责任感而没有专业能力的人,被人们称为“有德无才”。但事实上,“德”和“才”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德”包含了责任感(但责任感会超越道德范畴),“才”就是能力。承担(履行)责任需要具备承担(履行)责任的能力,责任最终需要用业绩来证明,而业绩是需要靠能力去创造的。也就是说,“德”需要靠“才”来支撑。否则,只能是庸才。另一方面,如果一个非常有能力却不愿意或者不敢承担责任的人,那他也无法为社会、为企业、为他人创造价值,这样的人说不上“德”,“才”又从何体现呢?从这个角度讲,同样也是一个庸才,而且是一个高成本的庸才。
所以,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将责任和能力截然分开,更不能对立,责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一个真正有责任感的人,会努力地、不断地学习和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会客观地审视自我,不断改变自我、超越自我,从而更好地履行职责。一个人的能力,也需要通过尽职尽责的工作才能完美地体现。工作意味着责任,无论你处于什么岗位。责任会让你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会使你克制一时的意气用事,会改变自己的不良嗜好及减少惰性,会让你分秒必争、放弃暂时的私利,会让你更加顾全大局,会让你更具有包容心、耐心甚至自我牺牲精神等等。
我们讲的责任,决不是单向的。不仅仅是要求华立人对岗位负责、对公司负责,也包括公司对华立人负责。我们这样做,不仅仅是对公司提升软实力、铸造竞争力有好处,更对每一位华立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好处。责任是个人自我发展和团队发育的前提,所以讲责任不只是公司对员工的要求,也是员工自己成长的需要。换言之,这是双向的,也是互利的。否则,我们讲的责任内涵就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如果不能完整地理解和认识责任,公司的大政方针也就不可能真正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因此,我们说的责任感对华立人和公司整体来说,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说,只有具有责任感的员工和团队才能造就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企业。员工发展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发展是员工发展的必然结果。员工素质提高,企业是当然的受益者;企业发展,员工同样是当然的受益者。
责任心来自于感恩之心
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人呢?一个人的责任感是天生的吗?不是!人的责任感是属于道德层面的一种特征,涉及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来自于孩童时代开始的教育环境,也形成于一生中持续的自我修炼。一个极端自私、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视个人信誉为“粪土”的人绝对成不了有责任感的人。责任源于道德,但超越了道德,责任完全是一个人严格要求自我的价值取向。
责任感的培养,最关键的还是来自于感恩之心的培养。一个真正充满着感恩之心的人,肯定会成为一个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所以,感恩之心是责任的源泉。因为责任心绝对不是简单的等价交换,而是发自内心的无私回报和奉献,至少是先付出后得到。感恩之心更不能是“做秀”,而是内心世界的平衡和满足。当一个人对父母、家庭、朋友、岗位、企业、民族、国家充满着感恩之心时,一定会油然产生对他们的责任感。
感恩之心是一种人生态度。态度改变人生,态度也会决定人生。有些人将一切的得到都看成是理所当然,经常会干些过河拆桥、见利忘义,甚至恩将仇报的事,但最终还是一个失败者。而另一些人将每一点的得到都看成是别人对自己的恩情,知恩图报、终身不忘,甚至“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种感恩之心令他一辈子激情不衰,最终是名利双收。华立37年的成功,不就是靠着一批对企业充满着感恩之心的骨干员工的忠诚吗?正因为他们有感恩之心,所以可以抵挡住各种诱惑、可以经受住种种暂时的委屈、可以放弃自己的眼前利益甚至可以作出自我牺牲,这一支骨干队伍才是华立今天成功的根本保证。而今天,企业成功了,他们个人也成功了!
责任是对自己负责、对团队负责、对结果负责
华立仪表在软实力建设中提出,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对团队负责、对结果负责。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才可能对别人负责,才可能对工作岗位负责,才可能对工作结果负责,才可能最终对企业负责。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不负责任,不在乎自己的声誉、不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不在乎自己的为人,你敢信任他吗?你能委以重任吗?你还能指望他对企业负责吗?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在企业中,当你接受了这个岗位安排时,就意味着你做出了承诺,必须首先清楚自己的职责是什么?但是,往往有些人根本不愿意事先去搞清楚,或者说,只会去搞清楚自己的职务,但对责任是什么不会去关心,因为他从来没打算去承担责任。即使会去搞清楚自己的责任是什么,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为承担责任做准备,另一种却是为推卸责任准备借口。
岗位就意味着责任。岗位职责是可以事先描述的,但是再严格的管理方法,都不可能全部预见未来的实际发生。同样的岗位,用一个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和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即使专业能力再强),结果会完全不一样。即便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岗位,用错了人也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因为有强烈责任感的人,会因为对结果负责而“调整”预定职责;缺乏责任感的人,只会对预定的过程负责。甚至对过程都不负责,因为要寻找推卸责任的借口那是太容易的事了。
责任是企业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因为只有一群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才会努力地应对在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并且义无反顾地为共同达成目标公而忘私,于是他们会先放弃彼此的分歧,放弃一切交叉和模糊的工作边界问题纠纷,会为了大目标而牺牲小团体的利益,通过退让、妥协、合作而追求结果。
如果我们大家都意识到,在企业中,责任比能力更为重要,那么,培养下属的责任感永远都是上司的责任。“既要对过程负责,更要对结果负责”是我们提倡的“责任文化”的核心思想。正确的过程不一定就会有好的结果,但错误的过程一定不会有好结果。一个负责任的上司,一定既关注下属的工作过程,更以工作结果来评判和衡量下属的功过。
我认为,一个真正想干、能干大事的人,首先希望得到的奖赏应该是被信任,然后是被重用,最后才是相应的物质利益回报。有些人老是感慨自己的付出与得到的肯定、获取的报酬不成比例,老是感慨不能获得老板、上司的信任和重用,才做了一点事就想马上得到奖赏和回报等等。这样的情绪其实是产生逃避责任思想的温床,也是职业失败或者人生失败的根源,最后将会一事无成。但这些人如果能够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反思一下如何首先获得别人的信任,从而承担更大的责任来体现自己的能力,那么结果也许就会不一样了。所以,要学会时刻提醒自己:公司就像一艘在大海中的战舰,你和你的战友们同在“华立”号战舰上,“华立”号能否乘风破浪到达胜利的彼岸,取决于每个水兵的表现。大家要清楚,首先最大、最高的目标是要保证战舰不会沉没于大风大浪之中,并始终勇往直前,否则即使你再努力、再能干也是“失败的英雄”,其次是你自身的态度。也许战舰出发的时候你是一名普通水兵,但到达胜利的彼岸时,你已经成为一名“伟大的船长”。
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责任感经常会被表象所扭曲。比如,在我们的企业中,那些对工作经常推三阻四、犹豫不决、大事小事都要请示汇报的人,往往会被人认为是负责任的人;而那些敢作敢为、大胆果断的人,往往会被人理解为是对企业不负责任的人。所以,我们更要先去透过表象看实质,否则,我们也会走入歧途。
成功源于责任
现在,回过头来再理解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将“成功源于责任”作为华立37年发展的核心要素。一个企业、一个人,因肩负使命而产生持续的源动力,因充满责任感而兢兢业业、踏踏实实,这才是持续成功的核心因素。当我们给自己设定并不高的目标时,成功并不难;但当我们不断设定更高的目标去挑战自我的时候,成功将越来越困难。不断超越以往的成功,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就是追求卓越,追求卓越才是真正的挑战,只有出类拔萃者才能挑战卓越,但要成为出类拔萃者毕竟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要去实现更高的目标,仅靠一时的激情和纯粹的利益驱动是承载不了这样的重任的,唯一能承载的就是更大、更高层面的责任感!
也许有人要说,既然这么难,为什么还要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呢?为什么一定要出类拔萃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责任感!责任是一种崇高、伟大的品格,也是人生最大价值的追求。这种品格令他无法停步,他认为他肩负着责任甚至是一种使命,他总感觉他对于家人、朋友、所服务的企业、同事、下属以及合作伙伴都有一种责任,对自己的民族、国家甚至整个人类都有一种使命,所以他要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攀登!作为一个企业也同样如此!
人的一生可能会活得很“沉重”,如果他认为对所有一切都应该负责任的话;人的一生也可以活得很“轻松”,如果他认为对所有的一切都不需要负责任的话。但是“沉重”并不等于痛苦,“轻松”并不等于快乐,很多情况下往往相反。■
本文根据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在2008华立论坛年会上的演讲改编。
编辑 张 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