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
知识更新、科技突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迫切呼唤着每一个人与时代同步、和世界同行。
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中国工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挺立时代潮头、立足国情会情,以责任和忠诚、创新与激情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书写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作用的崭新篇章。
中国特色彰显社会主义工会性质
这个夏季,中国工会又一次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继7月14日沈阳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率先签订集体合同后,仅仅两个月里,沃尔玛在华108家建会企业全部进行了集体协商,签订了集体合同。对此,英国金融时报评论道,以在本国市场拒绝劳工组织著称的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却在中国的沈阳、泉州与企业工会签订了集体合同,从而掀起了中国劳工运动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在理论创新推动下不断实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的中国工会,带给了世界越来越多类似上述这样的惊喜。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工会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殚精竭虑、荜路蓝缕的探索与创新。
2005年7月4日,是一个值得载入中国工运史册的日子——那天下午举行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十四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闭幕会上,与会的主席团委员全票表决通过了《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系统阐述了新时期中国工会走这条道路的基本内容和目标任务,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的重大问题。
在之前的足足两天半时间里,与会的主席团委员和代表们一直以小组讨论和大会发言的形式,围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和工会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研讨,坦诚交流。
《决议》的通过,意味着中国工会在探索一条既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工会又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会发展道路的征程中,终于实现了新时期工会工作理论历史性的飞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路径至此已清晰可辨。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置身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历史性变革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对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战略部署,对发挥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做好工会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工会工作的发展亟待理论创新的牵引和带动。
2003年12月,全总十四届三次主席团(扩大)会议确定2004年工会工作的重点为:加强工会基层建设、发挥基层工会作用,关心职工生产生活、维护职工切身利益,并概括为:组织起来、切实维权。随后的一年,全会上下围绕“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开展了大调研。在大调研的基础上,2004年12月,全总十四届五次主席团全体会议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确定为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方针。
与此同时,党中央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工人阶级的理论,又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理论提供了明确的指向和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探索从此步入快轨。
继2005年通过《决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工会”和“怎样建设工会”的重大问题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2006年12月于全总十四届十一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又提出要立足中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牢固树立“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明确了新形势下中国工会“维护什么、怎样维护”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之后,随着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以及“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等的相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重大命题开始提出,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在工会的产生、性质、地位、职能、组织体制等方面的本质区别和显著不同得以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体系也由此进一步完善。
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体系,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工会的领导,坚持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坚持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坚持维护工人阶级团结和工会组织统一,坚持独立自主、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增强友谊的工会对外方针等,这些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和时代特点的基本内涵,昭示着中国工会的发展方向,并从工会工作视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生动诠释。
如今,只要随便走入任何一个工会的办公地点,举目抬眼,总能看到“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等言简意赅的标语。
更重要的是,这些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工会工作理论创新成果的字眼,正化为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的行动指南。
“当前改革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曾一度让我们对工会工作到底怎么搞感到困惑甚至迷茫,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体系却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因为大家一下子豁然开朗,清楚了努力的方向。”
广大工会干部们的切身体会,有力地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的指导性、科学性、针对性,也昭示着工会事业将由此迎来更加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
“组织起来”夯实党的阶级基础
“截至2008年6月底,全国工会基层组织数达到170.24万个,覆盖单位达355.6万个;全国工会会员总数达到2.09亿人,与2003年中国工会十四大召开时的1.23亿人相比,全国会员数净增8600万人……”
这是10月6日召开的中国工会十五大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过去5年来工会组建成果。
其实,只要对近年来工会工作有所关注,都不难体会这串数据的分量。在它的背后,倾注了多少工会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又凝结着怎样的勇气和智慧!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进一步催化了社会结构、经济成分和劳动关系的复杂多样。一方面,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迫切要求把更多的劳动者组织到工会中来;另一方面,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状况发生深刻变化,职工队伍在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流动性也显著增强,特别是农民工群体多、杂、散、乱的特点,更是对工会组建工作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
组织是基础。为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各级工会审时度势、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大胆创新,走出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组建工会的新路子。
建立健全建会工作目标分解责任、定期通报、跟踪督察、考核激励、税务代收建会筹备金等长效机制,既适应了组建工作的动态性特点,又切实增强了各级工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新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市场工会、项目工会、楼宇工会、农业产业链工会等多种组织形式,并加以总结推广,同时推进建会方式的转变,把自上而下推动建会与自下而上指导职工自觉建会统一起来;
积极开展“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活动,努力开创“领导力量统筹、制度规范相融、工作人员兼用、活动载体结合、保障资源共享”的党工共建工作局面;
适应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积极进行工会组织领导体制向下延伸的探索。随着乡镇(街道)工会建设的组织形式、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瓶颈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目前全国乡镇(街道)工会—村(居)工会—企业工会的“小三级”组织网络基本形成;
探索从社会上聘用工会组织员、向社会招聘推荐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联合会主席候选人、设立工会干部权益保障金,以及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等,有效壮大了工会工作者队伍,推进了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切实增强了基层工会活力。
2006年7月29日,是对工会组建工作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那天,沃尔玛晋江店工会在全国率先宣告成立!中国工会成功破解了沃尔玛建会的世界性难题。而全总与沃尔玛总部谈判形成的工会组建“6条约定”,成为了非公企业建会参照的范例,由此带动了戴尔、柯达、麦当劳等一大批跨国公司建立了工会组织。
沃尔玛工会组建提高了中国工会在国际工运舞台上的形象,彰显了中国工会的强大力量。美国工会称“中国工会成功的组织运动改变了美国工会对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看法”。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外企、私企工会组建率分别达到81.4%和75.8%。
对中国工会来说,农民工成为了职工队伍的新生力量是机遇也是挑战。无论是把农民工组织起来,还是维护农民工权益,都对工会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适应形势需要,全国各级工会不断加大农民工工作力度。特别是2006年3月全总下发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若干意见〉的意见》,提出“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的口号,维护农民工权益被摆在了工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
几年来,全总相继提出了为农民工办“十件实事”(即维护农民工收入分配、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障权益,向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等)、推进“十项维权机制”建设(即源头入会机制、双向维权机制等)、实现“十个新进展”(即建会入会有新进展,工资清欠有新力度等)……随着这些工作目标的逐步实现,维护农民工权益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了更好维护。
农民工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工会自身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加入了工会组织。截至目前,全国已有逾6600万农民工成为工会会员,而且势头依然看涨。
工会组建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特别是把广大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维护了工人阶级团结和工会组织统一,有力地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
“切实维权”展现服务大局新作为
“落实职工工资分配权利,是党和政府的要求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所需、广大职工群众的心中所盼、工会维护权益的职责所系。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在推动解决职工工资问题上责无旁贷。”
在今年4月10日召开的全国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全总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孙春兰如此强调。她要求各级工会从保障职工工资分配权利着眼,把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作为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的核心内容扎实推进。
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只是近年来各级工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立足在一次分配中切实维权的举措之一。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市场调节为主、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工资分配格局和调控体系。同时,由于各种原因,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劳动报酬占GDP比重逐步下降,不同行业职工工资差距拉大,劳动密集型行业和私营企业职工工资水平较低,企业一线生产岗位工资增长慢、水平低等。
工资收入是职工生活的基本来源,是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核心。完善分配制度,切实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当为工会维权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各级工会积极参与政府有关工资分配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研究制定,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共决机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成效显著。在工会的推动下,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制度,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特定行业建立了工资保证金制度。
各级工会还切实加强机制建设,努力为工会履行维护职能、协调劳动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目前,工会与政府联席(联系)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普遍建立,工会参与立法和执法监督的力度在加大。统计显示,有28个省(区、市)建立了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或召开了有关会议,全国共建立各级三方机制10702个,仅2007年,各地工会就参与了210部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制定工作……所有这些,为工会在宏观层面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夯实基础。
在企业层面,随着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签订率进一步提高,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普遍推行,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扎实推进,以及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工会法律援助制度、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网络等不断健全,工会维权有了更有力的制度支持。以集体合同制度为例,截至2008年6月,共签订集体合同109.1万份,覆盖企事业183.4万家,覆盖职工1.4亿人。
维权,离不开面对面的博弈,但也需要和风细雨般的关怀。
面对在国企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中部分职工生产生活遇到困难的实际,各级工会从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基点出发,强化宏观参与,加大困难职工帮扶力度,打造工会工作品牌,提升工会维权效能。
如今,送温暖活动、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和金秋助学活动已成为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工会工作品牌,“农民工有困难、要维权找工会”的口号也进一步叫响做实。统计显示,从2003年到2007年,全国各级工会累计筹集送温暖资金129.4亿元,走访慰问了53.2万家(次)困难企业和2610.6万户(次)困难职工家庭;目前全国100%的地级城市和92%的县级城镇已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累计筹集帮扶资金42亿元,帮扶困难职工2090.2万人次。
与此同时,各级工会还致力于提升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提升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能力和自我维权能力。
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搭建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体育文化活动,构建多层次、开放式、社会化的农民工培训教育体系;大力选树先进模范人物,积极营造尊重劳模、学当劳模的良好氛围……如今,广大职工的技能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精神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维护、体魄切实得到增强。
一支整体素质越来越高的职工队伍,不仅是对工会维权成效的别样诠释,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以责任和忠诚勇做国家政权的坚强柱石
尽管奥运会、残奥会已精彩谢幕月余,但雄伟瑰丽的“鸟巢”、如梦如幻的“水立方”等奥运工程依然吸引着世界眼光。在刚刚结束的“十一”黄金周中,它们成了最热门的景点。
其实,在这些闪耀着科技光芒的建筑背后,不仅汇集了国际顶尖设计大师的才华,更凝聚着千千万万中国职工的巨大创造力和智慧。因为只有每一个职工用心用力,才能让一个又一个世界首创的设计理念从图纸上走下来,最终成为一系列精美绝伦的奥运工程。正如有报道说的,北京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健儿的竞技场,也是中国职工展示综合素质的辉煌舞台。
投身奥运工程建设,并交出一份圆满的答卷,只是全国亿万职工在各级工会的组织动员下切实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一个侧面。
王兆国同志2004年在全总十四届五次主席团(扩大)会上明确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中国工会和广大职工的第一要务。在新世纪新阶段,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不断发展自身,已经成为广大职工的必然选择和自觉行动。
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各级工会立足自身的组织优势和特色,扎实推进群众性建功立业活动。
5年来,随着“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主题竞赛的不断深入、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取得明显成效、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在各行各业全面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产生积极影响和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等蓬勃开展,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发挥,工人阶级的时代风采得到更充分展示,工会组织服务大局的作用也得以进一步彰显。
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在充分发挥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用的同时,还应切实当好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当好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
很多人都注意到,面对许多突发性事件,工会的反应越来越快、声音越来越大。
近年来,无论是山西洪洞县“黑砖窑”事件,还是麦当劳和肯德基等企业涉嫌违法用工,或者是华为公司辞职竞岗……在那些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重大案件面前,工会组织态度鲜明,并积极进行调查处理。所有这些努力,不仅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而且有效扩大了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而当灾难来临时,各级工会组织更是挺身而出。面对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面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甚至面对西藏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中国工会一次又一次选择了勇敢与担当。据统计,仅各级工会动员全国广大职工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就达36亿元。
在关键时刻发挥自身特长和组织优势,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巍然屹立,以钢铁般的意志铸就了祖国的脊梁,中国工会无愧为国家政权建设的坚强柱石。
更令人欣喜的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国工会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近年来,各级工会不断创新对外工作平台,如全总自2004年起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同时还举办了“非洲国家工会研讨会”、“阿拉伯国家工会研讨会”、“拉美安第斯国家工会研讨会”、“东盟国家工会研讨会”、“东欧国家工会研讨会”等一系列发展中国家工会领导人研讨班,不仅增进了外国工会对中国工会的了解,宣传了中国工会的维权工作和构建民主和谐的国际工会关系的主张,而且团结和凝聚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会力量。
今年6月2日,中国工人代表以高票再次当选国际劳工局工人组副理事。中国工人代表重返国际劳工组织决策机构,意味着中国工会对外交往的一次新胜利,拓展了中国工会参与重大国际劳工事务的国际活动空间,同时也更好地服务了国家整体外交。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工会组织勇挑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工会组织肩负光荣使命。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工会,定能适应形势的新变化,顺应职工的新期待,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事业的新发展,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展现新作为!(王娇萍)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