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上网现状调查(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提供) | ||||||
---|---|---|---|---|---|---|
领导干部上网的比例 |
经常上网 25.28% |
偶尔上网 41.67% |
从不上网 33.05% |
备注:经常上网是每周上网半个小时,偶尔上网是每周上网低于半个小时 | ||
领导干部上网的目的 |
了解社情民意 21.47% |
扩大知识面 15.12% |
休闲娱乐 18.35% |
获取新闻 19.91% |
收发邮件 10.26% |
其他 14.89% |
领导干部上网喜欢接触的内容 |
其他地方的工作经验 7.63% |
当地群众意见(包括政策反馈) 78.18% |
批评意见 5.28% |
专家观点 8.91% |
||
领导干部对互联网促进工作的意见 |
非常有帮助 11.17% |
比较有帮助 71.37% |
没有帮助也没有负面影响 9.26% |
有负面影响 5.27% |
非常有负面影响 2.93% |
|
领导干部上网的推动力 |
领导提倡 10.67% |
自觉行动 41.33% |
工作需要 48.00% |
|||
领导干部了解信息的渠道 |
电视 14.12% |
报纸 28.36% |
广播 3.47% |
互联网 21.78% |
会议 20.05% |
文件 12.22% |
了解民情、汇聚民智 官员上网成中国政坛新气象(图)
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近日的一项调查表明:在629名地方党政县处级以上领导中,25.28%的经常上网,41.67%偶尔上网
专家认为,越来越多的官员上网,表明领导干部更愿意听真话、查实情,执政风格越来越亲民、自信、开放
在信息时代,要把运用网络等新媒体的能力当作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参照
领导干部是中国2.53亿网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
网友们提出的一些意见、建议,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集中人民群众智慧。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胡锦涛
领导干部上网,已成为近年来中国政坛一个新气象。
近日,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的一次调查问卷显示,在629名地方党政县处级以上领导中,25.28%的干部经常上网,41.67%的干部偶尔上网。近70%的干部有“触网”的经历。
掌握公共权力的领导干部纷纷上网,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们在网上的一言一行,为网友瞩目,也为世界瞩目。他们的“网力”——掌握和运用互联网推动工作的能力,也进入人们探讨的视线。
① 上网成常态
公布邮箱、开设博客、实名发帖、网上问计……从东部到西部,从省部级干部到县处级干部,领导干部网力不断提升,上网逐步成常态
“敬爱的陆书记,借读费什么时候才能退呀,不会只说说就算了吧?”
简洁,直白。这是网友近日在人民网上给甘肃省委书记陆浩的留言。
虽然主政欠发达省份,陆浩近期在人民网的网友跟帖数量激增。原因在于陆浩与网友的互动:9月1日,他回复网友,表示认真对待网友留言中的建议和问题。9月3日,他针对网友反映的某些中学乱收费问题作出回复。
陆浩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省委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实名上网,邀请网友“灌水”、“拍砖”;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以实名发帖给网友拜年;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网上问计,840多万网民在线参加“约会”……
市、县各级干部也掀起了“网上风云”。从5月14日实名上网至今,湖南株洲市纪委书记杨平收到网络信访投诉举报145件次,公布投诉件调查结果15件,被媒体誉为“网络反腐第一人”。时任海南省澄迈县县长的杨思涛(现任该县县委书记)2006年10月开通“网上信访”,两年来直接答复网民问题400多次,处理网上信访件460多件。
网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官员把网络作为表达平台。2007年,江苏宿迁81名副处级以上官员开博,广东中山市政府副秘书长等8位官员开博。人民网副总裁官建文说,2003年来“强国论坛”做访谈的厅局级以上官员不到30人次,2007年增加到180人次。了解民情、联系群众、发扬民主、推动工作……领导干部上网,远远超出了读报、看新闻的概念
为什么官员开始热衷上网?
“一来将纪检信访举报工作触角延伸至网络中,以拓展信访渠道,提高数量和质量。二来我还可以在网络上听到现实生活中听不到的一些比较真实的群众声音,了解民情民意,改进工作不足,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杨平道出自己上网初衷。
“一个上网、知网、懂网的领导干部,信息更灵,眼界更宽,更了解社情民意。上网还能增加干部号召力。那些敢于、善于跟网民交流的领导干部,可能更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官建文说。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曾两次与网友在线交流,其言行网民自发传播较多,在人民网省市区领导人留言榜中,网友留言最多。
国家信息化建设长足进步,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民的疾速增长,是官员上网浪潮的背景。最新一期调查表明,中国网民达到2.53亿。专门研究网络的清华大学博士赵曙光说,绝大多数网民的素质不像人们通常描述的那样,是“盲目的”、“情绪化的”、“幼稚的”,而是热情、理智、有智慧的。他举例说,在汶川地震发生后,针对一些电视台过度曝光灾区群众,网友第一时间就发帖指出媒体要遵守职业道德、尊重灾区群众隐私和情感。
网友是智库。汪洋和广东省长黄华华在致网民公开信中说,“在应对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过程中,许多网民的意见和建议成为了支持我们决策的重要基础。”目前,湖南正在发动1000多万网民“大家谈”,开展新一轮思想解放大讨论。
网络是平台。在网上匿名发言,人们更容易表达真实的想法。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社会架构下的沟通壁垒,成为官民直接对话、平等沟通的平台。2008年出版的中国社会蓝皮书调查认为,中国互联网的舆论平台十分发达,网民更愿意“发言”。中国目前拥有约130万个论坛,居全球第一。
网络是信息渠道。一些领导干部把互联网作为公开信息的工具。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开博,几乎每天更新一篇。他坦言:“我只是想通过博客,从另一侧面了解公众的心声,同时让公众知道政府在做和要做的事情。”
从被动到主动,从自发到自觉,官员上网动力十足。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王四新说:“越来越多的官员上网,表明领导干部更愿意听真话、查实情,执政风格越来越亲民、自信、开放。”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认为,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主要标志。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深刻改变了政治生态环境,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 ③ “网力”如何提升
网络意识、增加透明度、大度容网……官员不断提高网力,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一些网友怀疑高级干部不会亲自上网,由秘书代劳,情况并非如此。”官建文说。他至今记得这样一个细节:去年两会期间陆浩来人民网做视频访谈。访谈结束后,他浏览网友跟帖,指着一个跟帖说:这个问题要回答。工作人员想要替他打字,他拿过键盘自己敲。
如今,领导干部上网不再成为新鲜事,领导干部“网力”开始被认为是领导干部的“必备能力”。人民日报副总编辑马利认为,在信息时代,要把运用网络等新媒体的能力当作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参照。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就说,不上网、不重视网络建设、不会利用网络的领导,不能算是一个现代化的领导。
如何提升官员“网力”?
有:“如果只是按照秘书设计好的"设置"上网,只会打开IE浏览器,不能算"会"上网。官员应该掌握网民留言的查看方式、论坛帖子的浏览方式、搜索引擎的简单使用等等"技巧"。”
强卫提出培养“第五种习惯”。2008年2月,他在青海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说:作为地方领导干部,除了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外,我们还要养成上网的习惯,让上网成为我们的“第五习惯”。
沈宝祥教授认为,要敢于增加透明度,直面群众。有些领导者不习惯于面对面地同公众讨论问题,仍强调通过所谓正常渠道提意见。
领导干部上网还要有胸怀。廖新波自称“医生哥波子”、杨平被称为“杨平同学”,这些领导干部没有丝毫被“冒犯”的感觉。廖新波说:“在网络里面,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
官员上网要尊重网友表达权,还要学会表达。在互联网上,说官话、套话、大话、假话,难以与网友沟通。说真话,讲实情,才能真正沟通。
株洲市纪委已出台规定,要把杨平一个人网络反腐变为制度化的集体网络反腐。有网友建议,在官员上网、实名登录论坛、开设博客方面,制度化建设应提上日程。
提高“网力”,领导干部要走的路还很长。汪洋和黄华华在致网友信中说:“我们正在学习如何更好地使用互联网,也在学习如何与大家一起建设管理互联网……”
有了这样谦虚好学的态度,领导干部网力的提高,值得期待!
清华大学调查显示
近七成干部有“触网”经历
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本次调查累计发放问卷658份,回收有效问卷629份,有效问卷回收比例为95.59%,调查对象为地方党政县处级以上领导,调查范围分别在华东、华中、华南、华北、西北、西南、东北随机选择了一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调查,具体覆盖省市自治区为北京、山东、广西、湖北、陕西、四川和辽宁。(裴智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