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18日电(记者任沁沁 肖春飞)140多名国际教育专家18日会聚上海,探讨当前国际教育领域的重大政策问题,促进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
在18日举行的2008亚太国际教育会议上,“国际教育与国家发展、世界和谐”成为主题。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多国专家学者等,就“国际教育”内涵和国内外教育发展重点,展开交流研讨。
在国际化和全球经济背景下,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多样化发展趋势;国际教育则是这种变化的重要推力。然而由于国际教育体系中的不平等因素尚在,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依然有所差距,提高各国、跨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亚太区域教育领导人谢尔登·谢弗说:“教育是为了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未来,人类要学会通过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跨国教育和交流。”
高等教育在这种国际交流中,应该怎么做呢?“东西中心”高级教育研究员维克托·奥多涅斯认为:“大学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评判标准、优先观念和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
“一个有国际化视角的学校,教育模式应当是让学生参与到一个以课题为主导的学习中去,运用现代化的沟通设备让学生之间跨越国家、民族、种族的界限进行交流合作。”科潘家庭基金创始人兼总裁科潘对国际教育理念的论述具体到教育课题的选择,“所选课题必须是能有意义的改造世界”。
此次会议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上海市教委华东师范大学等共同主办,国际教育政策论坛、国际高等教育论坛、国际教师教育论坛等将同期举行,会期3天。
(责任编辑:高瑞)